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课本茬”的14岁少年被清华录取启示我们,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比刷题更重要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2-10-29 发布于山东

【平湖一 第1928期 家教专题

【核心提示】都说大学难考,清华难进,“找课本茬”的14岁少年被清华录取启示我们,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比刷题更重要,如果孩子敢于质疑课本,善于思考创新,就会像周睿哲一样,根本不用到高三,不用参加高考,高一刚上两个就被选进清华园了……


都说清华难考,但这位少年刚上高一就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10月27日,清华大学丘成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23年第一批次入围认定结果公布,长沙雅礼高一的周睿哲成功入选。

有人会问,入选的理由是什么?答案是,他喜欢“找课本的茬”。

他开了一个公众号叫“周天天爱聊”,疫情期间,在公众号上写了不少“专业论文”。

在其中一篇《无理数估算问题》文章中,周睿哲说:四舍五入是一个范围,按照例题方法估算也是一个范围,但这个范围可能很不精确或者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偏差,因此他提出对估算要进行“改良”:我们精确范围即可。

教材是学习的依据,但并非是句句真理。我们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引发他们的思考。

近日,四川成都天府新区四年级米之贤、廖钧宇两名同学,用一副三角尺成功地画出了165°角,成功推翻官方用书上的“标准”答案,并给教材编写组发去邮件。

教材编写组肯定了两名学生敢于质疑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态度,给他们回信表示,在教材修订时,会采纳他们的建议。

家长、教师都希望学生学习好,考试考出好成绩,将来考个好大学。为达到这个目标,就让学生学教材,背课本,反复刷题,并给学生制订出“标准答案”,其结果,是很多学生,越学越差,高考时大量学生“不及格”——有高考本科线为证,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2022年本科线仅是437分,也就是百分制的58分。

要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跳出刷题的怪圈,引领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像长沙的周睿哲、成都的米之贤、廖钧宇同学一样,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课本,发现新知!

都说大学难考,清华难进,“找课本茬”的14岁少年被清华录取启示我们,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比刷题更重要,如果孩子敢于质疑课本,善于思考创新,就会像周睿哲一样,根本不用到高三,不用参加高考,高一刚上两个就被选进清华园了!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