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人巷、二眼井 、三马路、四道街……徐州老地标的前世今生!

 弯刀书斋 2022-10-29 发布于江苏

Image

在徐州

流传着一首有趣的数字地顺口溜

“一人巷,二眼井,三马路,四道街,五孔桥

七里沟,八里屯,九里山,十里铺”

记录着徐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发展脉络

是历史的缩影,是民俗景观的鲜活展现

是历经千年风雨洗礼 

徐州人不能忘却的浓浓乡情

通过它们,可以触达城市历史记忆的深处

穿越它们,亦可成全徐州的“快哉之心

Image

提起“一人巷”,“老徐州”几乎无人不晓。
原本是两间大屋中间的一条缝,两侧是高大院墙,相传旧时此地居住两户有钱人家,为争拓宅院互不相让,以致将街道挤占成如此模样。巷子只能容一人过,两人相遇,须侧身才行。
Image
最著名的“一人巷”,在中枢街西段,中枢101大院附近,长30多米,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巷子早已不复存在。
Image
(摄影/季广天)

第二处“一人巷”位于石磊巷与彭城路交汇处,更长更险,约有60米长。

Image
(摄影/程姗姗)

当年这条“一人巷”两边也都是高墙,地面高低不平,现在位于“石磊小区”里。

Image
(摄影/徐祥瑞)

第三处“一人巷”在矿务局一中和煤建三街二处宿舍之间,是上世纪50年代形成的,长不足50米,宽1.5米,通行困难。

Image
原煤建路一人巷 

2008年经过整治已拓宽至6米的混凝土路面,双侧各设3米宽人行道。

Image
(摄影/马宁)

昔日的“一人巷”在原址上修建了口袋公园,两堵24米长的围墙浓缩再现了旧日场景。

Image

(摄影/马宁)

用青砖与青石板垒成的“一人巷”景观,折射出徐州的时代变迁,留住了很多老徐州人对老街的记忆。

Image
Image
(摄影/程姗姗)

巷子连着小街,小街勾着巷子,抚摸着灰色的墙砖,让人实在忍不住透过岁月的长廊,去回味那段历史,穿越时空来一场对话。

Image
(摄影/季广天)

Image

二眼井”的故事与徐州城下城的叠城奇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明天启四年,徐州黄河在奎山决口,老城全部埋在黄土之下。数年之后,崇祯年间,百姓重建新城打井,不偏不倚,正好开凿在原来井上,形成井连井,井套井的奇观,故名“二眼井”。

Image

因城区改造,“二眼井”已不复存在,原来的井口位置在中枢小区西门隔壁的“英南米线”处。

这里还保留着地名,叫做“二眼井社区”,辖区面积约35万平方米,徐州人熟悉的中枢街、风化街就在此区域内。

Image(摄影/季广天)

历史的年轮层层包裹着二眼井,这一幢幢的楼,是很多徐州人的回忆,时间在这里,变得有迹可循。

Image

(摄影/季广天


走进二眼井社区的巷陌, 感受老小区的生机。

Image(摄影/季广天

Image
这条街西起立德路,东至彭城路。东段在清朝是铜沛同知署,权力仅次于徐州知府,人们称之为“二府”,二府街因此得名。
Image
Image
二府街后来成了一条生意兴隆的商业街(摄影/光线)

Image

90年代的二府街,是徐州最潮的逛街必败之地(摄影/光线)

Image


到二府街租婚纱,曾是90年代众多新娘子的一致选择。
Image拆迁前夕的二府街,眼望昔日繁华,寻找未来去路。

2010年,“二府街”消失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徐州潮流地悠沃时尚街区和即将竣工的德基广场。

Image(摄影/季广天)


Image

在徐州,每条街都有自己的故事。

三马路”的历史始于清末,先有的大马路,两旁商号店铺林立,是徐州城里当时唯一的大路,故名大马路,之后才有了南边的二马路、三马路,以及构成徐州城内十字坐标式的淮海、中山二条主干道。

Image

(摄影/季广天)

三马路很短,东从复兴路西到黄河沿,百余米。

Image(摄影/季广天

解放后三马路改称“青年东路”。

Image

(摄影/程姗姗

穿过青年路桥,青年东路上仍旧保留着老徐州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

Image(摄影刘晶)

Image

Image
(摄影/季广天
Image

原来的“三民街”,就是现在解放南路北起奎河桥以南,南到戏马台路口以北这一段,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徐州市区繁华的商业街。

Image八十年代的三民街南口

Image
三民街上的国营菜店

徐州的年轻人只能从父辈的口中听到这个曾用名了,但是很多老徐州人,尤其是40、50、60后们始终深刻地怀念着“三民街”,对于他们来说,是童真少年时,是故园家国梦。

Image
1971年,为纪念徐州解放,老“三民街”改名为“解放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解放路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改造。目前,已经成为市区一条主要南北大道。

Image(摄影/季广天

解放路,见证了徐州经济交通的发展历史,也是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快速发展的建设成就。

Image(摄影/季广天

Image

徐州人所说的“四道街”,其实就是指的“丰财四街”,是清末徐州城形成的居民区。

1909年,徐州火车站竣工建成。自此,徐州成为津浦、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会点,四道街因靠近车站而又地扼闸口,而逐渐兴起。

Image(航拍/季广天

这地区的兴起与丰财街的命名,曾与徐海道尹段晓昌有关。他在此开油坊、面坊,吸引四方来人,形成新庄,取名“丰财”。丰财丰财,财丰了,兴起一道街又一道街,直至建到黄河岸为止。
Image
Image
(摄影/季广天
现在“四道街”的地标群里,又有徐州复兴苏宁广场,朝阳市场等成员加入。

Image(摄影/季广天

Image

五孔桥”在建国路故黄河上,是座石桥,1919年修筑南马路时架设的,正名叫“利济桥”,因为桥有五个又大且圆的桥孔,又名“五孔桥”。
Image
民国时期的“五孔桥”,桥上行人,桥下也行人

Image

五孔桥”于1996年拆除重建,拔地新生之后连通了建国路、铜山路,东西往来,车水马龙。

Image(摄影/季广天

五孔桥一般,故黄河上的一座座桥陪伴我们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见证了故黄河几十年间的变化,是城市发展的年历表。

Image(摄影/程姗姗


每个徐州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座桥。

城与桥的故事,人与桥的情谊,讲述着徐州城变迁的不平凡之路,也承载着徐州城满满的记忆。

Image(摄影/程姗姗

Image

“五毒庙”位于故黄河东岸大坝头地藏里小区里,也叫“慈济庵”。始建于明朝天启四年,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

Image

(摄影/刘雪洪)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前后,四面八方的人都会来赶五毒庙会,人们前去烧香膜拜,旧时还举行五毒老爷出巡活动,借以消灾避瘟。现在仍然很热闹,卖香包、粽子、五彩索、厌胜钱的,人来人往。

Image

(摄影/刘雪洪)

慈济庵保存较为完整,有大雄宝殿一座,三圣殿、东师殿。大殿内嵌有“重建慈济庵碑记”,共有四方,殿前尚有莲花石幢一座,石雕莲花宝池一座,石幢上刻“崇祯九年正月吉日立”,距今已有386年。

Image

(摄影/刘雪洪)

Image

徐州的“六”在哪里?
据徐州文史学家考证,
徐州并没有以“六”命名的地名。
你同意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Image

七里沟位于徐州市老城区东南七里,素有徐州南大门之称,是连接新老城区的必经之地。    

东连云龙区大郭庄街道,南邻铜山区铜山镇,西接奎山街道、泰山街道,北与云龙区骆驼山街道接壤。

Image(摄影/季广天

七里沟区域内的地标建筑有“徐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就是大家熟悉的“七里沟果品批发中心”。

Image(摄影/季广天)

Image(摄影/季广天

这里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徐州市果园”,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在黄河故道上最早建立的果园。

Image(摄影/季广天

七里沟果园楼,也被称为“朱德楼”。

1963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朱德元帅来到徐州果园,与大家一起开荒治沙,勉励果园干部职工“发展果树生产,搞多种经营,进行果品加工”。

Image(摄影/季广天

他还在果园门前亲手栽下两棵法桐,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被命名为“朱德树”

Image(摄影/程姗姗

Image(摄影/程姗姗

由七里沟市场迤逦而南,陆续建成淮海文博园、彭祖楼、徐州国际会展中心,渐渐和新城区连接在一起。

Image

(摄影/Hugo

Image


八里屯在徐州城北九里山下。

《徐州市志》记载:“该村距旧城八里,故得此名。”

有传说称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决战垓下时在此屯兵,几十万大军占地方圆八里,故称“八里屯”。


Image

(摄影/季广天

“八里屯”的名字现在仍然被沿用,这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八里中心小学”,是江苏省模范小学,致力于把汉画像石艺术引进校园。


Image

(摄影/季广天

Image

九里山”因东西长九里而得名。

它的历史和故事,人人皆知。

Image                               (书法/岳继承)

九里山为徐州市北部屏障,地位重要。

是徐州古战争文化的聚集地,史载发生在此附近的大小战争有400余场,其中楚汉相争时韩信设下十面埋伏兵困项羽的故事最为有名。

Image

(摄影/季广天

九里山,绵延数里,西汉历代贵族都青睐这块宝地,这里汉墓众多:火山汉墓、天齐汉墓、架山汉墓和大名鼎鼎的龟山汉墓都集中在九里山附近。

Image

龟山汉墓 (摄影/季广天


九里山上有著名的“九里山天气雷达站”

Image

(摄影/季广天


Image

十里铺在城南,是徐州南下的古驿站。

是过去徐州带有计量距离性质的地名,即徐州城往南,每十里为一堡,供军官或邮差休息、换马用的。

Image

徐州往南的这条驿道从府署(彭城路1号)开始,至奎山脚下正好十里,所以十里堡是出城后的首站,尔后是二堡、三堡、四堡。

Image
(摄影/徐祥瑞
古老的十里堡现在已成为中国矿业大学的一部分。 

Image(摄影/季广天

地名,连着一段段历史、系着一片片文明、浸着一丝丝乡愁,记载着徐州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底蕴与生活轨迹承载着城市发展的独特记忆。

传承有序、寓意丰富的徐州地名,将带着它们的时代记忆与地域特性,无声流淌在徐州人的血液里、鲜活出现在徐州人的生活中。

资料参考:《绝对彭城》  作者:李世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