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病情危急,中医化险为夷

 为什么73 2022-10-29 发布于北京

中风病情危急,中医化险为夷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2022-10-29 17:30 发表于北京
古代医家对中风的认识


中风又名卒中,是以突然出现口眼㖞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甚则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为特征的病证。因病起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自然界中风性善行数变的特性相似,故古代医学家以此取象比类,称为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也称为“卒中”。

中医认为:中风是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在本属肝肾阴虛,气血衰少,阴阳偏衰;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盛,气逆血瘀。临床上,根据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深浅将中风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
中医对于中风的轻证、重证、后遗症都有一套完整的治疗系统。
图片
医  案
患者刘某,男,78岁,因偏头痛就诊樊正伦教授。患者曾有脑梗史,血脂偏高,十几天前曾晕倒两次。颅多普勒超声扫描示:右侧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脑动脉硬化。



刻下:

周身乏力、语言不清、饮食量少、入睡困难、大便成形、时有遗尿。血压160/80 mmHg。舌苔白黄厚腻。双脉:沉滑数尺弱。


樊教授认为:

患者属老年肾虚,痰热互结、扰及心神,决定先以化痰清热安神,再为滋阴补肾。

决定用处方:十味温胆汤、酸枣仁汤加减治疗。


处方如下:

枳实、竹茹、法半夏、茯苓

陈皮、生地、石菖蒲、炒枣仁、

川芎、远志、知母、炙甘草

七剂,水煎服

一周后复诊。药后患者自觉乏力减,头已不疼。血压稳定,睡眠较安,但入睡有时较难。舌苔白黄厚减,双脉沉滑。
药已中病,湿热渐去,原方减知母,加黄连3克、肉桂9克。继服七剂,水煎服。
三诊患者睡眠好转。樊教授用地黄饮子以补肾益精,宁心开窍。
药用:巴戟天、山萸肉、石斛、麦冬、肉苁蓉、五味子、肉桂、茯苓、炮附子、菖蒲、远志、生地
服药后,患者诸症皆消。

中医在治疗中风时,首辨外风和内风。

外风是表(由外邪侵入肌体),内风是里(五脏气血逆乱所生内风);外风属实多寒(如外感贼风所致面神经麻痹之口眼歪斜),内风属虚多热(如脑血管病之半身不遂,多为风火上扰,痰热腑实之证)。

在内风中,脏腑的重症昏迷症尤当辨清闭证与脱证。

闭证:证见牙关紧闭,两手握固,二便不通;

脱证:证见汗出肢冷,口开眼合,撒手遗尿等。

此外,闭证当分阳闭与阴闭。

阳闭即面色潮热,烦躁不宁,手足温热,气粗口臭:可用安宫牛黄、至宝丹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如属阴闭可见面色无华,静卧不烦,四肢欠温,痰声漉漉,可用苏合香丸温通开窍,“涤痰汤”豁疢熄风。总之,闭证宜开,脱证宜固。如为脱证,可用“参附汤”(人参、附子)回阳益气固脱。


预防胜于治疗

此病青壮年多是生活不规不节,过分透支身体所发,年老者诸因皆有,情志失衡,肾亏气血两虚为多。

发病前其实都有迹可循,前人早有定论:手足指无故麻木无力,肌肉不时跳动,时有晕眩者,三年之内必有大风。这些早期症状应该及时察觉,重视起来积极治疗,中医在预防中风的经验上很丰富。早期中医调理气血,调平阴阳,既可大病化小,小病化了。中医天人合一的大思维,整体把握病情,精准辨证施治,灵活运方用药,临证可收大功。



樊正伦,教授,连续七届荣获“月犁传统中医奖”。出生于书香世家,至今已有近40年的中医临床经验。樊正伦教授以治疗内科疑难杂病见长,尤擅治疗肝胆、心肺、脾胃以及疲劳综合症等疾患。已使上万名患者恢复了健康。
樊正伦教授几十年来多方投访当代名医,颇得真传,并且博览中医典籍,对其中经典之作,精熟于心。望闻问切,精细周密,充分领悟古来医圣之道术,遣方用药,挥洒自如,广泛淬取近代名家之精华。是当今不可多得的大医,得到中外患者的充分信任和交口赞誉。
出诊时间:
周三上午,平心堂金宝汇店
周六上午,平心堂甜水园店
预约电话:
010—658791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