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臧远胜:众人力争新生机!MTB指导的疑难肿瘤创新治疗

 肿瘤医学论坛 2022-10-29 发布于广东

10月14-15日,2022年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内科专科分年会(第二届上海市肿瘤内科年会)暨肿瘤免疫治疗进展学习班”顺利召开。会上,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主任臧远胜教授发表了题为《MTB指导的疑难肿瘤创新治疗》的主题报告。本期肿瘤医学论坛特邀臧教授在此分享。

导读:MTB(分子肿瘤专家委员会,Molecular Tumor Board)是一种特殊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整合多样化的患者信息,从分子层面讨论肿瘤患者的治疗问题。MTB不但有肿瘤科临床医生参与,还有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肿瘤遗传学等领域的专家。长期以来,长征医院MTB会议由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肿瘤科臧远胜主任团队领衔发起,以研讨疑难肿瘤患者最佳治疗方案为特色,以提高疑难肿瘤患者治疗远期效果、为患者赢得生存获益为目标

特约专家

臧远胜

主任医师 教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长征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长征医院肿瘤学教研室主任,长征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组组长。

擅长肿瘤精准治疗及疑难肿瘤创新治疗。通过将肿瘤学术前沿与肿瘤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显著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期。于国内率先开展了同步于国际前沿的“篮子理论”指导的疑难肿瘤创新治疗研究,发起和主持12项国际注册肿瘤创新治疗临床研究,并牵头开展了分子肿瘤专家委员会临床实践,为疑难肿瘤患者提供了病情缓解的新机遇。创办了国内首个以“疑难肿瘤”为主题的全国性肿瘤学论坛“长征疑难肿瘤论坛”并担任大会主席,汇聚全国及国际专家智慧,造福疑难肿瘤病患。作为负责人,联合长三角50家医院的肿瘤专科,创建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达芬奇”疑难肿瘤协作组。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项。

兼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肿瘤康复支持治疗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疑难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等职务。同时担任教育部科技评审专家库成员、上海市科技评审专家库成员、上海市肿瘤化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

长期致力于明确肿瘤发病机制和改善肿瘤诊治效果的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卫健委医药科技发展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上海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产学研项目等课题18项,总资助金额786万元。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发表SCI论文38篇,总IF195.974分。研究成果在WCLC、ASCO、ESMO等报告交流。担任《抗癌必修课》和《肿瘤一本通》丛书总主编,《抗癌必修课》丛书荣评国家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

怎样的患者会被定义为疑难肿瘤患者

疑难肿瘤可以从“疑”和“难”两个字分别去解读。所谓“疑”是指诊断存疑,包括原发灶不明转移癌、多原发癌等。“难”则是指治疗困难,包括一些常见肿瘤在指南指导一线二线等标准方案用完后、没有更多的指南推荐方案可供沟通选择的时候,那么这部分人群就属于相对比较难治的一类患者。另外还有一些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所呈现的病情转归比我们常规的所看到的疗效更差、进展更快,这部分人群可能存在某些内在驱动因素,这类患者也是比较难治的。其他还包括像相对高龄、低龄以及存在着器官功能状态异常的疑难肿瘤患者。

简而言之,缺乏指南所指导的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的肿瘤患者,我们都统称为疑难肿瘤患者。既往这些患者更多地会采用姑息治疗,或者如果符合入组条件可能有机会参加各种临床试验,如今进入到新的时代,我们有机会给患者开展MTB,也就是分子肿瘤专家委员会。MTB模式会给疑难肿瘤患者带来一些新的生机。我想,目前这部分患者的诊疗模式已经得到了扩充,变得更加丰富了

MTB和MDT有哪些区别?MTB模式下,疑难肿瘤患者的创新诊疗“新”在哪里

MTB与MDT这两个词汇非常相似。大家更熟悉的应该是MDT,多学科诊疗模式;而MTB是分子肿瘤专家委员会。至于两者的区别,我们首先需要了解MTB产生的背景。随着近几年很多新的分子诊断技术应用得越来越深入和广泛,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容易去洞悉肿瘤内在的驱动因素,特别是近5-10年以来,NGS技术从国外到国内的广泛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到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驱动因素,从而在治疗上有的放矢,于是MTB应运而生。MTB与MDT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一、目的导向不同。MDT目的是为患者寻找遵循指南等诊疗标准的治疗方案,最终将每一个有很多标准治疗方案的患者的治疗导向到一个标准治疗方案。而MTB聚焦于药物精准治疗,目的是为疑难肿瘤患者寻找更加精准的、高效低毒的药物,其导向更多是从精准药物治疗上去落定一个方案。

二、人员不同。参加MDT的人员有内科、外科专家,也有影像科、病理科专家,但是主导的都是临床的医生。而MTB因为是药物治疗为导向,所以人员既有肿瘤内科医生,也有生物信息学专家、分子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病理学家等等,这些专家共同为一个患者定制具体的用药方案,所以在人员上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三、内涵不同。MDT的内涵可以说是将所有现有的诊疗指南进行现场的多学科的头脑风暴,最终服务于一个具体的疾病,所以我们有肺癌MDT、肠癌MDT等等,而MTB的内涵是遵照循证医学的依据帮一位患者找到最精准的药物方案,需要将这名患者诊疗当时所有的诊疗指南、最新的研究进展,将包括临床研究、病例报告以及能够转化为临床的基础研究结果都整合起来一起分析,所以MTB不是头脑风暴,需要在前期针对这名患者做充分准备,在现场进一步分析,最后得出具体的方案。

四、外延不同。传统的MDT更多的是具备临床的功能和教学的功能,而MTB除了这两个功能之外,其实还有科研的功能。MTB能够将临床的一些困惑和需求导向到基础和转化研究,也能将一些基础和转化研究导向到临床。我举两个例子,首先以ALK基因融合为例,既往我们不认为它是肺癌相关突变,但是在跨瘤种以后发现ALK基因融合不仅存在于其他系统疾病,在肺癌当中它也是生根开花的,最终导向了该驱动基因在肺癌当中的临床实践,实际上第一例使用靶向ALK的抑制剂在肺癌的应用就是MTB思路的一个外延。再举个例子,中国的国粹三氧化二砷,早期我们知道它能治血液病,后期发现它对于P53结构性突变有很大的活化作用,可以使P53基因重获抑癌基因的功能,于是我们开展了一些MTB导向的临床研究。这两个例子充分体现出,从临床到基础、从基础到临床、从一个瘤种到另外一个瘤种,MTB的科研外延十分广阔。

五、条件要求不同。对于MDT,保障其开展只需要有相关的人员、场地以及遵循指南的条例即可,而MTB还需要伦理的保障,因为MTB涉及很多创新的治疗、研究和转化,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到伦理审批的问题,在遵循伦理上惠及患者的原则的基础上去做MTB的创新。

我想以上这些就是MDT和MTB的区别,同时也是MTB的创新之处

由您领衔发起的长征医院系列MTB会议可作为MTB的优秀范例,如何更好地总结并推广这些MTB的先进经验

实际上我们长征医院肿瘤科团队所做的长征疑难肿瘤MTB已有接近5个年头了,从近三年开始,我们开展了规律性的MTB。这些宝贵的初步探索的经验,实际上部分是我们自己的探索,部分也是借鉴于国外很多最先进的肿瘤中心,如加州的Moores Cancer Center和许多欧洲的肿瘤中心。其实国外已经做了很多年的MTB,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借鉴过来,并结合我国的治疗环境的特点,也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药物和诊断技术的可及性、方案策略的灵活性等,形成了自己特色的MTB,探索了我们长征疑难肿瘤MTB的道路。

那么如何把我们这些探索的经验贡献出去?其实我们也做了几件事。第一,我们做了MTB的跟踪报道。我们将每一期MTB现场的录音录像进行文字转化,然后由媒体平台进行公开的传播,使得我们能够将更多的MTB理念分享出来,也接受来自同道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我们借助很多会议平台包括上海市肿瘤内科的年会以及我们自己每年一度的长征疑难肿瘤论坛等等,希望把上海的经验带向全国,不断去突破和创新。第三,未来还需要通过一些专家共识将MTB规范化,在形成文字条例后分享给同行,我们也在正在做这件事。

我想,众人拾柴火焰高,未来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通过MTB手段帮助到更多疑难肿瘤患者

在专家资源不足的基层医院,MTB开展的主要难点是什么?应该如何应对

我想难点应该分认识和实践两个层次。在认识层次上,其实我们也正在做提高认识这件事,因为到目前为止,不仅很多基层医院,还有部分大型医院还不完全了解或者还未深入知晓MTB这一新的形式,以及MTB的落脚点和方向在哪里。所以这些需要我们不断传播并进行沟通交流。

接下来是实践层次,其实MTB的诞生还是需要专业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员和技术理念,对先进药物的需求也较高,还需要有伦理的审批,比如说需要有分子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生物信息学家,对每一个患者需要针对他此刻的特点把所有诊疗的新进展、新理念、新药物和新策略都进行一次梳理,为其所用,因为有很多新的信息在不断的诞生,有可能上个月对于类似的患者讨论的方案和这个月讨论的就不一定完全一样了。所以怎样才能做到给予每一位患者最新的不放弃任何一次生存机会的诊疗帮助?其实就要求我们实践MTB时,做得又精又准,而这个实践层次也会限制部分缺乏条件的基层医院MTB的开展。

虽然存在难点和挑战,但我相信随着我国肿瘤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更多的单位参与到MTB的实践和探索当中来,我坚信这一点,因为在过去的20年当中,我们中国的临床肿瘤学同道大力推动了国际国内肿瘤学领域的进步,所以我想在疑难肿瘤这个细分领域,我们未来可期

本期专家:臧远胜
编辑:杜燕旋 周天苗
请“关注”,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