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清华大学退休的老教授写的一句话,这就是人间最大的现实

 身外他乡 2022-10-29 发布于广东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年龄越长包容性就越大,原来觉得一定有道理的事情,现在也能接受它的另一面。

我们说父母给孩子提供好的家庭教育,给孩子提供好的成长条件,但是最不该对孩子有太多的指望和期待,因为有期待就会有遗憾和失望,这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可是也不排除“水漫到其他地方,没有形成沟渠”的情况。

孩子越是小的时候,父母越能掌控,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很多事情已经摆脱了父母的控制范围,而明智的父母要做的是,不期待不奢求,同时又保留

得到的微笑地接过来,得不到的默默地咽下,只要自己还有一些资本,就不至于太过落魄。人老了以后,是容易滑落到一个没有尊严的处境,而保留我们最后的尊严的方法,就是孩子大了以后,要有所保留

一个清华大学退休老教授写下的一段话

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张图,据说是清华大学的一位老教授写下来的一段话,内容如下:

这段话是不是退休教授写下来的,真伪难以查证,但是这段话的内容确实很值得深思,越品越觉得悲凉,越品越觉得现实。

两个儿子,一个定居北京,一个定居上海,父亲老了需要人照顾了,定居北京的儿子想让他去上海,而定居上海的儿子想让他去北京。

这已经足够让这位知识分子的家长觉得尊严全失了,他不会再去跟儿子们提要求了,也不会提出要去谁家安度晚年了。

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老人,年轻的时候是各行各业的精英,老了以后却很容易上当受骗,不是他们的心智变短了,而是他们需要“骗子”的那份温暖和关爱

为什么儿女对父母如此狠心

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就会有不同的态度。

原来看到这样的信息的时候,我的反应是,儿女太不孝顺了,沉静下来以后又觉得或许是家庭教育不好,子女才会有这样冷漠的行为。

后来经验丰富了,看过的人事多了以后,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没有身在其中,就不能唐突认定。子女也有子女的难处,人的特点就是“为下一代着想,容易忽视上一代的付出”,所以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是他们的全世界,他们会蜷缩在父母怀里寻求安慰和温暖,他们会主动把好的东西留给父母。

可是当孩子长大以后,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的人生排序一定会发生变化,原来排在第一、第二的父母,到后来不断后移,对他们来说,他们自己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他们自己的家庭才是最重要。

我们不能苛责有这样变化的人,因为我们都是这样的人。

每个人有了孩子以后,人生第一排序都不太可能是父母,大概率是孩子,然后是自己、伴侣,最后才是父母

我不相信子女不疼父母,子女看见父母无人照顾,不会去同情父母、可怜父母,因此产生了一定的责任感,想要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

可是这一定是建立在完全纯净的环境中,当情境变了以后,当有了妻子、孩子羁绊自己以后,当父母带有了一定的情绪以后,当外界的声音变得杂乱的时候,初衷就会发生改变

孩子大了,父母要有所保留

我现在特别不支持,一些父母拿出所有家当补贴给成家立业的儿女,一边付出所有,一边去帮着子女带孩子。

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子女成家立业以后,一方面这个新的家庭中,有一位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儿女,一方面还有一个外来人,这样情感就变得很复杂。

儿女所处的位置就有点尴尬,他(她)要顾及所有人的感受,有的时候他(她)们就迫不得已把父母放在了最后。

父母养育子女是责任和义务,当子女成年以后,尤其是成家立业以后,父母要明白,孩子自己的人生真正开始了,孩子和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而父母要接受这一切。

同时父母对待子女要有所保留,父母倾囊而出,子女会开心,会欣喜,但是之后呢?当父母有需要的时候,子女会去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去解囊相助呢?

只能说部分是这样的,但是父母不能把自己的人生压在这“部分”上面,明智的父母还是要有所保留,如果足够富裕,就适当贴补,如果囊中羞涩,就要减少贴补,甚至不去贴补。

父母兜里有钱,才不会让自己落入一个非常尴尬丧失尊严的处境啊。

人生就是这样现实,所以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