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中风之闭证与脱证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7-03-31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又叫卒中。它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因本病起病急剧,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以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正是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原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本病突发的最危急最关键的时刻施以抢救,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不少人对中风认识模糊,一遇中风便以安宫牛黄丸视为救命之灵丹妙药。殊不知中风之证有经络和中脏腑之分,而中脏腑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异,且“闭证”还有“阴闭”和“阳闭”之别。因而治疗用药也有本质的不同。
         
  所谓“闭证”是指疾病在急剧变化过程中,正气不支、胁气内陷而出现的脏腑功能闭塞不同的病理反应。多因邪热、痰浊等病邪,闭阻于内,多见于中风及温热病,热入莹血阶段,均属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其表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其根据热象的有无分为“阳闭”和“阴闭”。而中风之“阳闭”是由风火痰热之邪,内闭经络,肝阳暴张,阳升风动,气血上逆,挟痰挟火,蒙蔽清窍而形成上盛下虚阴阳不能维系的危机症候。其症状除“闭证”的表现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而“阴闭”则是痰湿偏盛,风挟痰湿,上蒙清窍,内闭经络,阻滞阳气的湿痰内盛之象。其症状除“闭证”的表现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闭证”是以邪实内闭为主,属实证,急宜去邪。因有“阳闭”和“阴闭”之分,故治疗也有区别。“阳闭”治以清肝熄风,辛凉开窍,方以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辛凉透窍,并用羚羊角汤清肝熄风、育阴潜阳。“阴闭”则以豁痰熄风、辛温开窍之法。方用苏合香丸并用涤痰汤温开透窍、燥湿豁痰。
         
  所谓“脱证”,是指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大量耗损至生命垂危的综合表现。“脱证”包括疾病很多,临床上一般把中风、大汗、大泻、大失血或精液大泄等精气急骤耗损导致阴阳离决者称为“暴脱”。如休克基本可以包括在此范围内。若因久病元气虚弱、精气逐渐消亡所引起,则称为“虚脱”。心肺肝肾等的功能衰竭基本上可包括在此范围。由于病因病理和症状均以精气向外而泄为特点,故又称“外脱”。
         
  而中风之“脱证”常以“内闭”、“外脱”为病理基础。本证以阳浮于上、阴竭于下、正气虚脱、心神颓败,阴阳有离决之势。其表现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等五脏衰败,阴精欲绝,阳气暴脱之征。治以益气回阳,救阴固脱之法。药以大剂量参附汤和生脉饮救之。
         
  总之,“闭”“脱”二证均属危急重症,但因证候性质不同,所以临证之时应予区分。一般地说,“闭证”比较多见,“脱证”比较少见,二者既可同时并见又可相互转化。“闭证”若因失治、误治或者正不胜邪,可转为“脱证”;“脱证”经过治疗,正气渐复,症状逐渐消失,也可有好转之机。故在“闭证”转化的过程中,往往出现“闭”“脱”二证互见的证候,因而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病情的发展与转归,随时掌握标本缓急和扶正祛邪的原则。一般情况下,闭证以开闭祛邪为主;脱证以固脱扶正治本为主;闭脱互见者要权衡主次,标本兼顾。闭症出现脱证症状,是疾病转重的趋势,应在祛邪的同时,必须注意扶正。
         
  综上所述,中风之发生,病机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偏胜偏衰,其中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在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互相作用而突然发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其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其标为风火相扇,痰湿壅盛,气血瘀阻。所以临床上根据病情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中经络者大多是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或由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一般无神志改变,仅表现为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歪僻不遂,并且常有先兆及后遗症状出现。无论是中经络或是中脏腑,大都包括了现在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病毒性脑炎以及面神经麻痹等病。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深浅、虚实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法。为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就必须实行中西医结合,采取必要的物理检查和西医治疗手段,特别是在出血性脑中风的急期,有颅内压升高、脑水肿、脑疝时要分秒必争紧急采用降低颅内压、降低血压等西医措施。根据本病的标本缓急配合中医、中药、针灸等法,使本病转危为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