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苏:受益匪浅的哲学家箴言(二)

 阿苏心理工作室 2022-10-29 发布于湖南

哲学箴言

五、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是诞生在爱利亚的古希腊哲学家,是爱利亚学派的创始人,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认为没有事物会改变,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他认为存在是永恒的,是不动的,是真实的,一切变化都是感官世界的影响,是假象。

一、能被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

阿苏注:巴门尼德的思想会有点绕,需要你从逻辑上去理解他,而不是从现象上理解,跟常识截然相反。“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巴门尼德认为整个宇宙只有一个东西,它从不变化,没有任何部分,永远不可毁灭,这个东西就是一(One),巴门尼德与赫拉克利特持相反观点,他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变化的。“要么存在者存在,要么存在者不存在。”我们必须拒斥任何暗含着存在者不存在的观点。世界是由一个不可分的东西构成的,我们观察到的所谓的物理差异的事实它只是一个幻象,存在不能被思想。“真实变动不居,世间的一切变化都是幻象,因此人不可凭感官来认识真实。”“你不能知道什么是不存在的,那是不可能的,你也不能说出它来;因为能够被思维的和能够存在的乃是同一回事。”“我们不能不这样说和这样想:只有存在物是存在的。因为存在物的存在是可能的,非存在物的存在则不可能。”后世的逻辑语言学派也是这种论调,存在是不能被描述的,语言是有限的。

六、芝诺

芝诺,巴门尼德的爱徒,他在逻辑论证技巧上的贡献让人惊叹,芝诺认为我们的感官没有为我们提供关于实在的任何线索,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现象的线索,我们的感官没有给我们提供可靠的知识,而只是提供了意见,所以要想达到事物的真理,思想之路要比感觉之路更可靠。

一、人的知识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阿苏注:芝诺这句话举世闻名,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无知,因为你面对的未知的范围越庞大,越显得自己的渺小与无知,与庄子的“知也无涯”类似。

二、我们有两只耳朵,但只有一张嘴,所以我们应该多听少说。

阿苏注:对于一件事,当我们说的多于听到的,你觉得会产生什么现象吗?反之,我们耐心的倾听,仔细的观察,仔细思考,然后再说,又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三、一个在A点运动的物体是永远不能达到B点的。因为,它在到达B点之前,必须首先走完AB两点之间的一半距离;而在这之前,它又必须走完这一半距离中的一半。因此,它就永远不可能到达B点。

四、真实的东西是静止的。飞行的箭在一定的时间内会经过许多点,在每个点上必然要停留,因此是静止的。

阿苏注:这两段话是芝诺的两个著名悖论:阿基里德永远追不上乌龟和飞矢不动。芝诺说:“假如你肯定变化,则在变化里就包含着变化的否定,或变化不存在。”芝诺将常识拉入逻辑的范畴来审视,从空间上看,如果从A到B之间的空间距离可以细分,就像一把尺子不断的截取其半,这个过程可以无限的细分下去,也就是无限的,那你必须先从一点过渡到另一点,这个过程是无限的,在逻辑上证明你永远也无法到达目的。从时间上看,运动的东西要经过无数空间的点,在每一个点上它必须是停留的,每一刻都占据了空间中的一个特定位置,所以它必定总是处于静止状态,因此运动只是一个幻象。

七、恩培多克勒

恩培多克勒,出生在西西里岛的阿哥里琴托,在当地上心目中享有盛誉,传说中为了让人们永远的对他奉若神明,他跳进了火山口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他的身体就不留下任何痕迹,人们便会以为他升天了,他受到毕达哥拉斯教的影响,身上带有很强的神秘主义色彩。

一、世间的事物没有一件事自然,而不过是混合以及混合物的分离,人们把这些东西叫做自然。

阿苏注:恩培多克勒综合了前面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新的整合和理解,形成四元素说,强调土、气、火、水是永恒不变的微粒,它们混合在一起形成物体,物体能够变化,或成或毁,而组成它们的微粒是不变的。跟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有点点相近。

二、爱使事物结合,恨使事物分离。

阿苏注:微粒说是恩培多克勒理论的第一步,爱恨论是第二步,他假定自然中存在两种力,他称之为爱与恨(和谐和争执),它们就是导致四种元素互相混合后来又互相分离的力,爱的力导致元素互相吸引,形成某种特殊的形式或某个特殊的人,恨的力导致事物的解体,因此四种元素是混合在一起还是互相分离,取决于出现了多少爱或恨。自然就是一个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显示着爱与恨的循环,永无止境。他的论述让我想到了精神分析的生本能和死本能,也是爱与恨,性欲与攻击之间的对立冲突和谐战争。

三、有限的是散布于肢体的力量,

众多的是袭击思想的恶,

短暂的是给予我们的这段生命:注定如烟飞散、即刻消亡。

每个人只相信自己在游荡中的偶遇,

却虚荣地自诩目力宽广、遍阅世情。

我们以为看见、听见、理解的事物,

离我们其实遥遥万里。

而你,既然隐退于此,

你将知晓,但不超出凡人的智慧所及。

阿苏注:恩培多克勒同时也是一个诗人,他用诗的形式写作哲学,这首短诗描述了人的认知的有限,人的自恋和自以为是,也能看出作者凌驾于众生之上的神的视角,难怪他最后会跳进火山口让别人认为他是神,思想造就命运。

八、阿那克萨戈拉

阿那克萨戈拉,出生在土耳其的克拉左美拉的海滨小城,是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的智囊,他提出了奴斯(nous)的概念,即心灵的意思,把它和物质分开来,根据心灵或奴斯的概念提出了理性的原则。

1、太初万物混沌,然后理性出现,共创秩序。

阿苏注:阿那克萨戈拉看来,原始物质形成各种事物是通过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心灵的力量促其发展,心灵首先产生一个旋转运动,形成一个漩涡,它扩展开来,使得越来越多的原始物质卷入进来,这迫使各种物质分离,一部分包含热、光明、稀薄和干燥的物质,另一部分则包含着冷,黑暗、稠密和潮湿的物质。特定的事物总是由各种物质结合而成,事物是持续地混合着的。

2、过于强烈的感觉会引起痛苦和不适。

阿苏注:阿那克萨戈拉强调理性的作用,强烈的感觉会导致人失去理性,从而失去平衡,从身心和行为上都会导致人的痛苦和不适。

古希腊前期的哲学思想最初都是理智的活动,从传统的神话里脱离,开始了独立思考的行动,不断的追问:“事物实际上是什么?”“我们如何解释事物中的变化过程?”将迷信和巫术抛弃,开始抱着纯粹而自由地探索的态度去思考世界最基本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