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应该写一篇特别的文章,为此我专门戴上了耳机放起了老歌,我很少边听音乐边写文章,因为那样会分心。 今天长沙的天气很热,气温超过 40 度。天空异常的蓝,仿佛有种身在北京的感觉。 印象中,北京的天空除了雾霾那两年,其余时候的晴空万里都是湛蓝色的。 我这人虽然偶尔文艺,但也是个极度现实的人。我有点念旧,但也特别享受跟时间作伴的感觉。 因此,在我的人生选项里都会把时间当做一个重要参考。 昨天是微信公众号上线 10 年的日子,你们在朋友圈应该也有所感受。而今天是 10 年后的第一天,理应是一个新的开始。 于是,我选择在今天记录些什么。 想了好一会儿,我应该用一个怎样的主题呢? 入定后,我想到了两个字,好事。 显然,以此作为标题并不是一个符合流量规律的案例,但却特别符合我当下的心境。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跟你们说一说我刚开始写作时的处境,为此,我翻阅了最早 2013 年那会儿写的文章。 ![]() 关注我的老读者知道,我最初是个程序员,写的也都是一些技术文章,早年在 CSDN 是个技术博主。 那时候在技术博客发篇文章好歹也有几千的阅读量,可后来我还是选择把文章阵地搬到当时刚上线不久的公众号来。 过来之后,早期写的文章基本是没人看的,阅读量经常是个位数。 即便如此,我还是一直写。 逐渐地,一些长期阅读我博客的读者也来到了公众号,虽然不多,但他们成了我第一批读者。 其中有相当一些一直关注至今,如果你是 2013 年就关注我的,那大概率就是那批人。 当时就一个感觉,看技术博客要坐在电脑边,而看公众号只需要拿着手机。 就这一个细微差别,让我做出了这个决定。没想到,这个决定竟然改变了我之后的 10 年。 如果把当时的数据放在今天,我想绝大多数人大概率都是不会选择继续写下去的。 因为,写了没人看,费力不讨好。 是啊,费劲写那么多文章又没人看,干嘛呢? 写到这,我突然想起了周星驰的《喜剧之王》,或许那时候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一直写,可能就是热爱吧。 别人的目光并不重要,有没有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从中获得什么。 如果为了数据而写,那早就该罢笔了。 如果为了变现而写,当时压根没那个概念。 那么,我到底想从中获得什么?这个问题我后来也想过很多次,最终有了一些答案。 概括一句话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写作分享的内容都是我的经验之谈,自己经历的事、踩过的坑、找到的方法,这些内容被读者认为好。 因为好,所以他们有收获。 因为有收获,所以我会获得成就感。 因为成就感,所以我会持续从中获得内心的满足。 这种满足无关乎金钱,而是一种利他后的个人价值实现,你会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 在当时,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无法给我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回报,但却收获了读者的认可。 这种认可,会进一步转化为信任。 因为信任,我们成了朋友。 因为朋友,我们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今天在星球群里说起这事儿时有个朋友说了一句话,比较能概括我当时的真实处境。 ![]() 里面的「每人看」应该是「没人看」,嗯,确实是没人看。 正因为早期的没人看,也给我留出了充足的练习空间,在几年没人看的情况下,我毫无压力、毫无包袱、毫无阻碍,就一直写。 直到有一天,开始逐渐有人看了、有人喜欢了、有人期待了。 这些,都源于那些无人问津的日子。 10000 小时定律在我身上是生效的,10 年做一件事,可能不那么出色,但一定会有结果。 在这个时代不缺聪明人,但少了些愿意下笨功夫的人。 很多人都喜欢那些不费力的努力,这是执念。 我每天都在这里写作分享,每天都有新读者关注,也有读者取关,然后又有取关后又关注回来的。 不管属于哪种,至少我们都曾相会过。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些刻上时间印记的东西,或许是你的一个老物件、或许是你的一个收藏、或许也可以是你关注的一个公众号。 我很早就把公众号头像和名字改成了真人真名,这么做的目的也是想告诉你们,你们关注的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媒体。 所以,这个人会有喜怒哀乐,会有成长变化,所以我才说我们在这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老读者一路看着我从毕业到职场,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创业,从一个人到两个人,从两个人到三个人。 这种陪伴和见证,是我比较珍视的。 这种感觉,是好事。 最后,写完此刻我耳机里回响的是周杰伦的《一路向北》。 ![]() ················· 唐韧出品 ················· 又到了小小唐时刻。 如果从今天开始算,10 年后他 10 岁,那时候应该已经具备初步的写作能力了。 他的作品一样会无人问津,但至少,我会成为他的第一个忠实读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