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希腊哲学

 昵称3ef64 2020-04-04

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的产生: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思考世界的本源问题

第一部分 古希腊早期四大学派

哲学之父泰勒斯:世界是从水中产生的。摆脱了神话,走上独立的哲学之路。

赫西俄德(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世纪) 古希腊著名的抒情诗人,代表作《神谱》《工作与时日》

自然神话 自然宗教

混沌之神卡俄斯 大地之母盖亚 地狱之神塔尔塔洛斯

爱神艾洛斯

古希腊哲学早期的四大学派:有一个共同点,都追求世界的本源问题? 两种追问方法: 1.自然哲学/2.万事万物之为万事万物的根据是什么?(后来发展成为抽象的形而上学)

前一类容易被概括为唯物主义, 后一类以北概括为唯心主义。 自然哲学-----------唯物主义

自然哲学:beginning elememt atom

万事万物之为万事万物的根据是什么? form principle

人的定义:能够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具有并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理性动物。

人的本源---------猿猴、细胞、蛋白质

----------精神层面

范希腊的地理范围:1、希腊本土2、.南意大利 3、小亚细亚(今土耳其范围没)

古希腊哲学早期的四大学派:

小亚细亚的两个自然哲学学派 1、米利都学派

(商业较发达,较开放) 2、艾菲斯学派

南意大利的两个形而上学学派1、毕达哥拉斯学派

(农业较发达,较闭塞,带有神秘主义) 2、爱利亚学派

一、米利都学派

创始人泰勒斯

泰勒斯的两个观点 1.水生万物(万物从水中产生)

2.万物有灵

泰勒斯眼中的“灵魂”实为一种物质形态

海神波塞冬

赵林观点:

泰勒斯不仅为万物寻找到最初的质料,而且也为万物寻找到最初的动力,而最初的动力就是灵魂。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1、质料因

2、动力因

3、形式因

4、目的因

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古希腊第二位哲学家)的伟大贡献:

1、首用“本原”(arche)这个哲学概念

2、任何一种像水一样有着具体规定性和具体物质性的东西都没有资格成为万物的本原。“阿派朗”,无定形无规定 赵林观点:“阿派朗”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概念。

中世纪的否定哲学 给上帝的规定是对上帝的限制

3.“阿派朗”的两对内部矛盾: 冷--热 干--湿

冷+湿=水 热+干=火 热+湿=气 冷+干=土

希腊的哲学与其希腊的神话一脉相承,有着清楚的渊源关系。 泰勒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阿那克西美尼:水是万物之源,不同形式的物质通过气的聚散产生。

三、阿那克西美尼

赵林观点: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是对阿纳克西曼德的“阿派朗”的超越。

正如黑格尔: 正题-----反题------合题

水本原说---“阿派朗”本原说---气本原说

阿那克西美尼的“气”具有规定性,但有时无形,同时兼具“阿派朗”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

阿那克西美尼的哲学观点:

1、气本原说

气是稀薄的物质,不断凝聚产生了水与土:不断稀薄化产生了火。

2、“凝聚、稀散”的动力说

阿那克西美尼的哲学思想蕴含两点内容:

1、“火”本原说呼之欲出 艾菲斯学派的赫拉克勒斯提出了“火”本原说

2、包含着形而上学的可能性

与阿那克西美尼同时师从阿纳克西曼德而后由于种种原因逃亡南意大利的毕达哥拉斯创立了自己的哲学学派,带有神秘之一色彩,认为:数乃万物之本原。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神秘主义色彩的团体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年--前500年),生于萨摩斯岛,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

阿纳克西曼德(约前610--前545年),古希腊哲学家提出演化论,绘制出世界上首张全球地图

毕达哥拉斯学派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主张数是万物的本原。是集政治、学术、宗教三维于一体的组织。

奥尔弗斯神秘祭,曾流行与希腊下层民众的一种宗教,其基调是阴郁悲观的神秘主义,宣扬灵魂轮回转世思想。毕达哥拉斯深受其影响。毕达哥拉斯之死可能也与其有关。

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宣扬命运

赵林观点: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说,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古希腊悲剧命运决定论的抽象哲学提升。

数本原说: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数是众多的、不变的。最基本的数是“一”,故“一”亦是万物的本原。

表面千差万别的万事万物有个共同规定性,即数量的规定性。 从具体的数量关系----抽象的数量关系

赵林观点: 毕达哥拉斯数本原说的提出,说明当时的希腊人在抽象思维上有所进步。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数是众多的、不变的。最基本的数是“一”,故“一”亦是万物的本原。

毕达哥拉斯认为:第一个偶数是“2”,第一个奇数是“3”。 1+偶数=奇数 1+奇数=偶数

以“数”解释万物:

1、数如何构成万事万物

“一”为点,“二”为线,“三”为面,“四”为体。 毕达哥拉斯对数的构成万事万物的解释没有抽象化,仍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2、十对对立范畴(1.有限与无限 2.奇与偶 3.一与多4.左与右 5.阳与阴 6.静与动 7.直与曲 8.明与暗 9.善与恶 10.正方与长方), 真理----意见

毕达哥拉斯对数的解释:“一”是真理,“二”是意见,“四”、“九”是正义公平,“五”是婚姻“八”是友谊和爱情,“十”是和谐和完美。这样的数被神秘化抽象化,但 毕达哥拉斯时代对数的观点还没有完全抽象化,仍与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数的危机问题:数与形的关系(几何-----代数)

毕达格拉斯定律(勾股定律)的创立导致了数的危机,即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危机

埃及人在丈量土地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勾股定律。

数学和逻辑学之所以成为独立的学科,正是建立在数摆脱形的基础上。

不可公约数危机: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表示整数或分数,只能表示成不可通约的无理数。这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万物皆数”(数只分为整数和分数两种)相悖,从而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希帕索斯,生于约公元前500年,毕达哥拉斯学派门生,因发现无理数而导致不可公约数危机,被处死。

形------数

感觉---思想

西方有将感官对象看得比思想对象更虚假、把思想对象看得比感官对象看得更真实更接近真理的倾向。此倾向肇事与古希腊。

不出场的东西却决定着出场的东西(本质的东西永恒不动)

庄子:朝菌不知晦朔

赵林观点:以哲学家的眼光观察世界时,应该留意的不是纷繁复杂的现象,而是现象背后不生不灭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看来,这个本质就是数。

本质先于存在论(本质决定现象)(此论一直流行于西方哲学,到黑格尔止)

萨特认为:人的自然存在先于人的社会本质而存在。

黑格尔说:毕达哥拉斯哲学实现了由实在论哲学到理智论哲学的转变。

理智哲学:通过思维来捕捉并表述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

罗素(1872--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对毕达哥拉斯颇有微词:西方哲学和神学中各种错误的形而上学倾向是从毕达哥拉斯开始的。

从毕达哥拉斯哲学开始,哲学才真正摆脱广义的自然科学,具有了形而上学的特点。

赵林观点:尽管泰勒斯已经在思考世界的本原问题,但西方真正的哲学肇始于毕达哥拉斯,其开创了超验之路。

三、艾菲斯学派

创始人:赫拉克利特

(约前540--前480年),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奠基人,其哲学相当晦涩。

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

1、火本原说和逻各斯学说

2、朴素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和阿那克西美尼(米利都学派)的气本原说在逻辑上是一种相互传承的关系(气的稀薄化)。

复线的本原说:表层--火本原说 深层---逻各斯学说

火本原说: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逻各斯”在古希腊文有多方面的含义,如语言、说明、比例、尺寸、分寸等。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含义。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学说和毕达哥拉斯的书本原说具有同构性,两者也有传承的关系。

赫拉克利特强调,逻各斯(思想的有定形而非感官的有定形)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也是思想的规律。

火和万物与逻各斯的对立统一:1、火和万物之间的变化遵循逻各斯

2、火和万物是无定形的,而逻各斯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对人的分类:1、能直接把握到世界的逻各斯的人 2、只能看到火和万物之间流变的人(芸芸众生)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本体论--------认识论

唯理论:又称理性主义(产生于17世纪),是一种认为唯有理性才可靠、片面强调理性认识作用的哲学学说。

唯理论的倾向成为整个古希腊哲学的主流,是一种代表着水平精英的认识方式。

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1、万物皆变,无物常驻2、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毕达哥拉斯的十对对立范畴只有对立没有统一) 3、相对主义

克拉底鲁为赫拉克利特之弟子,将其相对主义发展,为诡辩派代表人物,提出“一个人连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

四、爱利亚学派

四位代表人物:克塞诺芬尼(创始人)、巴门尼德、芝诺、麦里梭 克塞诺芬尼(约前565年--前473年),爱利亚学派先驱,著有《哀歌》《讽刺诗》,提出了“一神论”。

认为是人创造了神,神人同形同性

巴门尼德(前515年--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克塞诺芬尼晚年的学生,爱利亚学派的主要奠基人,著有哲学诗《论自然》。提出“存在”这个概念。

存在主义:是指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的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做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赵林观点:历史上的哲学概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其内涵。 巴门尼德的思想分为两个部分:1、关于存在(其老师克塞诺芬尼所说的唯一的神)和非存在的学说 2、关于真理和意见的学说(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

巴门尼德所说的“存在”的四个特点:1、不生不灭 2、独一无二 3、不变不动 4、像一个被必然性锁链包围的球体。

芝诺(约前490年--前425年),巴门尼德的学生,著有《论自然》,被亚里士多德誉为“辩证法的发明人”。

其功劳在于对巴门尼德的“存在”的论证。

芝诺的诡辩论对古希腊的逻辑学产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眼见为虚 ---- 思想为实

芝诺的论证可以分为两类:1、运动的归谬(阿喀琉斯和乌龟赛跑 飞箭不动理论) 2、杂多的归谬(谷粒理论)

麦里梭也是巴门尼德的学生,对其老师的观点有两点修改:1.认为在时间上不生不灭的“存在”,在空间上也是无边无际的, 2、三分法:存在 非存在 虚假的存在。

第二部分 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希腊哲学三杰: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四大学派对本原的探讨:1、米利都学派和艾菲斯学派从物质形态上寻找万物的起源(自然哲学) 2、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从万物本后的本质性规定

本原探讨的两种途径:1、自然哲学-----从质料和动力角度来寻找万物的本原(质料因) 2、形而上学------从形式(form)上探讨事物的本质性规定(形式因)

赵林观点:智者派既是对古希腊四大学派的终结,同时又掀起了一种新的哲学思潮。

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在公元前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雅典的民主政治

雅典辩论之风繁盛的原因:1、在民主制度的环境下,思想的表达需要杰出的口才,2、在法律精神性神的环境下,对薄公堂也需要有能辩论才能。

智者,Sophist,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前481年--前411年),古希腊哲学家,智者派代表人物,生于阿布德拉,第一个自称智者的人。青年的苏格拉底与晚年的普罗泰戈拉有过交锋。

philosopher--哲学家 sophist-----智者、诡辩家

苏格拉底反诘法,是一种质问的辩证法,广泛地用在验证主要道德观念上,通过不断对对对方的命题进行诘难和质疑,让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据说普罗泰戈拉第一个使用此方法,苏格拉底可能受到其影响。

普罗泰戈拉的思想:1、人是万物的尺度 2、理论的相对性

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了人间

赵林观点:普罗泰戈拉才是将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的第一人。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存在的尺度,是存在着存在的尺度,是不存在这不存在的尺度。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理论的相对性: 普罗泰戈拉提出“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

这是其相对主义的基本原则(此理论本身包含着解构自身的悖论)。

一切皆真-------- 一切皆假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高尔吉亚(前485-前380)古希腊哲学家、修辞学家,智者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西西里岛,早年师从芝诺。后是从恩培多克勒。恩培多克勒(前495-前435),古希腊哲学家,“四根说”创始人。伊索克拉底、安提斯泰尼均是高尔吉亚的学生。

伽达默尔(Gadamer),1900年-2002年

哲学无用,或有大用

哲学可以改变人对世界观察的方式。

相对主义可能认为一切皆真,怀疑主义可能认为一切皆假。

高尔吉亚的思想:1、无物存在 2、即使某物存在,也无法认知 3、即使存在也无法言说 与巴门尼德针锋相对

第一、对无物存在的论证:(假设有无存在的情况,有三种:1、非存在物存在 2、存在物存在 3、非存在物和存在物都存在)

一一论证:

1、第一点显然可以否定;

2、存在的永恒的,决定了其在空间上是无限的(无限物存在的状态:

1、其大于其所在的地方---无处存在 2、其等于其所在的地方----矛盾 3、其小于其所存在的地方---非无限)

3、第三点本省矛盾

结论:无物存在。(眼见为虚,思想为实;世界的存在不影响想逻辑上的论证)

古希腊的智者诡辩术虽然和经验实践相脱离,但却培养了注重逻辑推

理的思想倾向,这有利于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发展。

第二、'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被认识',针对“存在与认识的同一性”的论证。

高尔吉亚的论证过程:1、如果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那么所思想的东西就存在 2、如果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那么不存在的东西就不可被思维

对巴门尼德的“思维、存在和语言同一性”的解构

第三、高尔吉亚的思想:即使某物存在且可以被认识,也无法用语言表达

早期四大学派的共同点: 相信万物有某种客观的、绝对的本原。------(自然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内部独立)在这点上,与智者学派不同,智者认为,不存在客观的本原,本原要么因人而异,要么并不存在。-----------------------(四大学派与智者学派的外部独立)

第二部分: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四大学派:从时间上的还原----追问世界的本原

经智者学派的颠覆,到空间上的还原-----追问世界最小的单元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莱布尼茨

还原论(Reductionism),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基础)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第二阶段的自然哲学

1、恩培多克勒,主张“四根说”:水、火、土、气

2、阿那克萨戈拉主张“种子说”:主张最小的单位是种子

3、德谟克利特主张“原子论”-----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峰

一、恩培多克勒(约前492--前432年),古希腊哲学家,生于西西里岛,“四根说”创始人。

1、恩培多克勒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四种元素(水火土气)构成,这四种元素以不同数量和比例结合起来,形成不同的事物。------对早期自然哲学的总结(泰勒斯---水,阿那克西米尼---气, 赫拉克利特---火)

大地之母---盖亚

新的生灭观:四种元素的离合。

恩培多克勒认为,人的聪敏程度与四种元素的比例有关。

早期的自然哲学用“一”解释“多”。恩培多克勒

用有限多来解释无限多。

赵林观点:恩培多克勒用有限多来解释无限多,相对于早期自然哲学而言,既是一种倒退,又是一种进步。

2、质料因(水、火、土、气)和动力因(爱、恨)

恩培多克勒首次将质料因和动力因明确分开。

阿芙洛狄忒用爱的钉子来造就它们。------恩培多克勒

3、“流射说”

流射说:恩培多克勒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被流射出来的,流射物与对应事物的孔道想通而彼此相互结合,因此产生感觉。 (同类相知,反映论的观点。)

二、阿那克萨戈拉(约前500---前428年),古希腊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原子唯物论思想的先驱,主张“种子说”,认为最小的单位是种子。20岁左右来到雅典,后一直在雅典生活,与伯利克里有深厚的交情。伯利克里(约前495年--前429年),古希腊政治家,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杰出代表。阿那克萨戈拉曾被指责宣扬无神论差点被处死,经伯利克里多方说情,免于一死,但被驱逐出境,在流亡过程中死去。

1、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的始基是“种子”,种子数目无限多、体积无限小。种子的结合和分离就是事物的产生和消灭。 种子的特点:1、数量无限 2、性质相异 3、体积无限小

一切饱含着一切。------阿那克萨戈拉企图用“多”来解释“多”

2、独立的动力因--努斯(希腊语意为心灵、智慧。在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中,是一种无限的、独立自主的、能动见一切事物的力量,是运动的源泉。)

万物都在混沌钟,然后由努斯出。-----阿那克萨戈拉认为其是精神性的动力因,使得苏格拉底处的“目的因”呼之欲出。

亚里士多德集大成,进行概括:1、质料因 2、形式因 3、动力因 4、目的因

留基伯(约前500--前440年,)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论奠基人之一,最早提出“原子”这一概念,德谟克利特的导师。

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年),阿伯德拉人,古希腊唯物主义哲

学家,原子唯物论创始人之一,著有《论自然》等。

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的最高峰

柏拉图-----------形而上学的最高峰

亚里士多德集大成,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德谟克利特的思想:

1、原子论(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始基是原子,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最小物质微粒,它们相互组合构成万物。Atom,在古希腊语指不可分。)

追问世界的最小单位,必定存在两个假设:1、假设世界有一个不可再分的层次 2、

原子的特点:1、内部充实 2、数量无限、性质相同(与阿那克萨克拉的种子有区别) 3、在虚空中做直线运动 4、原子不生不灭 5、原子是自动的(在某种意义上,原子是自动的观点否定了物质之外的精神独立性。)

存在则存在,非存在也存在。-----德谟克利特

存在存在,非存在不存在。-------麦里梭

苏格拉底长于德谟克利特,提出了目的因。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第一次明确地用因果必然性的机械论来取代主观意志的目的论,并因此导致了两者在西方哲学史上的长期对立。 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影像说

德谟克利特认为每一种物体都在不断放射出一种和本身相似的波流,这种波流带着事物的形状和颜色,通过空气作用于感官并进入身体内

部,使人产生感觉和思想。

对原子和虚空的认识是-----“真理性的认识”

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是---------“暗昧的认识”

这具有唯理论的倾向,割裂了两者的联系。

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1、苏格拉底 2、柏拉图 3、亚里士多德

雅典成为希腊的文化中心,大批人物精英荟萃,出现了大批哲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等等。

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A、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希腊三贤之一。 苏格拉底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立过军功。

苏格拉底的两条罪状:1、不信旧神,企图引进新神 2、喜欢探究稀奇古怪的知识并以此教导青年, 蛊惑人心

雅典民治政治从公元前六世纪后开始达到鼎盛,从公元前五世纪上半叶开始(主要是从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由于瘟疫和战败,斯巴人在雅典建立起僭主制),后推翻僭主制,重新建立的民主制具有讽刺意味,其实质上已经丧失了民主制的精髓,徒有行尸走肉。 历史往往会惊人地重现,只不过第一次是正史,第二次是闹剧。---------黑格尔

赵立观点:

苏格拉底之死在四百年前预演了基督耶稣殉道的悲剧。

苏格拉底式的讨论方法:是一种质问的辩证法,广泛地用在验证主要道德观念上,通过不断对对方的命题进行诘难和质疑,让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苏格拉底在针对审判时,表现出伟大的圣贤对死亡的超然态度。 我去死,你么去活,我们谁的命运更好,只有神知道。----------苏格拉底

追求好的生活远胜于过好的生活。-----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之死的意义:1、对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可信性都更高 2、道德涵义比耶稣之死更高

苏格拉底的两位杰出弟子:柏拉图(更多记载苏格拉底的思想)和色诺芬(更多记载苏格拉底的生平)

苏格拉底的思想:1、认识自我 2、神学目的论 3、美德即知识 4、苏格拉底式的方法

一、认识自我

德尔菲神庙(在雅典偏左)-----纪念太阳神阿波罗

苏格拉底在审判中引用了德尔菲神庙门前巨石上的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批评智者实为批发和零售精神食粮的掮客。

苏格拉底的伟大功绩是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西塞罗

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都把哲学关注的对象从追寻世界的本原转向人本身,在这点上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普罗泰戈拉把哲学关注的对象转向了孤立的个体(解构普遍本质),苏格拉底把哲学关注的对象转向了主观的普遍性(重建普遍本质)。

所以,后世将普罗泰戈拉叫做相对主义者或怀疑主义者,而将苏格拉底叫做

古希腊的三支哲学:1、自然哲学(自泰勒斯以来) 2、形而上学(自毕达哥拉斯以来) 3、道德哲学(苏格拉底开创)

道德哲学,亦称伦理学,是研究善与恶、对与错、职权与义务等概念的哲学分支。

二、神学目的论

神学目的论是指把社会历史中的因果性联系归结为隐藏在冥冥中的上帝、天命或天意预先安排的结果,历史的过程和结局完全由这种神秘的东西决定。

唯灵主义:主张灵魂和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的宗教和唯心主义哲学学说。

三、美德即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

知识即美德======无知即邪恶

无人有意作恶。

唯智主义论理学:把美德与知识完全同等起来的观点。认为一种行为之符合于善,不在于这种行为本身,而在于这种行为的正确认知。(知识学+道德主义)这明显带有精英主义色彩。

基督教对于知识的看法:又称反智论,是对于智性(intellect)、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有害无益。(知识导致邪恶。)

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多发扬了苏格拉底的观点。

卢梭延续基督教思想,认为知识的进步导致人类的堕落。

康德认为道德与知识无关。

知识悖论:人不用学习已经知道的知识,也无法学习不知道的知识。

四、苏格拉底式的方法:一种采用对谈的方式,以澄清彼此观念和思想的方法。 这使得哲学变得精确。

从归纳推理到普遍定义(一般定义)的过程

中西哲学的差异:中国哲学的概念注重意蕴的表达,西方哲学注重逻辑分析的精神。

在逻辑学中,概念是最小的单位(细胞)。

朴素辩证法: 又称苏格拉底式的讨论方法。通过不断对对方的命题进行解难和质疑,让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精神助产术:通过比喻、启发等手段,用发问与回答的方式,使问题得讨论从具体事例出发,逐步深入,层层驳倒错误意见,最后走向某种确定的知识。

苏格拉底死后的影响

一、小苏格拉底学派:由除柏拉图以外的苏格拉底的学生组成的派别,包括麦加拉学派、昔勒尼学派和犬儒学派。

1、麦加拉学派,创立者为欧几里得,认为善是唯一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一”,除此之外都是非存在。

麦加拉学派将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发展成诡辩术这使得麦加拉学派以诡辩著称,欧几里得的门生欧布里德曾一度成为亚里士多德的劲敌。

a、关于“说谎者”的辩论

说谎者说:“我在说谎。”-----悖论

b、“有脚人”的辩论=======三段式论证:

大前提:凡是我没有失去的东西,就是我所具有的东西。

小前提:我没有失去角。

结论:我有角。

二、昔尼克派(犬儒学派):创始人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斯泰尼。认为人要摆脱世俗的利益去追去唯一值得拥有的善。

此学派出现了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第欧根尼(前404年--前323年),有名狄奥根尼,古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代表,出生于贵族家庭,却公开宣扬抛弃家庭、婚姻、财富等。

第欧根尼白天打灯笼

三、昔勒尼派:地点在北非的昔勒尼,主张逃避痛苦,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斯提卜。(将善等同于快乐)这一学派对伊壁鸠鲁影响较深。

B、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

出生于名门望族,古希腊哲学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著有《理想国》等。因倡导民主政治,在苏格拉底死后,也受到迫害,来到南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三次来到叙拉古,差点被当成奴隶卖掉,幸得朋友认出,重金赎下。其理想受挫后,离开西西里岛,约在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建立学园(academy)。这个学园从前387年一直持续到公元529年才被东信奉基督教的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

柏拉图著作分期:

早期--------真实记载苏格拉底的思想

中、晚期-----借苏格拉底之口阐发自己的观点

柏拉图的思想:1、本体论----理念论 2、认识论----记忆说 3、政治哲学------《理想国》

一、本体论-----理念论

柏拉图早年师承克拉底鲁(Kratylos);克拉底鲁是古希腊哲学家,诡辩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 同时,柏拉图又受到巴门尼德存在、认识、语言三位一体的思想的影响。

柏拉图的两个世界:1、转瞬即逝、生灭变化的感性世界 2、不变不动的、独一无二的本质世界(对本质世界,柏拉图更感兴趣)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理念是复数。----柏拉图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差异:1 、苏格拉底探讨的主要都是道德范畴的本质问题,柏拉图探讨的不仅涉及主观的道德世界,也包括客观事物。

2、苏格拉底没有将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分开,柏拉图将普遍概念实体化(不依附于其他而独立存在)、客观化。

一方面我们说有多个的东西存在,并且说这些东西是美的、是善的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又说有一个美本身、善本身等等,相应于每一组这些多个的东西,我们都假定一个单一的理念,假定它是一个统一体而称它为真正的实在。-----柏拉图

任何事物都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具体事物,一种是事物的共同本质(理

柏拉图的模仿说:“理念”是世界的最终根源,自然万物的存在是模仿理念的结果。(受毕达哥拉斯的影响)

柏拉图的分有说: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柏拉图独创)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最完善的。---重理念轻感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柏拉图认为感觉世界不是完全的非存在,而是虚假的存在。

巴门尼德认为:存在则存在,非存在不存在。

巴门尼德的弟子麦里梭对存在进行三分,这对柏拉图有所影响,柏拉图也是进行三分的。 一个东西之所以是美的,乃是因为美本身出现于它之上或者为它所“分有”,不管它是怎样出现的或者是怎样被“分有”的。-------柏拉图 柏拉图思想的三个层次:1、理念世界 2、感觉世界 3、原始世界 柏拉图理念的六个层次:1、自然物的理念 2、人造物的理念 3、数的理念 4、范畴意义上的理念 5,道德和审美的理念 6、善的理念 理念世界的终极目标-------善

感性世界-----理念世界-----善

巨匠论:柏拉图认为,神是按照理念运用物质质料来创造世间一切的。 创世纪中的质料和形式都是上帝创造的。

回忆说:

灵魂在进入肉体前,在理念世界居住过。

灵魂囚居在肉体中的弊端:1、灵魂进入肉体后,不能获得纯净的知识 2、肉体是引诱灵魂堕落的元凶

学习即回忆:1、感觉经验可以成为刺激人回忆起理念的重要触媒 2、柏拉图所说的回忆,不是指对具体事务的回忆,而是对具体事物背后理念的回忆 3、回忆本身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要提升灵魂的主观能动性来提升回忆的水平

洞喻的四个层次:

1、太阳光:最高的真理 2、具体事物:非纯粹的理念 3、木偶:理念的象征 4、木偶的影子:对象征的象征

线喻:感性世界(1、想象 2、信念) 理念世界(1、理智 2、理性) 理智---understanding 理性---reason

信念是对感性事物的认识,想象是对感性世界的影子的认识 所以在柏拉图的政治著作《理想国》中,艺术家地位最低,哲学家地位最高。 柏拉图的辩证法:一种纯粹的抽象理念的辨析,包括的神秘的理念论和灵魂的不灭论。

通种论:柏拉图为解决对立范畴(概念)如何结合、如何统一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理论,为此他提出了六对“最普遍的种”(即最普遍的“理念”)。

柏拉图辩证法的积极意义:把相对立的东西的连为一个整体。

古希腊的辩证法发展到柏拉图辩证法时,已变成一种独白的、带有独断主义的、成熟的辩证法。

辩证法的核心: 对立与统一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主要表现在《理想国》中。

个人的灵魂:理性(知) 意志(意) 欲望(情)

理性的德行就是智慧 意志的德行就是勇敢 欲望的德性就是节制

古典四德: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智慧、勇敢和节制三者和谐统一)

理想国的组成:1、统治者(金子做成的):以理性治理国家,美德体现为智慧===哲学家 2、保卫者(银子做成的):以意志保卫国家,美德体现为勇敢===武士 3、劳动者(黑铁做成的):以欲望从事生产,美德体现为节制===被统治者

统治者、保卫者和劳动者三者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就是一个理想国。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按照斯巴达设计的,广义的统治者财产和家庭实行公有制。-----原始共产主义

哲学王:柏拉图认为,改造现实国家和实现理想国家的希望在于把统治权交给真正的哲学家。把我政治统治权的哲学家就成为哲学王。 智慧和政治的统一 知识和政治的统一

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国家中的国王,或者我们叫做国王的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能够结合起来。因而要把拿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的或者之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排除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会面与灾难。------------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逍遥学派创始人,著有《形而上学》等。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苗力田翻译的《亚里士多德全集》。

从毕达哥拉斯到亚里士多德,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源头,一直到黑格尔和康德那里才开始受到批判。

第一哲学:专门研究存在本身以及存在凭借自己的本性而有的那些属性的科学。

第二哲学:指物理学或自然哲学。研究自然万物及其运动变化的一切原理和规律。

古希腊时期,凡是涉及智慧之学的,都可称为哲学。

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划分:A.理论哲学(a、第一哲学,b、第二哲学)

B、 实践哲学

《物理学》是对作为特殊形态的存在的研究,附在《物理学》之后的《形而上学》是研究第一哲学,构成《物理学》的根基,具有超经验的色彩。

Metaphysics,即译为形而上学,又称玄学。哲学上指对存在之形式的研究。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

器:具体事物

形而上学一直构成西方哲学的主干,一直到黑格尔为止。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1、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2、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构建 3、

从泰勒斯开始的自然哲学到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那里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毕达哥拉斯开始的形而上学源端到了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发展到了最高峰。

理念论---回忆说

原子论---影像说

亚里士多德将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源端综合起来,是个集大成者。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可以看到某些的不和谐或者说有些撕裂想象。

一、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1、理念只能存在于个别事物中,不能独立于外。---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柏拉图哲学最大的要害

2、有很多理念本身没有与之对应的具体事物,且有很多理念本身是歧义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它在对应物和所指上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3、理念对认识具体事物没有任何意义,充其量只是把认识变得更复杂了。

一般说来,虽然哲学家是寻求感性事物的原因的,我们却放弃了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完全没有谈变化的原因,我们幻想自己在说出感性事物的实体时,却是断言了另一种实体的存在。我们说那种实体如何如何是感性事物的实体,说的其实都是些废话。因为所谓分有,如前面

所说,是毫无意义的说法。---------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最终评价

二、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构建

亚里士多德对哲学体系的分类(A、理论科学 B、实践科学 C、艺术)

A、理论科学包括:1、第一哲学(形而上学) 2、第二哲学(a、物理学 b、自然哲学 c、作为方法论的逻辑学)

B、实践科学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等具有实践特点的科学。

C、艺术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亚里士多德思维缜密,态度审慎,分析一环扣一环,带有科学主义色彩、带有严密的逻辑思维的思想风格。柏拉图哲学带有神秘主义色彩、带有独断论色彩同时带有诗意的想象力的思想风格。

罗素认为柏拉图哲学最大的特点是热情,亚里士多德哲学最大的特点是审慎。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的基本宗旨:阐明一般哲学的一般原理和原因。

感觉和记忆是认识的开端,感觉和记忆构成经验。感觉可以上升到技术,就已经上升到了具体生产部门的一般知识。理论知识的一般知识就是第一哲学。

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的区别:第一哲学研究存在本身的问题(即后来所称的本体论),第二哲学研究具体事物的存在物的普遍本质。

三、存在论(第一哲学、关于存在的存在的学说)

存在论(Ontology)

关于存在是什么以及存在如何存在的理论。在17世纪有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提出。

存在可追溯至巴门尼德

存在则存在,非存在不存在。------巴门尼德

存在则存在,虚空即不存在。------麦里梭

亚里士多德石破天惊地提出一个问题:从巴门尼德到柏拉图,他们都未指出存在是什么。

“存在是什么” 概念、下定义--内涵外延

是什么的问题永远要先于怎么样的问题。

用种加属差的方法来下定义:

利用形式逻辑学进行内涵定义的最普遍使用的形式。它传达一个词的意义是通过确认属类或它所属的更大的类,通过差异或把它与其属类中其他成员区分开来的属性。由此得到的有种所确认的属类。

存在是最大的种了,没有比起更大的概念了,怎么对其进行定义?通过分析,进行比较分类的办法。

比较分析、分类讨论:

1、偶然的属性(偶性)2、必然的本质---范畴(十个范畴:实体、性质、数量、关系、主动、被动、处所、时间、状态、具有)

实体是存在最基本的范畴。

实体是核心的核心。-------亚里士多德

实体学说的三个问题:1、实体是什么?(定义)实体的原因是什么?(本原: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动力因)3、实体是如何生成的?(潜能与现实的运动)

循序渐进的逻辑

1、实体是什么?

尽管最初有许多意义,但实体在一切意义上多是最初的,不论在定义上、在认识上、还是在时间上。其他范畴都不能离开它独立存在。唯有实体才独立存在。......存在是什么?换言之,实体是什么?不论在古老的过去、现在以致永远的将来,都是个不断追寻总得不到答案的问题。有些人说它是一,有些人说它是多。有些人说它是有限的,有些人说它是无限的。所以,我们首要的问题或者唯一的问题,就是考察这样的存在是什么。--------亚里士多德

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如个别的人,个别的马。------亚里士多德给“实体”下的定义

实体定义的两个特征:1、实体不述说一个主体(实体在一个主谓结构中,不能作为谓词来解释主体,而只能被解释。即它在主谓结构中恒为主词。) 2、实体不依存于主体(意味着主体的独立实在性。) 实体的特点:1、实体是具体的、个别的东西,而非抽象理念。2、实体不同于属性,它没有与之相反的东西。3、实体没有程度上的差别 4、实体是“变中之不变”。-------------------------实为第一实体的特点

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

2、实体的原因是什么?

前人从四个方面探讨过世界,即四因说:质料因(解释万物的本原)、形式因(探究万物的本质规定性)、动力因、目的因(苏格拉底的神学目的论)

亚里士多德一房子为喻,来说明四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质料,一方面为形式、动力和目的(归为形式一方,亚里士多德认为其更为实体)。

自然哲学=======形而上学

认识有理性的动物。

质料---------动物 属差-----------理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比质料更是实体。

任何事物都是质料和形式的结合。

纯质料:抽象的、没有形式规定性的、不可言说的东西。=======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纯形式,(又称终极形式,又称第一推动力):理性、至善、神。======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四因说的三个层次:1、纯形式 2、自然事物性 3、纯质料

3、实体是如何生成的?

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医生,其哲学观点充满了有机论(生成论)的观

点。

机械论:用机械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界和认识方面问题的机械唯物主义。

有机论:把活的有机物当作整个自然的模式和比喻的哲学。

形式比质料更是实体。------亚里士多德

从潜能到现实的转换、实现过程,就是运动。运动的动力来自质料所要趋向的形式(目的)。 -------亚里士多德

关于实体问题的妥协性:1、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的矛盾 2、实体的原因:纯质料和纯形式的设定 3、潜能和现实的对立

亚里士多德对人的灵魂划分:1、感性灵魂 2、理性灵魂

感性灵魂:通过感觉经验获得的关于第一实体或个别事物的认识或认识的最初源泉。

亚里士多德将人的感性灵魂比喻成腊快,即蜡块说:人的灵魂以外部事物为认识对象,接受事物的形式而弃其质料,从而获得感觉。 17世纪的经验论中,洛克的白板说受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的影响。 经验主义基本原则:凡在理性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之中。

感觉经验只能认识事物的形式,不能认识事物的质料。感觉经验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亚里士多德

第一哲学的基本宗旨:阐明事物的一般原因和原理。

普遍的知识不来源于理性灵魂对感性知识的提炼,而包含在理性灵魂中。------亚里士多德

理性灵魂分为两部分:1、消极灵魂(有死的灵魂)===德谟克利特

的原子论的灵魂 2、积极灵魂(不死的灵魂)===柏拉图的理念论的灵魂

消极灵魂的作用:帮助人感知个别事物,并对个别事物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对个别事物的一般认识。

亚里士多德的精英主义思想

四、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克塞洛芬尼的诡辩论中的逻辑学开端。

逻辑学:一门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由亚里士多德创立。

亚里士多德对形式逻辑学的贡献:1、创立了范畴表和谓词表 2、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3、确定了判断的定义和分类 4、制定了三段论推理的基本原则

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纯粹形式化不同,亚里士多德很重视逻辑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对应关系。

1、范畴表和谓词表

主谓词之间的关系:1.定义关系:个别事物与种属概念的关系----必然的本质 2.非定义关系:实体与属性的关系-----偶然的属性

谓词的分类:种、 属差、 定义、 属性、 偶性

十个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态、动作、遭受(被动)

判断的定义和分类:1、质的判断(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2、量的判断(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 3、简单判断和复杂判断

演绎三段式推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亚里士多德对三段式推理的贡献:确定了三段式推理的基本格式和基本规则。 四个格二十四个式

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1.矛盾律(任一事物不能同时既具有某种属性又同时具有某种属性。表述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 2.排中律(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种属性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表述为A是B或不是B。) 3.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

五、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善 幸福

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把知行分开:

知德:心智方面的美德

行德:道德行为方面的美德

基督教:知识是导致堕落的根源。

人的灵魂:1、激情(之人的欲望、冲动、情欲等等)2、官能(人的灵魂得以感知事物的功能)3、性格状况(人在运用官能对待激情时所采取的姿态)

克制自己的欲望比战胜自己的力量还要勇敢。----------柏拉图 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中庸学说:1、居间者是相对于不用主题而言的 2、美德

作为中庸之道,构成了过度和不足的对立面 3、中庸不存在过度和不足的问题。

没有一种过度和不足的中庸,也没有一种中庸的过度和不足。--------亚里士多德

寡头政治(oligarchy):不仅在政府之事物中从少数人之统治的政治,而且在任何团体,诸如一个教堂、工会、学校、或者任何其他机关中,有少数人所管治者,均可成为寡头政治。

六、戏剧方面三一律:要求悲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

七、悲剧净化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审美效果是“引起怜悯与恐惧”,然后将这种情感净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