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年,上将王建安病逝无人吊唁,战友纷纷抱怨:牛玉清同志负全责

 舒溪河畔 2022-10-30 发布于安徽

前言

王建安是开国上将之一,在军内有着极高的声望,从最初的黄麻起义,到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争,他都立下汗马功劳,但就是这样一位功勋人物,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他的名字并不在上将之列。原来,在评衔的时候,毛主席看着上将名单,在王建安的名字上做了标注:此人骄傲自满,授中将为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王建安一生淡泊名利,不搞特殊,口碑极佳,为何去世时无人知晓、无人吊唁?

“军政双全”的指挥员

王建安原名王见安,1907年出生于湖北黄安县,幼年家境贫寒,14岁便去地主家里放牛,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对待,不堪凌辱之下,他将地主家的房子烧了,然后跑到武汉当了兵,但那时候的军队充满恶习,他实在看不惯,便回到家中,召集60名贫苦农民,建立起一支武装队伍。不久,王建安与黄安县地方组织取得联系,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王建安参加了许多战役,先后担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务,1932年12月,他参加了反三路围攻,之后升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政委,指挥部队一举摧毁地堡里川军第一师防线,在反六路的围攻战中,师长王烈山壮烈牺牲,王建安接过重任,出色完成任务,他也因此被称为红四方面军“军政双全”的指挥员。在长征中,王建安不顾自己身体虚弱,为战士们鼓舞打气,为策应红二、六军团北上,他率部攻克雅江,阻击国民党李抱冰部队一个月之久。

来到陕北后,王建安进入抗大学习,1938年5月毕业,组织任命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津浦支队指挥,协同冀鲁边特委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冀鲁平原开展游击战争,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山东人民起义不断,部队的规模进一步壮大,到1938年夏天,人数已经超过4万,为统一指挥,当年12月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王建安被任命为纵队副总指挥。

山东纵队成立之初,日伪军从正面战场抽调回大量兵力,向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王建安等指挥员率领军民不仅要忙于对日的反“扫荡”,国民党也时不时地制造摩擦。1939年3月,顽固派就残忍杀害我军团级以下干部200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太河惨案”。为打击顽固派的嚣张气焰,根据中央指示,山东纵队抽调第一、三、四支队给予沉重打击,王建安指挥第四支队,在太和镇对秦启荣部发起突然袭击,歼灭敌200余人,顽军败将仓皇而逃。

1941年冬,日军集结五万兵力,对沂蒙山根据地实施残酷的“三光”政策,山东纵队大部被迫转移。为恢复根据地建设,打通鲁山、沂山、蒙山之间的联系,王建安率领第一旅发动反封锁战役,连续作战20天,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使敌人计划无法得逞。此后,根据地的形势愈发严峻,日军企图一举摧毁山东的领导机关,出动8000余人,兵分十一路,在飞机的掩护下,展开合围。在王建安的正确指挥下,机关顺利突围。

1944年春季,山东军区将歼灭伪军和拔掉日军据点作为主要目标。3月25日,王建安指挥鲁中军区6个团、滨海军区第六团和部分当地武装,向山东伪军主力吴化文部发起进攻,吴化文有一万余人兵力,经过20多天的激战,大部分被我军歼灭,鲁山山区得到有效控制,打通了沂山、蒙山、鲁山、泰山之间的联系,山东军区嘉奖参加此次战斗的指战员,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此役是“敌后战场上我八路军、新四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行动的一部分。”

1945年2月到7月,山东军区向日伪军发起春夏攻势,王建安打了许多胜仗,其中较为著名的,便有蒙阴战役。蒙阴县在沂蒙山根据地的腹地,由12个伪军中队和一个日军小队把守,王建安出动两个团的兵力,并派人化妆入城,采取“里应外合”的策略。3月3日夜,随着一声巨响,城门被炸开一个口子,充分利用我军善打夜仗的优势,用两个晚上的时间,歼灭日伪军1300余人,占领蒙阴。自此,日伪军多年来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扫荡”的重要基地被摧毁,又经过一个月的战役,山东五个解放区完全连成了片。

毛主席导演“将相和”

解放济南是王建安生涯浓墨重彩的一场战役。1948年8月,党中央决定解放山东首府济南,由谁来做主帅呢?毛主席想到了被称为山东双雄的王建安和许世友,但是王、许之间存在矛盾,“不团结”势必会有负面影响,为了让这两员虎将消除隔阂,毛主席亲自导演了一场“将相和”,让他们在共同的战斗中自己去“解铃”。

王建安和许世友是湖北老乡,他们都参加了黄麻起义,而且在红四军中,他们曾有过一段“蜜月期”,许世友曾任红四军军长,王建安曾任红四军政委,一个是虎胆英雄,一个是军中儒将,军政搭档,配合默契,打了不少胜仗,那他们之间是怎样产生矛盾的呢?

1937年3月,党中央做出了《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抗大也进行了批判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活动,有些人在揭露张国焘的时候,不加区别地将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加了进去,扣上“逃跑主义”的帽子。生性耿直的许世友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双方发生了口角,许世友因此被诬陷“与张国焘穿连裆裤”,许世友怒不可遏,气得吐了血,住进医院。

躺在病床之上,许世友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反正都是抗日,何必非在延安?不如回老家打游击去!于是他伙同几个红四方面军的高级将领,决定离开延安,这些高级将领中,就包括王建安。可是就在出发前,王建安突然醒悟,认为这是违反纪律的事情,有委屈可以好好讲,不能由着性子来,于是报告保卫处,并告知抗大的校长林彪。林彪一听,那还得了,按照王建安提供的名单,将准备离开的人统统绑了。

毛主席知道此事后,指示成立最高军事法庭,但对涉案人员应宽大处理,许世友是被判得最重的:开除党籍,撤销军长职务,判刑一年。许世友心里愤慨,毛主席曾两次找他谈话,许世友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出狱后,他对别人说:“是毛主席救了我,在延安坐一年牢,胜过读三年大学!”

虽然许世友认识了错误,但他始终没有原谅王建安的“告密”行为,在抗日战场上,他们同在山东,有时山东军区在同一个院里开会,王建安曾想缓和彼此关系,但许世友就是对他爱答不理,不仅如此,许世友还冷嘲热讽:“关键时刻做叛徒,在战场上抓了就叛变!”

在筹划战役期间,毛主席特意会见王建安,毛主席说:“千里请你来,交给你一个任务,拿下济南!”攻克济南是王建安多年的梦想,此刻毛主席能将此重任交给自己,无疑是最大的信任,当即回答:“服从军委的决定。”毛主席说:

“攻克济南将是我军作战史上的一次大城市攻坚战,这一仗只能打赢,不能失误。你回山东去,到山东兵团,许世友任兵团司令员,你任副司令员。许世友在胶东部队很有威望,你在鲁中、鲁南也很有名气,你们是'山东两虎’,人言'两虎难并立’,我说'孤掌难鸣’。你们二人的手击得响,同心协力,那战士们就会跟随你们去赴汤蹈火!”

毛主席还幽默地说了一句:“我们像演一出《失空斩》——你是副将王平。失了街亭,打不下济南,先斩许世友,也要打你 40 军棍,然后官降三级。”

王建安说:“请主席放心,我一定协助许世友同志打好这一仗!”之后便马不停蹄地奔赴山东。

中央越过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将命令直接发到正在艾山汤养病的许世友手中,许世友看到电报,得知是毛主席亲自“点名”自己参加解放济南的战役,一时之间喜不自胜,全然不顾自己的伤势和天色,收拾衣服就要走,连夜奔赴240里,第二天拂晓来到泰安司令部,当得知毛主席给自己派来的副手是王建安,他也顾不得多年恩怨,说道:“我许和尚打不下济南,就是砸了毛主席的场子,老王来了,一定要齐心协力!”

当王建安来到司令部时,许世友已经在此等候,还准备了酒为他接风洗尘。酒桌上,许世友说:“延安以别,我们这是第一次喝酒,喝了这杯,过去的就都过去了,谁也不能再提。”说罢,仰起脖子一饮而尽,王建安被许世友的真诚和豪爽所感动。两位虎将再次联手,不到8天的时间,就攻下济南城,活捉王耀武。

当时齐鲁大地上流传着一句话:虎啸济南府,活捉王耀武。谭震林说:“两只虎,一个是廉颇,一个是蔺相如,毛主席让他们在济南城下演了出《将相和》。”

王建安将军的“五个不”

1955年授衔的时候,王建安并不在“上将”之列,这源于与陈毅的一场分歧,大怒之下,王建安拍了桌子,这件事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使毛主席产生别样的看法:居功自傲。当许世友和陈毅知道王建安落选的原因,便向毛主席说明,王建安也是为了革命考虑,毛主席听后认为在理,于是中央军委于1956年重新授予王建安上将军衔。

作为高级干部,王建安身上彰显着革命者的风范,和他接触过的许多同志战友,对他的优良作风给予充分的肯定。

1956年,王建安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61年担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73年担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他长期副职,一些昔日部下却成为他的上级,王建安并不在意这些。有一次,身旁有人开玩笑地说:“老首长,凭你的资历,不能老当配角啊!”王建安听后十分生气,说道:“照你这么说,我们把位置都占了,还要什么革命接班人啊?”

王建安最痛恨的就是弄虚作假。有一次,他听说一个部队训练的成绩非常好,便决定去看一看,可是到了之后才发现,其中掺杂了太多水分,譬如训练的时候,一部分人练习这个科目,另一部分人练习那个科目,上面来参观时,不让成绩不好的来训练场,靠着这个办法,这个部队成为“榜样”,可上级部门却熟视无睹。王建安严肃地批评了相关工作人员,他批评人向来是不分场合的,因此许多人对他有“意见”,一次叶剑英说:“有人向我告你的状!”王建安毫不在意:“一定是受到我批评的人!”

王建安从不搞特殊,对家人要求十分严格。1955年,王建安的爱人牛玉清从部队复员,其实以她的情况,是完全有机会再穿上军装的,因此有位同志善意地“提醒”王建安:“给玉清同志办个手续吧!”王建安直言拒绝。王建安有四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组织上考虑调一两个回到他身边,方便照顾,王建安坚决不让,牛玉清也曾劝过:“我们年纪大了,让一个孩子回来吧!”王建安说:“子女不是私有财产,只要我没死,你们一个也别想回来!”

王建安一生节俭,1977年回到北京后,他一直住在单元式的老房子里,家里的布置也十分简单,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床还是用条木拼接成的。

1980年的一天,王建安和妻子牛玉清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一个外国政府首脑的葬礼十分隆重,感慨道:

“现在,我们有的追悼会越开越大,花圈越送越多,在人力物力上造成很大浪费。我死了以后,就不要开追悼会,不要送花圈,把骨灰撒到老家的土地上肥田。”

1980年7月25日,王建安将军病逝,牛玉清向组织反映了他的生前遗嘱,建议按他的遗嘱办理后事,几个孩子从外地赶回,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最后形成五个“不”:不开追悼会、不送花圈、不搞遗体告别、不通知生前好友、不请负责同志护送遗体火化。以至于一个月之后,昔日的战友才得知王建安病逝的消息,大家都感到震惊,互相询问:“建安同志是什么时候去世的?怎么没有一点消息?”商讨来商讨去,最后得出的结论只有三个字:不知道!

大家对王建安的淡泊名利感到由衷钦佩,最后只能抱怨一句:牛玉清同志负全责,为什么没有通报一声!后来李先念来到王建安的家中,看到简单的陈列,十分感慨:“想不到建安同志生活得这么简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