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下令“丢卒保车”,皮定均不忍5000战士牺牲,做出一个决定

 衆妙之門 2022-10-29 发布于陕西

前言

将军都是打出来的,将军都是有功之臣。

他,原初是被评为“少将”的,但是,毛泽东提笔写下“皮有功,少晋中”后,共和国便少了一名有他这样历史的少将,而在中将行列,有了他的身影——皮定均。

当然,当然,这并不是个简单的少将晋中将的问题,它是对“皮旅”中原战争的又一次肯定。

文章图片1

皮定均

中央提出“丢卒保车”,皮定均棋高一着做出决断

1946年6月,在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定”之后不到半年,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向解放区大举进攻。

战幕首先在中原拉开。

中原解放区面积不大,但战略态势突出,蒋介石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拿下它“可北出黄淮平原,以扰中原;南下武汉,以窥两湖;西进随枣,以控制荆、襄;并可切断平汉路中原之大动脉。”为此,蒋介石不惜重兵首先而攻之,以30万大军,6000座碉堡,将6万中原我军挤压在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

形势很严重。

6月21日,郑位三、李先念以中共中央中原局名义致电延安:“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6月23日,毛泽东复电:“所见甚是,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免延误时机,并保机密。”

毛泽东

中原军区定下实施突围的具体部署是:李先念、王震率第二纵队为北路,由宣化店向西,经桐柏山区直下陕南;王树声率第一纵队为南路,西越平汉路后,直插豫西北武当山区;皮定均、徐子荣率第一纵队第一旅为东路,向东佯攻,掩护主力突围。

中原大突围伊始,便把最危险、最沉重、最关键的任务压给了皮定均。

还在敌人进攻开始之前,皮定均即施用疑兵之计,派出部队白天向东开进,夜间向西秘密撤回,第二天再如法炮制,造成我军大部队向东集结突围的假象,促使敌进攻矛头指向错误方向,不惜引火烧身借以掩护主力向西突围。

敌人果然上当,战斗一打响,错以为我军主力向东突围,故拼命向东进攻。当敌发现上当再掉转头向西追击时,却又遭到一旅顽强的阻击。敌兵力虽几十倍于一旅,但却被紧紧咬住,甩不掉,走不脱,眼睁睁地看着我军主力越过平汉路,向西走去。

现在,主力已安全越过平汉路,掩护任务业已完成。下一步该如何动作,这是“皮旅”生死攸关的一次抉择!

文章图片3

皮定均

皮定均心里相当明白:中央和中原局的意图实际上就是四个字:“丢卒保车”,即牺牲一部,而保存大部。这样决策,对于战略全局来说是完全必要的、应该的。正缘于此,皮定均义无返顾地勇当“卒”的角色,拼死保证“车”的安全转移。但作为一旅之长,他清醒地感到,他有责任要为党保存最大的实力而付出最小的代价,也只有如此,才能称得上突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因此,这支由他从太行山区带出,征战豫西,威震桐柏,被誉为“皮旅”,拥有5000英雄健儿的“过河之卒”,能不能在保“车”的任务完成后,赢得“卒”存呢?

还在主力突围之前,中原军区党委曾向皮定均传达了中央军委周恩来的指示:皮定均掩护突围后,三个去向,可根据情况而定,一是西追我军主力,二是打游击,三是到华中苏皖解放区去。

如果只从“皮旅”本身生存考虑,第一个去向,即向西追随主力,无疑是一条“阳关大道”因为向西行动既可回归原建制,又可能得到主力的接应;向西北突围,可重回豫西根据地或北渡黄河回华北老解放区;原地打游击,亦有可能将“皮旅”分散地保存下来,以待时机,东山再起;向东突围,则路途遥远崎岖,环境生疏艰难,且得不到兄弟部队接应,一时难以立稳脚跟,特别是敌人在此方向上集结数万大军围追堵截,时时存有全军覆灭之危险。但从战略全局看,情况却大不相同。

文章图片4

右为皮定均

“皮旅”如向西突围,则因系敌预料皮旅突围之方向,包括我中原解放军的二十几个师(旅)必将集中兵力尾随而至,使主力处于严重的被动局面;向西北重回豫西,这个方向和主力突围方向基本一致,很容易暴露我军总的意图,于全局不利;原地游击,也只能迟滞敌人向西追击的速度,不能从根本上分割敌人,调动敌人;而向东突围,一则可有力地分散、箝制敌之兵力,使其顾此失彼,从根本上减轻主力及其他解放区的压力,二则可增强华中解放区的力量。

皮定均与政委徐子荣在“皮旅”突围方向的选定上竟会如此不谋而合:主力向西,我们东进!

选定的突围方向,显示了皮定均出奇制胜的军事才能,而且对每一个细节的思考都非常缜密。在充分正视东进危险性、艰巨性的同时,又深思熟虑地分析了东进存在的有利条件:大别山崇山岭峻,便于机动隐蔽;“皮旅”的一、二团在太行山、嵩山、伏牛山、桐柏山经受过多年的摔打锻炼,三团是大别山的子弟兵,擅长于山地行军、作战;大别山是哺育红军的摇篮,群众基础好;自己和副旅长方升普都是大别山人,从小闹革命、打游击,地形、人情熟悉……一个刚刚30岁出头的年轻指挥员,在被动突围的不利情况下,做出了如此异乎寻常、棋高一着的决断。

文章图片5

皮定均

5000余人潜伏一天二夜,蒋介石美梦彻底破灭

蒋介石于7月1日前全歼中原共军的命令成了一张废纸,又气又急,除令各部继续追击我中原主力外,又作起了“追不上李先念,皮定均是怎么也逃不走的”美梦。

然而,昨天还在顽强阻击,紧紧咬住敌人使其不能行动的“皮旅”,今天却突然神秘地失踪了。国民党东面数路大军向西追了一天多,连“皮旅”的影子也没看到,派出无数的侦察员,竟连“皮旅”的蛛丝马迹也找不到。敌人内部正在互相争吵究竟是谁放跑了“皮旅”的时候,“皮旅”其实就在他们的鼻子底下。

原来,完成掩护主力任务后,皮定均又一次巧施疑兵之计,先是向西虚晃一枪,指挥部队伪装追随主力向西急行了半日,诱敌拼命向西追赶。而“皮旅”却于当晚突然折向东南,在刘家冲隐蔽起来。

刘家冲是一个小丘陵地带,树木茂盛,东靠潢(川)麻(城)公路,南临商(城)经(扶)公路。正因为这里没有大山,又处在两条公路的交叉口,在敌人看来是不可能隐蔽部队的,而皮定均妙施反常用兵之法,显示出了大智大勇、指挥若定的卓越军事才能。

一个旅5000余人隐蔽在丛林里,以我军铁的纪律和惊人的毅力,在敌人眼皮底下整整潜伏了一天二夜。透过丛林的空隙,可以清晰地看到公路上川流不息地向西追击的敌人……

文章图片6

皮定均察看地形

第三天清晨,趁着敌人纵队行军的间隙,“皮旅”势如破竹直插敌人后方,急速东进,奔袭小界岭。在小界岭抓到三个身穿绿色美式军装,背着美式报话机的敌侦察兵。

皮定均:“想不到会在这块见面吧?你们的大部队呢?”

敌兵一面把脑袋摇得像货郎鼓,一面用手指着“皮旅”的后方,苦笑着:“都去追你们了!”

7月1日,“皮旅”来到了松子关山下,此时,敌人已经和我军先前派出探路的侦察连交火了。面对如此战况,皮定均认真分析了一下,他认为,敌军如此匆忙的开火,必定是刚到此地不久,还没来得及构筑工事,此时若全力一战,必能打开出路。

于是在皮定均的命令下,一团像老虎一样冲进密林,随着喊杀声、枪炮声的交错,真的杀出一条血路!

青枫岭是走出大别山、由鄂入皖的又一必经关口,山势极为险要,是一道天然防线,远远望去,犹如一根直插云霄的天柱。“青枫岭被敌人占领了!”侦察人员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若冲不过这道关隘,后面敌兵追至截断退路,“皮旅”将会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

皮定均即令一团隐蔽运动到山下,突然发起攻击,尽快把青枫岭拿下。但两次攻击都被敌人密集的火力压了下来。

文章图片7

周恩来对中原突围的评价

“你们插翅难飞啦!”敌人在山上狂叫着。

敌三次攻击开始。为了迷感敌人,一团在敌正面以强大火力佯攻,二团利用绑腿、扁担和绳子从一处数丈高的峭壁攀登而上,犹如神兵天降,在敌侧背发起猛烈攻击。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喊杀声,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敌人终于垮下去。

经过半个月的艰苦跋涉,浴血奋战,跨越了重重天险,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追击拦截,皮定均带领全旅5000多名官兵终于跃出大别山,使蒋介石妄图把“皮旅”在大别山区吃掉的痴心妄想又一次破灭了。

突围前5000精兵,突围后精兵5000

过了毛坦厂,横在“皮旅”面前的是坦荡的皖中大平原。敌人正调集三个正规师和十几个保安团,重新部署数道防线,妄图利用地形、交通等对己有利条件,实现在大别山中没能实现的美梦。

为在敌军部署就绪之前快速通过皖中平原,旅党委决定,部队彻底轻装,用五天五夜的急行军实行千里跃进,以取得突围的最后胜利。

文章图片8

中原突围纪念馆

7月13日夜,“皮旅”从大别山冲出,以每昼夜七八十公里的行军速度飞速前进。

7月15日拂晓顺利越过六(安)合(肥)公路,7月16日晚,到达距合肥仅十余公里的吴山庙,与中共淮南区党委派来的联络员接上头。7月17日晨,用两条腿与敌汽车轮子赛跑,先声夺人,待敌人赶到时,“皮旅”已越过淮南路十余里。7月19日凌晨,到达离津浦铁路仅40余公路的红心铺。跨过津浦路,再走近半天的路程,就是苏皖解放区。

敌人企图扼守这最后一道防线,把“皮旅”堵在津浦路以西围而歼之。

而这时的“皮旅”,经过四天四夜的连续强行军,已经疲劳到了极点。此时此刻,皮定均心情十分沉重同时也十分清醒:这是突出重围的最后一搏,只有不惜一切代价突过去,才是最后的胜利,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他和徐子荣在路边鼓励战士们:“再努一把力,过了铁路就到家了!”“这是最后一关,咬紧牙关冲过去!”

队伍在艰难中东进。一想马上就要到家了,战士们又群情振奋起来。

文章图片9

皮定均

当日,经过数小时激战,击溃敌从南面飞速开来的装甲火车。“皮旅”终于冲破最后一道封锁线——津浦路,与前来接应的淮南大队胜利会师。

“皮旅”历经24天艰苦的驰骋征战,跨越豫、鄂、皖、苏四省,行程近2000里,击退敌军21次追击、拦阻和堵截,征服了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地到达预定的目的地——苏皖解放区。

在中原突围的几路大军中,作为“卒”的“皮旅”,谜一般地成建制地保存下来了。突围前5000精兵,突围后精兵5000。在这中外突围战史上堪称奇迹!

“皮有功,少晋中”。一个“功”字,蕴藉着何等丰富的内涵啊!难怪毛泽东对战将皮定均会如此赏识、器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