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发生战争,在小岛避难的时候可以用海水晒干当盐食用吗?

 蚂蚁家园 2022-10-29 发布于广东

晒干海水确实能得到盐,但长期吃这些盐,无疑在自寻死路,换个角度想,地球海洋总面积高达3.6亿平方千米,对人类来说,海水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真的可以,古代封建王朝就不会控盐了。

在古代,盐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绝对要把控在王室手里,并且各地官府一直都在严厉打击贩卖私盐的勾当,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盐,决定着王朝的兴衰,因为盐对人类太重要了。

人类为什么要吃盐?不吃盐会怎样?

以前经常搞不懂,为什么菜里要放盐,为什么人类非要吃盐?不吃不行吗?

我们都知道,吃下去的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后,大分子被分解成小分子,从而被我们人体各大细胞吸收,例如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多糖类被分解成单糖。

但是,细胞在吸收营养成分的时候,需要“开门”,产生的废物要排出去时,也需要“开门”,虽然看上去简单,不过我们人体细胞并不能直接做到,而是需要借助钠钾离子的帮助。

通俗易懂的说,钠钾离子可以帮助细胞之间交换物质,并且可以控制细胞膜内外的渗透压,细胞吸收营养物质,需要钠钾离子“开门”,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要排出去,也要钠钾离子“开门”,而我们人体是无法独立产生钠钾离子的,只能从外部获取,所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吃食用盐。

不管天气热不热,人体每天都会排出一些盐分,所以我们需要每天补充少量食用盐,总之盐吃多会得病,吃少了也会得病。

看到这里不禁好奇,人类能吃食用盐,那么动物呢?

自然界没有经过提炼的食用盐,难道动物就不要吃盐吗?

对于食草动物而言,它们会定期吃一些岩土,或者舔舐岩石碎块,很多野山羊爬到悬崖峭壁上,就为了吃一口盐,不过动物相比于人类,它们排出的汗液比较少,自然每天损失的盐分也比人类低很多,对于圈养的食草动物,农场主一般都会放盐砖,牛羊有需要了就去舔一舔。

对于食肉动物而言,它们可以通过捕杀食草动物,从吞入腹中的血肉里补充盐分。

海水中的盐分是怎么来的?

据科学研究表明,起初海水跟江河湖波的淡水一样,都是不含盐分的,也就是说,起初的海水不是咸的。

但地球上的水总是不断流动的,海洋每年的水分蒸发量高达12500万吨,这些水变成水蒸气后,随着气流转移到陆地上空,通过降雨的方式再落到大陆上,水分不断冲刷着陆地的土壤、岩石,顺带着把土壤岩石中,可溶于水的物质一起转移到了江河湖泊中,最后这些物质再汇入大海,其中就有盐。

这些物质并不会蒸发到天上,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洋中的盐类物质越积越多,慢慢海水就变成了咸的。

除了盐之外,海水中还富含70多种元素,其中以氯、钠、镁、硫、钙、钾、溴、碳、锶、硼、氟等11种元素的含量最多,甚至还有金元素,所以海水炼金从科学角度来讲,可以行得通,有专家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海水全部提炼,可以得到550万吨黄金、4亿吨白银、137亿吨铁、41亿吨锡和137亿吨铝,简而言之,海水中富含盐分,同样也富含大量其他物质。

假如战争爆发,在小岛避难时,能不能直接把海水晒干从而获取食盐?

有人说,晒盐太麻烦,直接起锅煮海水,通过加热的方式让水分蒸发,从而留下盐晶,理论上可行,但在古代,能源极其珍贵,连热水都喝不上,怎么还敢大肆挥霍木柴煤炭,而且古代是严禁滥砍滥伐的,违者会被拉去坐大牢,所以煮海水是一种极其浪费能源的方式,例如耗费100块钱的成本,结果得到了1块钱的粗盐。

要想提炼食盐,先得“制卤”,起初古人发现,海水在落潮后,如果那几天艳阳高照,再加上风力也很大,沙滩上就会出现闪闪发光的晶体,后来才知道,这是盐晶。

古人将盐晶跟沙子堆砌成一个类似于堤坝的形状,当涨潮时,海水冲进堤坝,落潮时,海水回不去了,被留在坑里后,继续遭受阳光的暴晒以及海风的吹拂,其内部的水分被持续蒸发掉,自然在留下来的物质中,盐分的含量就会越来越高。

在多次反复这样操作后,就能得到“喝饱盐”的海水,听沿海老人说,这就是“卤水”,古代人将莲子扔到卤水中,假如10个莲子都浮在水面,说明卤水中的盐分够了,如果3漂7沉,说明盐分还不够。

因为此时卤水中的含盐量极高,所以只需要很少的能源,通过加热,再加入一点添加物,就能得到盐晶。

盐晶铲掉后继续加入新的卤水,反复以上过程就会得到纯度较高的盐,然而此时的盐,还只能称为粗盐,因为之前咱们讲过,海水中的物质太多了,所以粗盐中也有很多杂质,例如氯化钾和氯化镁等等。

同样加热到90℃,氯化钠的饱和溶解度为39克,远低于氯化镁的70克,把之前的粗盐继续放到另外一份加热的卤水中,因为卤水已经喝饱了“氯化钠”,但加热后,它还没喝饱“氯化镁”、“氯化钾”,所以粗盐在放入加热的卤水中时,粗盐内部的钾镁等物质就会再次被卤水吸收,从而提高了盐分的纯净度,此时得到的盐就差不多可以食用了。

从上面简单的制盐过程,我们可以提取关键步骤,首先要得到“吃饱”盐的卤水,绝大多数拿去加热提取粗盐,少部分卤水通过加热,增加氯化钠、氯化镁的溶解饱和度,再用加热的卤水去吸收粗盐中的杂质,得到较为纯净的食用细盐。

此时再分析,假如到小岛上逃难,如果单纯把海水晒干,得到的盐晶中无疑会存在大量杂质,长期吃富含杂质的粗盐,当摄入的杂质超多一定量时,身体肯定会生病,长此以往,人体可能会死亡。

在小岛上,不管晒海水或者生火加热海水,得到的都是粗盐,所以这样是行不通的,要想在小岛上健康的避难,就得学会以上制作细盐的手法,核心本质就是提高盐分浓度,降低盐晶中的杂质,吃经过提纯的盐,就会安全很多。

如果发生战争,老百姓去紧急避难时,需要准备哪些物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安危,修建了大量的地下防空洞,这里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粮食,还能躲避常规导弹的轰击。

如果发生战争,大家可以躲到指定防空洞中,一切听从指挥,感觉带点日常生活用品即可,或者可以躲到地铁站、银行地下室、地下停车场,因为现在很多停车场,都是以国家抗力标准来修建的,甚至高等级抗力的地下停车场,能顶住原子弹的轰击。

如果躲到小岛上或者大山里面,首先建议带点压缩饼干,以成年人每天2000大卡热量来计算,需要吃2公斤以上的米饭,荒郊野岭很难有这个条件,带一大堆大米也不现实,而一份100克的压缩饼干,就能提供约500大卡的热量,每天吃400克压缩饼干就足够了,并且压缩饼干体积小,形状工整,战时避难非常容易携带。

野外生存少不了干净的淡水,生水中有很多杂质、细菌微生物等等,有必要带一个淡水净化装置,或者有条件的带个锅,把生水加热一下再吃,如果在小岛上避难,记得平日里收集点雨水或山泉水。

此外最好再带一点糖,在战争期间,糖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通俗易懂的说,糖分能给机体细胞提供能量,二战糖类补给物资主要有果酱、巧克力、饮品、蔗糖、焦糖等,没有糖,人体就会出现饥饿、虚弱、乏力、精神不集中等现象,严重的话会出现昏迷。

本文话题:如果发生战争,你认为还要携带什么东西?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