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处处帮助别人,但遭遇同事的不尊重?你要《把自己当回事儿》

 职路施语 2022-10-29 发布于辽宁


公司职员小李,工作过程中,总喜欢助人为乐,对于来自其他同事的请求,无论是帮忙打材料,还是复印文件,几乎都是有求必应。

而当她个人遇到困难时,却总是不愿意开口,往往都是一个人在忙活。对于其他同事出现的问题,她也很少指出来。

用她的话说,在单位有一个好人缘,比什么都强。然而,她对人对己的所做所为,不但没有换来同事所给予的应有尊重,反而,个别同事却将小李的付出看成是一种理所应当。有时,竟理直气壮地指使起小李先干这个,然后再干那个。

同事在求己帮忙方面的得寸进尺,让小李感到很委屈,让她再也没有心情去帮助他人了,并由此陷入了人际交往的苦恼当中。

职场当中,或许你也曾遭遇这种“自己出于一片好心,换来却是别人冷屁股”的经历。有句话讲得好,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但也不要把自己不当回事儿。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以相互尊重为基本底线的。而当相互间交往出现一头热情似火,另一头却冷漠如冰时,归根结底还是自身在交往方式出现了偏差,毕竟你想指望改变别人的想法与做法,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被喻为营销鬼才的知名经纪人杨天真,在她所写的《把自己当回事儿》这本书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经过碰撞,我们才了解自己是谁

在书中,杨天真引用了时尚大师山本耀司所讲的一句话,“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提及交往,就必然会有所接触,而有所接触,往往就会产生“碰撞”。由此,便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清楚知道自己的脆弱点在哪里,知道哪里会疼,不能再受他人的挖苦与数落。另一种则是,懂得自己耐受力的临界点在哪里,下一次,还可以跟哪些同事有继续接触的必要。

经过碰撞后的自我审视,又可以形成两条行动线。一是进攻,也就是可以继续主动结交一些人,挑战一些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二是反思,就是总结自己不对的地方,比如,是否像职员小李那样,只是一味地讨好,不要屡次做让自己伤害的事情。

我和自己的优点,熟吗?

工作上总是一心想帮助别人的人,内心往往都有一种潜意识的恐惧,就是担心不帮助别人,容易得罪人,引起矛盾甚至冲突。

实则,这样的人往往是没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所在,没有看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要知道,即使同事之间的相处,能处得来,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此间能进行一种价值交换与传递。

哪怕是话能讲到一起去,想法能想到一起去,都是对对方的一种支持与肯定。当然,这种相处是建立在彼此间不违心的情况下,进行的。

倘若,放弃自己的优点,不能给对方带来的必要的价值,而只是一味地附和、应允,那么,对方自然而然地会将你视为一种依附,从而变得不加珍惜。

因而,当遭遇对方的不尊重,或许源于你的优点不那么明显,至少不足以影响到对方,而且,往往是,你自己也没能看清,自身的优点到底在哪里。

我在哪个象限

人际交往需要彼此间进行一种定位,然后,才会出现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往往就是一种规律,这也在告诉我们,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在书中,杨天真主张通过“四象限法”,即,以聪明为竖轴,以努力为横轴,便会得到四个象限。既聪明又努力的人,在第一象限。很聪明但是不努力的人,在第二象限。既不聪明也不努力的人,在第三象限。而第四象限,则是努力但是不聪明的人。

由此,也同时在你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交往时,划出一条隐形的界限,处于同一象限的人,往往更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与工作目标,相处起来也自然更融洽,而彼此不在同一象限的人,则容易形成交往壁垒。

因而,当你想结识更多的人,链接更多的高手,就很有必要突破自己所在的象限,用实力证明,你可以与对方并驾齐驱,那么,对方自然也会高看你一眼 。

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


现实当中,许多人往往乐见于自己结识了多少高人,联系了多少能人,而且为了维护这种关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甚至金钱,而真正能给自己受益匪浅的东西,又会有多少呢?可以说,少之又少。

所以说,进行良好的自我沟通,是确立如何与他人结交的基本前提,要时不时地反问自己, 这样的结交方式适合自己吗,而不要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别人的想法”、“别人的难处”、“别人的乐见”所包围。

当你清晰地明白自己的交往性格,就要勇敢地对公认有效却不符合自己的方法说“不”。总之,想要做好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还是要与己做沟通,接纳自己,尊重自己开始。

@职路施语,20年职场人,20年真心话,为你解析职场真相。

END

作者:爱尚君,80后职场人士,坐标大连。一个致力于将内心想法诉诸笔端的文科男,理性,善思考,喜读书,爱运动,总认为写有价值的文章,如同烹制一份精神美食,唯愿你能亲自品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