分享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哲学关于物质的定义

 淘沙金 2022-10-28 发布于湖北

自然有其自在的存在方式,是相互独立、相互依存、普遍联系的有机全体,此之谓自然真理。自然进入人类认识视域,便产生真理与谬误的差别。自然之真是本真、全真,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人类认识只有在把握了本真、全真的基础上再转向局部,才能真正认识局部真理。

现在,人类社会的普遍共识是把科学当做真理的代名词。拿自然科学来说,不论是宏观方向,还是微观方向,科学都不是在把握本真、全真基础上转向局部的,从而破坏了自在物的独立性,割断了自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普遍联系。我们仰望星空,看到满天星斗,看不到太阳系、银河系,我们俯察大地,看到花、鸟、鱼、虫、尘土、沙粒,看不到细胞、基因、原子、量子。太阳系,银河系,细胞,基因,原子 ,量子,是本真, 还是认真?

这里就涉及到如何定义物质的问题。我们应该把物质分成两类来定义。一类是自然造化的物质,谓自在物,它不依赖于人类意识、也不依赖于是否能被人类感知而存在。一类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谓人文物,首先,它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其次,能被人类感知的存在归入科学物,不能被人类感知的存在归入哲学物。

在人类感知范围内,把有限与无限割裂开了,用实证方法认识自在物,属于科学认识。直接思维具有独立属性的自在物所创立的概念是直接概念。直接概念是否能得其本真,姑且存疑。但是,把具体独立属性的自在物,作宏观方向上的集合以及微观方向上的剖分,即在直接概念基础上建立概念,用实证方法认识集合物或剖分物,这个用以指称集合物或剖分物而建立的复合概念即人类创造的概念物。概念物是否能得其本真,更且存疑。上述太阳系、银河系、细胞、基因、原子、量子,就属于人类创造的概念物。除此之外,人类依靠科学概念创造了实体器物。科学概念和实体器物通谓科学之物,其结出的成果谓物质文明。

在人类感知基础上,把有限与无限联系起来,从有机整体的高度一体认知,属于哲学思维。直接思维具有独立属性的自在物所创立的概念是直接概念。直接概念是思维之始,若要思维渡到彼岸(不可感知的无限),还需要在直接概念基础上搭建概念,故有哲学是概念思维的说法。直接概念是否能得其本真,姑且存疑。而搭建的概念,因其脱离了自在物,就有失真而迷航的危险。搭建概念而又不失真迷航,这项工作太难了,一些哲学家索性独断,曰物质,曰精神,曰人格神,或者索性放弃(现代西方哲学。现代哲学的弊端是陷在失真迷航的概念中不能自拔)。中国道学则完成了智慧到达彼岸的课题。把自在物概念为无极、太极,言其性则概念为阴、阳。以阴阳冲和、无极而太极来状其化,意识乘则无极之舟而驶向无限。

人是自然之物,也是会思想之物。认识人自己属于意识思维意识。意识不可感知,也不适用于实证,相关学问不能冠之以科学。意识虽不能感知,但“我”知道“我”想什么。人类具有“想什么”的同一性,这个同一性就是“我”想活着。人要活着,一个要向自然索取物质生活资料,一个要向社会索取物质生活资料分配的公正,再反求诸己,或者先反求诸己,再推及他人,而使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共享。宽泛地讲,前一个属于理智意识,后一个属于理性意识。西方哲学没有理性意识与理智意识区分的自觉,更没有理性意识与理智意识如何统一的自觉。向自然索取物质生活资料,需要认识自然,这是理智思维的领域。公正分配社会物质生活资料,需要认识自我和社会,这是理性思维的领域。理智意识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理性意识创造人类精神文明。理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灵魂,也为物质文明立魂。

认识人自己不只是知善知恶,更是要为善去恶,修养人性自觉。人是自然性存在和社会性存在,社会是道德存在。社会性在自然性和个体性之上。社会道德是群居之义,是公共意志。个人道德外受社会道德约束,内靠人性修养自觉。个人理性精神是个人理性的自我决定。社会理性是全体成员冲和而生的公共意志。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只能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与自然无关。也就是说,理性对应着人,搭挂着人 ,不是飘在空中的纯粹精神实体。

人是目的存在,目的决定手段。理性意识关乎人的目的,理智意识服务于人的目的。自然是自在万物的物理场集合,人类是社会理性精神的集合。任何自在物的物理场都是有限的,唯有人的意识场能及万物。理智意识能思及万物,固能认知自然。理性意识能冲及万物,故能充塞宇宙。人类的理智精神反映自然,人类的理性精神则加与宇宙。人类所创立的科学和哲学概念物及其所创造的器物通谓人文物,它反映人性之真,能否反映自然之真,取决于人类理性是否知自然之真、率自然之真。理性“有我”,理智“无我”,在“无我”的高度,理性与理智同一。理性只有在“无我”的境界,才能知自然之真、率自然之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