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学“象数”大论:洛书(三)

 金苹果6 2022-10-28 发布于北京

洛书中宫之数为五,河图中宫之数为十与五,何也?

Image

则以河图土之生成之数全,阴阳之体,不可少也。而洛书以明用为主,土之德在五,言五已赅十。盖洛书明生化之变,为后天之象,不比河图。后天之例,以生化为用,生化之道虽本于五行,而非止于五行。故其象皆变河图之原例,而成新例。

后天者以生化无尽为用。故各方之数皆由内而外,由寡而众,以分合变化示生化者也。生化既众,象数益繁,而并生不害,并育不乱者以有中极也。

中极止于一,此数用五而去十,明其不二也。天地之道,一言可尽,为物不二。此即尧舜执中之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以本天地之用,而见于洛书者也。

天地以五为中心,五行以土为根本,万物万事以中一为立极。皆自此象见之。

以天道言之,则一切生化之数,不离于中五,而用以广,德以大,万物所倚,万数所持,皆此五也。故曰:天地心。亦阴阳之中气,五行之中道也。

易系辞传曰:“显诸仁,藏诸用”,此二语即释洛书者也。

洛书之中五,即仁也。而曰“藏”“用”者,则言洛书用五藏十也。夫阴阳二道,相倚而成用,而阴必藏,阳必显,一藏一显,其用始大。

五与十皆土数,即土德也。一属于仁、阳也;一属于智、阴也。用仁而藏智,仁显而智不显,藏也者非去而不用,言藏之于内,不以显也。

盖天下之道,必首德行!仁,为人之全德,亦天地之全德也;智,以成仁为用也,不可独用。仁显其德,而智全其用,则用不显而自大。是即中庸成已成物之功,所谓不虑而中,不思而得者也。唯圣与至诚则之!

人之生本乎仁,仁之德无不全也,而智成之,即阴阳之道也。显仁藏智,智在仁中,即扶阳抑阴之道也。此义则本于洛书,洛书显五而藏十非无十也,四正四偶,所合皆十,即所谓藏也。藏之于内,而独显五,以明立极之义,实为天地微妙之道所见者也。

天地之功,见于生成者皆仁德也。不见其智,而功莫与大。此即能藏其智以成其用也。人若忘乎此义,不显其仁而用智焉,是悖天逆道,无不败矣,尚何成哉!故洛书用五之义至深切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