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认识。

 生命的启示 2022-10-28 发布于江苏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弗洛伊德,是完全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发现人们内心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进行大量的实验,向我们展示了人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对我们行为、举止、生活的影响。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精神分析理论,也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他对人类的心理活动进行大胆猜想和验证,提出无意识理论,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有了提高,具有非常独特的启示意义。

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学说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础理论包括三方面:无意识与心理结构学说、本能学说、梦的学说。其他的基本学说都是为了从不同的层面阐释和论证无意识学说的。

早期,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意识部分就像冰山露在海面之上的那一部分;前意识相当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它随着海水的波动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没入水面;而无意识则是没于海水中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1)“意识”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它是人的有目的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可用语言表达并受社会道德的约束。(2)“无意识”是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及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受风俗、道德、法律的控制而被压抑或排挤到意识阙之下,但未被消灭,仍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追求满足。被压抑的欲望以性欲为主。无意识是生物本能和人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的积淀,是人的原始性、自然性本能的盲目动力,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欲望,处于心理结构的最深层。无意识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它毫无理性,是“一团混沌”;它处于大脑的底层,是一个庞大的领域。这一部分个人是意识不到的,但它却能影响人的行为。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无法克制的强烈要求发泄的一种心理能量,其活动遵循快乐原则,其规律是不断企图渗入意识的层次中,通过获得本能欲望的满足而得到愉快,并避免对本能欲望的压抑。无意识是人的内驱力之源,其中本能、欲望和各种冲力赋予人的一切活动能量。(3)“前意识”是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即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是调节意识与无意识的中介机制,是一种可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无意识,因此,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无意识,使无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但是,前意识的功能主要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绝大部分充满本能冲动的潜意识(无意识)被它控制,不能变成前意识,更不可能进入意识。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意识与无意识是相对立的:意识压抑无意识本能冲动,使之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暗中支配意识。意识是清醒的、理性的,但又是无力的;无意识是混乱的、盲目的,但却是广阔有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满足,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

由此可见,在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体系中,无意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起支配作用的。对无意识的强调正是弗洛伊德和前人的不同之处。弗洛伊德认为,在他之前,心理学家们大多关注人的意识,而他则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潜意识。“潜意识”一词并非弗洛伊德首创。在他之前,许多诗人和哲学家都提到过潜意识。弗洛伊德与前人的不同在于,他把潜意识看得比意识更为重要,认为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他认为,“潜意识乃是真正的精神现实”,并且运用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对无意识作了新的解释。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的独创,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不管后来的精神分析学家如何修正和背弃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但他们都没有抛弃无意识的概念,这样,就使其成了区别是不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标志。

晚期,弗洛伊德直塞《自我与本我》中对此做了修正,提出了“人格三部结构”说。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所构成。(1)“本我”,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结构,它是由遗传的本能和欲望构成的。在本我中,充满着发自本能和欲望的强烈冲动,它们始终力图获得满足。因此,本我其实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它完全受唯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地寻求满足。是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急切寻找出路,追求满足。(2)“自我”,指人格中的意识结构部分,只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直觉系统。他代表理智和尝试,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它根据唯实原则行事。他的大部分精力用以控制和压抑来自本我的非理性冲动。它主张克制,但不否定本能的要求。它提倡通过迂回的途径来满足这种要求。按照现实原则,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适当满足。弗洛伊德打了这样一个比喻:“本我是匹马,自我是骑手。动力是马,骑手能给马指出方向。自我驾驭本我,但马也许不听话。”这说明本我的潜力是很大的。他有一句名言:“本我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3)“超我”,是指人格中最文明最道德的部分。它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照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达到自我典范。它以良知的形式严格支配着自我。在弗洛伊德看来,上述三者保持平衡,就会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导致神经症。弗洛伊德晚期的立足点越来越高,探讨的问题越来越一般化,研究的对象从精神症患者扩大到整个人类。其中提出的观点在心理学理论上也有着重大的突破,很值得重视和研究。

因此,在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体系中,无意识及三种人格学说是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本能学说、释梦、社会文化观等其他的理论也从不同的层面阐释和论证了无意识学说。

本能学说是弗洛伊德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人格理论的动力学基础。他在《超越唯乐原则》中指出:人们原先以为,决定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力是唯乐原则,也就是寻求快乐和满足。因为这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可是,弗洛伊德经过研究移情现象,发现除了唯乐原则,还有一条更基本,更符合人们本能的原则,它的作用超出了唯乐原则。这就是强迫重复原则。它要求重复以前的状态,要求回复到过去。这也正是由本能决定的。在此,弗洛伊德提出来他对本能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本能所表现出来的倾向并不是想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是积极的、发展的、促进变化的。相反,本能是生物惰性的表现。它要求恢复到事物的初始状态,因而是保守的。象人这样的有机体,其所源出的状态是无机状态,人身上那种具有保守倾向的本能所要求的恢复的正是这种状态,所以这种本能实际上就可称之为死的本能。除了死的本能之外,人身上还有另一种作用完全相反的本能,它要抗拒死亡,要是生命得到保存和更新,我们可称其为生的本能。弗洛伊德认为,真正的生的本能是性本能。因为它导致繁衍,导致新生命的诞生,并使人类的生命历程得以延长。生的本能是建设性的,而死的本能是破坏性的。由于这两种本能作用相反,又始终同时并存,这就使得人的生命运动历程总是带着动荡不定的节奏。这种矛盾从生命一产生就存在了,它就是那个使人大惑不解的生命之谜。弗洛伊德除了指出强迫重复原则存在之外,还把本能概括成上述两大类,并指出他们的对立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对本能的认识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也是给后来的研究者印象极深的一个重要观点。一个著名的集团心理学现象是:当一个人处在某个集体中时,他会丧失自己原来的性格特点。他会变的感情用事、责任心下降、良心丧失、智力减退。他身上原来被压抑着的那些无意识本能现在统统得到释放,会使他干出一些以前不会干、或是不敢干的事情,这些行为是不符合他原来的性格的。以往研究集体心理学的专家,为了说明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一直在寻找构成集体的关键因素,认为唯有它才是实个人进入集体后会出现案诸如此类现象的原因。可是,弗洛伊德认为,他们在寻找这个关键因素时却走错了方向,因而没有得到正确的结果。他指出,真正的方向应该是着眼于集体中领袖与个人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一种“爱的联系”,用弗洛伊德的专门术语说,是“力比多联系”。这种力比多联系才是实集体得以构成和稳固存在的关键因素。这种爱虽然不是以两性结合为目的的性爱,但它属于性本能冲动的表现。在弗洛伊德看来,爱的核心是性爱,此外还包括对双亲,对子女,对朋友的爱,以及对某一抽象观念的爱。后一类爱也同性爱一样是性本能冲动的表现,只是它们原来的那种要求两性结合的目的被转移了,或被抑制了。因此,也可以说,性本能其实分作两类:一类是其目的未受抑制的,一类是其目的受抑制的。而在一个集体中把众多个人连结在一起的纽带,正式这后一类性本能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联系。

释梦亦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重要方面,也是了解精神领域中潜意识活动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被压制的欲望伪装的满足。因为潜意识中的原始冲动难以直接见人,加上意识对潜意识具有检查和控制的作用,做一必须通过伪装的方式才能得以满足自己的愿望。弗洛伊德指出,人的梦境是有两种:显相和隐义。前者是指梦的表面现象,即隐义的化装,类似于假面具;后者指梦的本质内容,即真实的意思,类似于假面具下掩盖的欲望。做梦好比制作谜语,显相是谜面,隐义是谜底。在他看来,梦的化装主要方法有:凝缩、移置、象征、润饰。其提出了梦的心理分析的假说,分析了梦的象征性和其活动方式,指出了梦对了解神经症病因的意义,虽不是完美的,但却是有见地的。

社会文化观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人文科学领域中的扩展和应用,也是弗洛伊德注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文明起源上,他主张社会契约。认为社会的形成、文明的创造,都是人们为了克服自然状态下所国有的各种困难而自愿结缔的契约。在宗教的产生和功能上,他宣称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幻觉”,“产生于人的希望”,是“人反对显示贫困生活的一种神秘化的抗议”,“逃避苦难和追求幸福的方式”,一种精神麻醉的典型代表。在文艺的本质、起源和功用上,他坚持艺术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幻想的创造和性力作用的结果。他认为艺术活动和白日梦相似,均已幻想为特征,并追溯到儿童时期富有想象力的游戏活动。

弗洛伊德的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作出了很多的贡献,不仅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心理研究的新领域,而且把需要、动机、人格的研究提到了首位,开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等。并且突出了心理治疗的价值,创立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成为当代医学模式的先驱。然而,其理论也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比如,过于忽视和贬低意识的地位和作用,极端夸大潜意识的意义,不免过于强调;有唯心主义的倾向,过分重视人的自然性,而不考虑人得社会性,忽略了外部世界、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对人得行为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因此,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理解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