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山水为魂:笔不惊人誓不休——记著名山水画家张贤蛟先生|中国画|山水画|张贤蛟|画家|绘画|艺术

 教授的拐杖 2022-10-29 发布于北京

伍先飞

【人物档案】张贤蛟,号,驭风阁主,1956年生,祖籍湖南怀化。

现为:国家群文副研究馆员(副教授),中国书画研究院高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职工书画家协会会长、南京市职工摄影家协会会长、江苏大众书画院特聘画师、中山书画院高级顾问、东方卫报《东方艺苑》特约编辑记者等。

作品多次在全国多家媒体上发表;国内多家报刊先后专版报道了他的绘画艺术成就;被江苏市场推荐品牌办公室评为江苏行业最具影响力画家、被海峡两岸书画家协会授予“德艺双星知名艺术家”称号;作品入选中国国际集邮网、中国邮政——“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喜迎党的十九”主题电话卡、邮票及纪念邮品出版制作活动,入编《中国书画家大典》;出版了“中国名家作品集《张贤蛟写意山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专辑、出版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限量版珍藏邮册·艺术家卷、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启航新时代中国当代书画艺术领军人物张贤蛟﹒大型文献类珍藏邮册以及中国邮政建国70周年大型纪念邮册。主编了《第九届金陵墨韵美术书法作品展作品集》和《第三十届金陵之春摄影艺术展作品集》。作品被孙中山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多家纪念馆收藏。

先后在国家刊物《新视觉艺术》、《大众文艺》、《中国科技博览》、《神州》等杂志上发表了《浅谈中国山水画的个性风格营造》、《浅谈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感》、《简议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写生与中国山水画创作》、《意在笔先——中国山水画创作不破之准则》等专业学术论文多篇。建了自已的网站《张贤蛟艺术网(zxj.shuhua.co)》。

每一个有着非凡建树的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

每一个有着艺术个性的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历练。

著名山水画家张贤蛟先生也是如此。

他出生农民家庭却痴迷于艺术,生活于大山深处却求艺不懈。为了实现心中的艺术与梦想,他曾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与抉择,无论是初晓世事的少年时代,亦或是饱尝艰辛的青年时期,无论是从农村到城市,亦或是从业余爱好到走进艺术殿堂,他一直怀揣着虔诚的灵魂,带着对艺术的一些反思,行走在求索的征途上,使自己的人生、思想与艺术等都得到了完美的升华。

针对他的山水画作品,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赦说:“他在创作中不露声色的吸收了新金陵画派的许多艺术特点,把钱松岩、亚明、魏紫熙的艺术成就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笔下,用现代新水墨重彩赋予其新的生命。作品气势恢宏,山川开阔,章法有度,不失严谨,浓墨重彩中不失古雅之意,对于当代那些小家碧玉的画风和随意涂抹的作品实在是一种警示。”

中国海关出版社学术顾问、著名艺术评论家刘辉说:“他在绘画风格上,追求一种文人情怀和高雅之气,远取其势,近取其质,注重气韵的流动和空白的经营,咫尺之间有千里之势。技法上,在自创滚笔皴法的基础上加以中锋勾、点和淡墨破染,达到了情到笔到、笔到意到的绘画境界。”

《东方卫视·东方艺苑》特刊主编赵明说:“他的山水画之美除了清秀淡雅、拙中见奇,更在于他画中渗透的意境和神韵,画外折射的思想高度,为社会为大众做点实事,以及艺术人生的多彩锻炼,这种艺术魅力的审美情趣宛如山高水长意难尽。”

……

如果说吴道子的画作是“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放之中”,那么,张贤蛟的山水画,却是将自己的心灵放进山水之后孕育出来的一种雄健畅达的生命意象,滋生出来的一种清韵激越的美学意识,让你捕捉到一股哲学的、原始的、纯粹的生命气息。

张贤蛟何来此等气魄?

《胜论经》上有句名言:每一个为什么,都有其所以然。

张贤蛟能成为当今著名山水画一样,就是有原因的。

湘西辰溪县火马冲镇,沅江是它的血脉,大月山是它的脊梁。古老的山村,清清的江水,魏巍的火马冲,千百年来,这片风景如画的土地,不但养育了祖祖辈辈的村民,同时,它也是最早接纳和养育张贤蛟的故土家园。

张贤蛟的家就坐落在这半山间。清晨,他伴着第一声鸟鸣看窗外晨曦,傍晚,他听最后一声鸟鸣看山边最后一抹晚霞。

张贤蛟自记事时起,就流连于这自然山水之间,或上山摘野果,或爬树掏鸟窝,或奔走在溪谷之中……尤其是每次雨后,山色澄明、山涧泉水轰鸣、山间岚气飘渺时,他就爬上山巅,看云涛涌卷,见那些时隐时现于云雾之间的山峰时,便浮想联翩:山那边是哪里?山那边的景色怎样?老师曾说,“只要沿着江河走,就一定能发现大海”,我要是沿着家门前的河水走,会走到哪里?……

沐浴着大自然的恬适之美,张贤蛟的童年,被痴情地留在了这些自然美景之中。他与山,相依相伴,大山的季节更迭,色彩的次第更新,阴晴雨雪云雾峰峦的神秘变幻,甚至是石缝里的一株小草野花,他都了如指掌,并对它们充满着情和爱。

这种山水从此深深地镌刻在了他的心灵深处。

或许是受这自然山水的孕育,张贤蛟从小就喜欢画画。然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的人们生活却并不像这景色般美丽,能吃饱一顿饭,是他们的最大奢望。张贤蛟没钱去买画笔画本,就在在课本上涂抹,课本上的空白处,都被他画上了画。参军后拜江苏国画院华拓先生为师学习中国画,并得到了山水画家

魏紫熙先生、金志远和徐茜先生手把手的教授。

文革期间,因为在学校里不断画宣传画、抄写大字报,他的艺术才情被彻底激发。高中毕业后,他带着满怀豪情回到了山村,成为大队小学一名代课老师兼

任四年级班主任。

虽然自己酷爱绘画,做老师不是自己的理想,但他追求着进步,释放着豪情,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教学上。他清楚记得,当时,自己每星期有23节课,每天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教学外,他还搞宣传,担任学校红卫兵、红小兵司令……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自己身上的狂热渐渐消退,望着周围的山野,张贤蛟曾不止一次地想,自己就这样永远被囿在这山坳里?当年,老师说的话不断在耳边回响,他也曾将那句话时常讲给自己的学生听,鼓励他们,人生要有目标,做事要有精神。而今,自己怎么没有了这种精神?

于是,一种要迫切走出大山、探究山外世界的理想便在他心中渐渐形成。

在这种期盼与坚守中,张贤蛟终于等到了一个能够走出大山的机会。这年底,他报名参军了。

听说自己要参军,校长亲自找到他,语重心长地说:“你这个班主任当得好,课又讲得好,区县教育局领导都来偷偷听过你的课,决定给你一个教师转正名额,保送你上师范呢……”

山里孩子能吃上皇粮,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谓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情,可张贤蛟却没有半点兴奋。

他志在鸿鹄,一定要飞出这山村,飞向那广阔的属于自己的世界。尽管校长找来好多人做他的思想工作,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去参军,并于1974年12月来到杭州,走进空军笫五军军部,成了一名气象兵。

从群山沟壑到现代都市,从湍急的沅水到雄浑的海滨,张贤蛟经历了人生中最激动也是最美丽的跨越。

因为张贤蛟是高中毕业生,又是小学教师,还善于写字绘画,在新兵连队,他的文化程度最高。新兵营三个月集训后,他被多家单位争抢着,最后,被分在空军指挥所气象室。

殊不知,人生的命运,往往在不经意就被改变。张贤蛟到南京军区气象训练团学习一年回到气象室时,因为某些政治原因,空五军被撤销了番号,只保留了上海与杭州两个指挥所,这样一来,人员极度超编,张贤蛟彻底失望,原本想在部队干一番事业,结果却成这样。

他给在广州军区某部担任教导员的叔叔写信,倾诉着自己目前的处境以及内心的苦闷。叔叔回信告诉他:不要灰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只要你努力了,就无愧于自己。

叔叔的话像一双大手,拨开了自己眼前的迷雾。他开始倾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将其它的事情抛在脑后。果然,世间唯一最可证明的因果,就是你付出多少努力,就必有多少收获。正当张贤蛟沉浸在工作的乐趣之中时,一纸调令将他调到南京空军第三高等专科学校(后改为空军气象学院)外训队,负责气象保障工作。不久,他调到学院气象保障队代理排长。一年后提干当了学院制图室主任。

当年,气象仪器机械制图、信息数据填抄及天气分析曲线图全部都是用笔手绘。为了准确画出气象信息分析图,他天天练习画气象图上的线条,这种画线条练习,让他练就了一大绝技。后来,他把许多没有图纸的气象仪器绘制成了三视图。

因为有绘画基础,每年总参、空军、海军搞科技成果展览,都要把他借调过去写美术字,制作美术灯箱等,使他得到了锻炼。为了圆自己的绘画梦,提干不久就结伴三兄弟拜金陵画派画家华拓先生为师学习中国山水画。在华拓老师的指导下,张贤蛟慢慢走进了中国画艺术殿堂。在此期间,还得到了著名画家魏紫熙先生的亲授。

为了涉深水,得蛟龙,1983年,他又走进了南京市秦淮区中等专业艺术学校,研习西洋画三年。接着,又来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研习中国画三年,深得白雪石、庄利经、吴国亭、何鸣等多位艺术大师的教导。期间,他不仅阅读大量美学、画论、书论等专业书籍,还大量临摹了唐伯虎、徐渭、王石谷、石涛、郑板桥、虚谷、任伯年、吴昌硕、八大山人等作品,利用一切机会去学习,去感悟,在绘画技艺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与提高。

还是因为会画画,张贤蛟被调到院图书馆工作,负责图书馆所有办公桌椅及内饰设计,经常带着自己绘制的图纸到乡镇企业去定制。图书馆建成后因职称问题产生转业想法,学院不仅没有批准,还一纸命令把他调到了学报编辑部,从事文字、美术及技术编辑,同时兼做新闻摄影。这期间他文字写作水平及摄影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图书馆及学报编辑部工作期间,他曾多次申报中级职称,都因某些客观原因不能如愿。张贤蛟心地善良,为人厚道,在部队服役二十余年,曾被单位多次申报三等功,都被领导做思想工作让了出去,再加上职称无法解决……无奈之下,他就像当初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军一样,第二次做出决择,坚决要求转业。鉴于他集多项技能于一身,学院院长亲自去办公室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能挽留住他,他最终去意己决。

有人说张贤蛟与众不同,别人转业,都找关系托后门进入公检法等实权部门,而他以副团职干部转业后,却找人进入南京市总工会。

其实,在转业之前,他也对多家单位进行过考察。他的转业初衷不是去哪个好单位享有好待遇或谋个仕途新进程,而是为了画画梦。因为在部队时没有加入省、市美协组织,转业时不好进入省市专业美术创作机构。于是,在对很多单位进行比较后,他觉得市总工会,特别是工人文化宫最适合自己,因为这里每年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画展多,且几个画家都有自己的画室,而这,不正是自己迫切向往的么?

本来他是可以留在总工会机关的,但单位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转业来的干部,都要去下属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半年或者一年,这样,张贤蛟自然就去了工人文化宫。

命运又一次和他开起了玩笑。张贤蛟下去不到半年,国家公务员条例颁布,对照条例,他没有一条符合,不能调回市总工会机关。有人说,机关也需要像你这样能写会画的人才,活动一下未必不可。可是,找人找关系,这不是他的性格,虽然机关曾一度将他借调回去负责社会保障工作七年之久,使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业务能力,出色地完成了机关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但他还是没有留下,毅然回到了工人文化宫。因为七年多的机关工作生活,使他明白,实现自己画画梦的圆梦地只能是工人文化宫。

因为自己是为了画画艺术而离开部队的,借调出去搞社会保障、负责安置下岗职工不是自己的初衷。回到工人文化宫后,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2002年,他恢复成立了南京市职工书画家协会、职工摄影家协会,任两个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并开始筹办第18届金陵之春摄影艺术展、第一届金陵墨韵美术书法作品展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从那以后,全市职工书画活动每年一届,从未断过。几年间,他还撰写了大量的艺术专业论文、报告文学、摄影教材以及新闻报道等,在全国数十家媒体及省级媒体发表,为推动全市职工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质朴、真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才能,使得张贤蛟至始至终履行着一个文化工作者、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忠诚。而作为一个虔诚的绘画艺术爱好者,在工作之余,他也丝毫没有放弃个人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总是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勤奋,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断跨越着。

参加活动、组织交流、揣摩学习,工人文化宫既是张贤蛟的工作地点,也是他与外界沟通的窗口。多行、多看、多思,是他探索艺术常用的方式。行,可以开阔眼界;看,可亲身体会;思,则可融会贯通。单位举办职工书画展,这是他向同道学习的机会;利用外出旅游或开会丰富积累见识和创作素材,这是他向自然学习的机会;全国城市职工书画交流展,这是他向兄弟城市大家学习的机会……他口袋里总是揣着速写本,走到哪里都能随时画下自己的感悟。他清楚记得,自己有一次去黄山写生12天,画了70多幅速写作品。现在他的画室常年放着多本速写本,多种山水画图景犹然于心。

他是军人出生,严谨的军人作风和旺盛的活力,让他对自己的笔墨语言要求更加生动与鲜活。多年来,他认真研究了当现代李可染、钱松嵒、魏紫熙等金陵山水大师的笔墨语言,并上溯中国画起源,习研多个朝代的绘画艺术(发表有《中国山水画简话》多集),但与某些求取名利而忽略提升自己的画家相比,张贤蛟善学习、多思索、勤创作的学艺方式,为他后来在反思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的基础上推出自己独特个性的滚笔画法,无疑打下了重要基础。

因为成立了摄影协会,他又从新闻摄影天地走进了艺术摄影世界。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摄影与绘画大多归为一类,二者在艺术特征上同样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的特点。无疑,摄影为他的绘画注入了新的生命。

受湘楚文化、沅江文化的滋养,受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侵染,张贤蛟的性格于恬淡中带着朴拙,又于朴拙中又隐藏着刚强。丰富的人生滋养和生活积淀,为他的山水画创作带来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张贤蛟真正潜心自己喜爱的绘画创作,还是在他退休之后。

退休后,虽然没有了工作压力,有了充分的时间和自由,但他总是感觉到心绪不宁,仿佛听见有种声音总是在神情地呼唤着他,那么近,又那么远。

他知道,那是来自家乡大山灵魂里的呼喊!

看着他心神不定的样子,理解和支持他的夫人对他说:我陪你出去走走吧!

在夫人的陪同下,张贤蛟开始走上了师造化游山川湖海的路程,足迹踏遍了祖国的所有名山大川,一路上且游且画,酣畅至极。

无论是流连于湘西的崇山峻岭中,还是跋涉在鄂西的莽莽群山之中;无论是行走在西部山水间,还是盘桓于东部云岭中,亦或是伫立在红色山脉大别山、井冈山,一种能够穿透灵魂的熟悉的气息总是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让他近乎窒息。他曾站在黄山、泰山、武夷山、华山等山峰之巅,随着那清风徐来的方向,极目眺望,莽莽山川,气势恢弘,此刻,此刻,张贤蛟迫不及待的取出相机,拍下这些感人的画面,回来后,痛快淋漓的作画,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他将那山川涌动的画面定格于宣纸上,成了一幅幅荡气回肠的山水魂!

翻开《中国画名家作品集·张贤蛟写意山水》,一幅幅以独特滚笔画创作的带着磅礴、唯美气势的山水画作品,不仅震惊了美术界,也震惊了人们的心灵!

作为一种绘画技巧,滚笔的特殊性使得众多画家都没有将其从创作中独立出来。他们都明白滚笔的速度与力度,无法对滚笔技巧进行独立且成功的解构,更无法驾驭,自然谈不上赋予其新的使命,牵引出新的爆发力。

别人所未曾做到的事情,而张贤蛟却做到了!

张贤蛟的山水画,取象鲜活、灵动,品味高雅,既婆娑俊秀,又幽深空旷;既气韵蓊郁,又雄浑苍茫,画面质感强烈,千峰千面,充满生机,仿佛天地间有股精气,正在山的深处涌动、勃发。

他作画的时候,是用心同山川直接对话。他以个人的深厚学养以及以自创的滚笔法加中锋勾、点和淡墨破染技法为主,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同时以金陵画派的江南山水画风为基础,去营造山川的空灵,去展示山林的含蓄,去体现山脉的雄浑,将山的骨血、骨气乃至骨韵酝酿成心象笔墨符号,再化为心中千崖万壑,用笔急速滚出流畅的墨线,将“三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三境”无形组合在一起,使山峦的空间、透视、虚实呈现出来,一气呵成,然后拿着小笔勾勒,灵活多变,使得画面凝重大气又细腻婉约,空灵秀雅而朴厚清新,呈现出磅礴的张力,荡漾着内敛的神秘感,平淡中有拙趣,烟云中显奇妙,充满激情和诗意情怀。

他以深情的笔墨,展示了山川自然风光景象,激发读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

“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这,或许是一个磅礴大气的画家之艺、之境、之成就的最好诠释!

张贤蛟终于画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对于张贤蛟艺术人生的解构,则是于山水始,于山水终。这种“始”,立足于故乡、家园对于他的人生影响。而这种“终”,则是他曾学过人物画、花鸟画、工笔画、粉笔画以及西画,最后还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山水画。

湘山湘水是承载他艺术思想的沃野,而深邃博大的金陵文化则成了他艺术灵魂所在。他从来没有停留在对外物风光的单纯感知上。在他看来,个人情怀早已融入到了宏博奇幻的艺术世界里,融入到从主体意识到寻求自身突破之中。

他出身在山区,继承了大山的质朴和土地的耿直。他的性格不允许他的作品迎合市场,只允许他画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如今回想起来,他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而今可以用绘画来宣泄自己的心情。

山水画创作,对于张贤蛟来说,不是一张作品,而是抒发灵性的媒介。他的画就是他的生活的一种表达。他只顾快乐创作,并充分享受着每一次创作过程,至于将来成功与否,这不是他所考虑的范畴。

行文至此,对于张贤蛟先生的艺术人生解读应当说可以暂告一段落。我们知道,一个画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都是持久且具有巨大力量的,而对于张贤蛟来说,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但不管是哪种,相信他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都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即将成熟的果实在等待着他。

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