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鎏金天启背右“一钱二分”厚重雕刻样钱

 天府源泉 2022-10-29 发布于四川

明喜宗朱由枚天启年间(1621-1627年)铸造有“一钱二分”计重钱。形制为小平。通常径为2.48-2.52mm,厚1.3-1.5mm,穿5.2mm,重3.3g。宽缘、铜质、钱文为楷书。

     此种规格钱币“上海泓盛”曾拍有一枚极美品,成交价达13800元。

     査阅孙仲汇先生编著之《简明钱币辞典》339页评等级为“二中”,华光普编《中国古钱目录》295页评为“四级”。属明古钱中的罕见品,民誉品,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然老夫藏品有异,是一枚用整块铜胚雕刻成的样币。径为24.5mm,厚5.4mm,穿0.5cm,廓0.6mm,窄缘2.4-2.8mm。铜质鎏金、钱文正楷,深俊挺拔,字高2.0mm(面)1.5mm(背)。现借平台与爱家分享,一睹芳泽。

      外缘上方一点位有小块残缺,钱体无裂损。所刻钱文除背文“钱”字个别笔画略有粘糊外,其余钱文字口清楚,笔画挺拔,书体美观,与其余“天启通宝”书体无大异。但因此钱这样厚重又非传统模范制作,其用途不明,是做铸钱的母钱亦或是呈样钱?还是某种特殊用途的样钱?需继续考证。

      观此钱用料精良,从币面观察材质细密。如擦拭干净,因光彩照人。我用体积和比重法计算验证,它的材质比重在10g/cm3以上,绝非一般行用钱用青铜铜质可媲美。

      有文说徐天启铸钱材料是铅铜合金组成,其中铅70一80%,铜20一30%。如此钱也是这种材质铸就,也说得过去,铅质软,易雕刻,又因铅的比重是11.345g/cm3。另用强磁实验,此币含铁。

       此钱之携刻和铸造工艺精湛,加之表面鎏金,保护钱币数百年未腐,也必然造就了它的身份特殊,让人尽可能设想。

       再观其币面和地章修整得平整光滑润泽,内穿口虽窄但内穿壁有精修,用特制工具打磨修整的横向修整痕肉眼可见。另钱文和外缘立面上也有可见刀痕。

      币外缘轮边打磨光滑,有纵向环状痕,说明它是用传统加工工具打磨而成。但可能因原胚材边缘有缺失,令边轮外缘12点位和1点位有缺口。所有这些特征在述说:此钱系古钱加工成型的佐证。

      真是观此钱“天启一钱二分钱”令人心犷神怡也,不免沉浸入明朝天启年间的光景之中。

     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当年的达官贵人或纨绔子弟,穿着缂丝衮服在腰间束敛作襞积之袍裙辫线上,系着这一枚金灿灿的钱币显摆着富贵的样子。借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身挂着天下人皆绝无仅有的“天启”厚重鎏金钱,游山玩水,其醉翁之意不在酒。。。。

      明朝是建有铸炉156座,令天启钱铸造量大,种类繁多。但“天启”小平背右“一钱二分”铸造量少,存世甚少。这种厚重的手雕钱就更为少见。除此币外,老夫在互联网游弋多日未查见相同者。 此钱必然对明代记重钱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

          2022年10月29日撰稿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