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琴,应当如何控制休息的时长与次数?

 宛洛练琴思维 2022-10-29 发布于江苏

如果每次练琴的时间较长,中间肯定要给自己留出一些休息的时间。

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停下来发呆,也可以从窗口往外看看风景,还可以起身去做点别的事情。

那么,中间休息的时长与休息的次数,究竟如何把控较为合适?今天宛与洛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休息的时长与次数,取决于练习的计划

在每次的练琴中,如果我们给自己制定的计划较多,且练习时间也较长的情况下,那么中间的休息时长,可以适当延长一些;休息的次数,也可增多一些。

休息的形式也可多样化。可以中间只休息一次,休息的时长较长一些。比如准备练习两小时,那么在一小时左右的时候,可以停下来休息20分钟。

也可以“分批次”休息,即“多次数,少时长”的形式。还是练习两个小时的例子,可以在半小时左右时,开始休息第一次,休息时长为5分钟;在一个小时左右时,休息第二次,时长5分钟,之后以此类推。

如果我们当天的练习计划本身就少,时长也较短,那么就可以缩短休息时长,减少休息的次数,甚至取消休息。

有时候“一鼓作气”,“一气呵成”,效果反而更好。

二、休息的时长与次数,取决于练习的进度

比如说,我们这段时间正在“攻克”一首新作品,每次的练习任务就是“扒谱”。

如果感觉自己目前的练习进度较慢的话,也就是新作品“扒”得太慢,那么在每次的练习中,就要缩短自己的休息时长,减少休息的次数。

如果对于自己的练习进度没什么要求,那么就可以适当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长与次数。

但前提是要合理,即练习的“量”要与休息的“量”成合理的“比例”,一般“5比1”较好,如练习一小时,休息10分钟左右。

如果只练了10分钟,却“闲了”半小时,这就是不合理了。

三、休息的时长与次数,取决于练习的内容

练习的内容有易也有难,不同的练习内容,对于学琴者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也是不同的。

如我们练习的内容较难时,无论此时的身心状态是否疲劳,我觉得都应该适当增加休息时长与次数。

一方面是使自己能够保持较好的状态,去面对较为困难的练习任务;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节约时间”。

你可能会认为,休息的时长与次数都增加了,这明明看起来是耗费了更多的时间,怎么说是“节约时间”呢?

其实不妨换个角度思考。练习的任务本身就较为困难,如果只去练习,而不愿意休息,那么学琴者的精力与体力很快就会“消耗”完毕。

当学琴者没有良好的练习状态时,此时再强忍着去“死磕”练习任务,其实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不仅演奏技术得不到提高,而且信心上也会受挫。

此时的休息,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要休息,还要多休息,因此要延长休息的时间,增加休息的次数。

当我们有了良好的练习状态后,再去“面对”练习任务,内心就会踏实很多。同时体力与精力也能“跟得上”,练习起来就会感到轻松一些。

最终,用了更短一些的时间,“攻克”了较难练习任务,这难道不是在“节约时间”吗?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