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水务和湖泊局巡堤员在巡查时,发现了几株高近2米的外来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另有多位市民致电市长热线反映在多处看到加拿大一枝黄花。目前有关部门已展开铲除行动:打药、用挖掘机铲除,再配合人工拔除,并集中掩埋。这种植物的开花时间在10月中下旬,11月底至12月中旬果实成熟,一株植株可形成2万多粒种子,但在开花之前其特征很难辨别。 《世界知识画报》曾在2022年第6期介绍过这种有着极强繁殖力和极快传播速度、疯狂抢夺周围植物生存空间与资源的“恶魔之花”。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外,我们还介绍了水葫芦、浒苔、红火蚁、福寿螺、小龙虾等外来入侵物种。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它们以何种渠道侵入我国?目前我国已发现哪些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又造成怎样的危害? ![]() 生态系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系统中的物种经过长期互相竞争、排斥、适应才形成了特定的生态系统。当外来物种进入当前生态系统,可能因当前系统中没有能够与之抗衡或制约的生物,使其变成“入侵者”,打破当地生态平衡,损害生物多样性;也可能不会对新环境造成恶劣影响,比如我国很多带有“胡”“番”字的植物,像胡萝卜、胡椒、番石榴、番茄、番木瓜等,都是古代从异国引进的;土豆、西葫芦、辣椒、玉米等美洲作物是明清时期传入我国的,直到今日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这些外来物种没有对我国环境造成影响,反而增加了我们的食品种类。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在过去或当前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的地方引入和传播,会威胁生态系统、生境或生物多样性的物种。一些外来入侵物种还会危害人类健康,如红火蚁叮咬人体可造成水疱、过敏;豚草传播花粉可能引发哮喘;一些动物会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病等。物种入侵不止发生在国与国之间,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也可能发生。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态战争——“外来物种入侵”正在全球范围悄然打响,严重威胁各国经济发展及全球生态安全。 这些“海外来客”偷偷入境的方法层出不穷,主要渠道可分为自然入侵和人为引进。自然入侵是指空气、水体或昆虫鸟类携带植物种子、动物幼体或微生物,进行跨国旅行而造成的生物入侵。 加拿大一枝黄花又名黄莺、幸福花,为菊科一枝黄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它的一枝杆上能开出上百朵小黄花,观赏性强。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观赏花卉被引入上海、南京等地。这种花耐旱、耐贫瘠,繁殖能力惊人,一株植物可产生上万粒种子并依靠风力传播,与周围植物抢夺生存空间与资源,直至其他植物死亡,危害生物多样性。2010年,加拿大一枝黄花被中国政府列入《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有“恶魔之花”的诨名。 ![]() 2021年11月13日,武汉派专人对某风景区内疯长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铲除处理。 ![]() ![]() ![]() 人为引进入侵物种又可分为有意引进和无意引进。有意引进主要出于观赏、饲养等目的。例如原产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的葛,除可入药外,其藤和花十分漂亮。1876年,日本人将这一植物带到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原本只为装点日本馆的凉亭。美国人被这种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吸引,将葛作为观赏植物带回种植,后来他们发现牛可以食用葛藤,于是将葛当作饲料推广。由于没有天敌,葛藤毫无节制地生长,将整栋楼覆盖,停在路边的汽车也难以幸免,甚至整个地区都被葛藤“淹没”。 ![]() 无意引进是指人们在主观上并无引进意图,比如物种随着进出口贸易的货轮或入境游客无意间被带入。美国西部牛仔电影中常出现的风滚草(俄罗斯刺沙蓬)据说是19世纪美国从俄罗斯进口亚麻籽时无意引入的。风滚草生命力极强,干旱时节,其与地下根部连接的根筋变得脆弱,很容易被风吹断随风四处滚动。越滚越大的风滚草,甚至堆满居民庭院,令人寸步难行。其种子也随风飘落一路,遇到湿润的土地时扎根生长。因此风滚草成为美国西部“野火烧不尽”的巨大危害。据说澳大利亚看中风滚草的自然繁殖能力,认为是理想的饲料,没想到当地的动物对这种干草不感兴趣,反而造成风滚草在澳大利亚的入侵。此外,入境旅客携带的水果、肉类,甚至鞋底,都可能“藏污纳垢”,成为这些生物“偷渡”的途径。 ![]() ![]() 虽然入侵物种种类繁多,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特点:因失去天敌制约,生长速度极快且繁殖能力强大;可耐受各种环境,生态幅度非常广,甚至可以改变生长方式适应新环境。19世纪,虎杖作为观赏植物被英国从日本引入。日本虎杖原本生长在火山附近,抗旱能力极强,它的根可深入地下5米,横向生长近7米,能在土里潜伏10年寻找合适的时机重新生长。失去天敌的虎杖入侵英国后“肆无忌惮”地生长,根部从地下拱出,严重影响房屋的稳定性,导致房价大跌。虎杖还破坏道路地基、防汛系统,英国政府已花费10亿英镑治理虎杖。 ![]() 根据生态环境部2020年公布的《中国生态环境公报》,截至目前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浒苔是石莼科浒苔属藻类植物,历史上,浒苔的自然分布区最北只到我国的苏北地区,但近些年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浒苔已连续15年在夏季入侵青岛。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前,全市居民都加入到治理浒苔的鏖战中。这种由单层细胞组成的生物,一旦“发疯”,可以让大海变成草原,严重影响当地海洋环境与渔业。同时浒苔在生长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失去水分后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还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 ![]() 紫茎泽兰又名解放草、破坏草,为菊科紫茎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或亚灌木。原产中美洲墨西哥,19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成为全球性入侵物种。2003年发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紫茎泽兰位列第一。除能绞杀本土植物外,紫茎泽兰的花粉可引发马属动物哮喘病,牛羊误食会致病甚至中毒死亡。 ![]() 豚草也叫猪草、瘤果菊,是菊科豚草属植物,原产北美洲。豚草生命力旺盛,每株每年可生7至10万枚种子,种子具有30至40年的生命力。据说抗日战争期间,豚草的种子随日本军队的马饲料传播到中国和其他亚洲大陆,逐渐泛滥成灾,我国东北到江南都有豚草入侵。除挤占本地物种,造成农业减产,豚草的花粉还可引发枯草热(花粉症)等呼吸道疾病。 凤眼莲也称水葫芦、凤眼蓝,是极具观赏性的雨久花科凤眼莲属水生漂浮植物,原产南非。20世纪初,凤眼莲作为观赏植物被引进我国台湾,20世纪30年代由台湾引入大陆,随后作为动物饲料在各省推广种植。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我国的水体富营养化加剧,适应力极强的凤眼莲开始在河流中泛滥。凤眼莲以无性繁殖为主,植株数量一两周内可翻一倍。每年,全国至少需要投入上亿元人民币打捞处理堵塞河道的凤眼莲。 ![]() 互花米草是禾本科鼠尾粟属植物,原生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潮间带泥滩。互花米草具有盐腺,可将根部吸收的盐分排出体外,发达的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能忍受每天12小时的海水浸泡,是天生的固滩能手,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中国。2001年互花米草被栽种到上海崇明岛东滩,没想到11年过后,互花米草已严重挤占原有草类的生长空间,还堵塞航道、诱发赤潮,又入侵红树林、侵占鸟类栖息地,甚至抑制螺类、贝类、蟹类等底栖生物的生长。从2012年底启动治理工程至2018年项目完工,上海市共花费约11.6亿元人民币治理了24平方公里的互花米草,灭除率达95%以上,但代价也十分高昂——平均每平方公里耗资约4800万元人民币。 ![]() 克氏原螯虾就是我们平时食用的小龙虾,属节肢动物门螯虾科动物,原产墨西哥及美国,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由于其对水质要求不高,繁殖速度快,经人工养殖和自然扩散至全国各地。2010年它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有人调侃:“小龙虾泛滥不用慌张,让中国人把它们都吃掉。”但科学家表示,大量人工捕捞反而会扩大小龙虾的生存空间,从而刺激它们加速繁殖。克氏原螯虾会争夺大量鱼类食物,还会以幼鱼为食,甚至啃噬水稻幼苗。它们在梯田中“打洞”,造成灌溉用水流失及田埂坍塌。 ![]() 福寿螺是苹果螺科的一种大型淡水螺类,它的家乡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高雄人从阿根廷带回一盒福寿螺卵孵化,并以金宝螺之名推广养殖。福寿螺的肉比田螺多,许多商家看准商机,在夜市售卖。随后福寿螺被引入广东,并引发了养殖热潮。然而全熟的福寿螺口感很差,若想香嫩可口只能做半熟,这又给寄生虫提供了可乘之机。2006年,北京突发“福寿螺事件”,上百名市民因食用未熟透的福寿螺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这种疾病可导致脑膜炎、头痛、面瘫、颈部强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食福寿螺而染病的新闻至今仍时有发生。福寿螺食性甚杂,尤其喜爱食用水稻幼苗,严重威胁我国水稻生产。福寿螺繁殖率惊人,一年最高可繁育30万只,现在野外仍有不少数量的福寿螺。中国生态环境部将福寿螺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 入侵红火蚁简称红火蚁,其拉丁文学名意为“无敌的”“未被征服的”,可见其危害性。红火蚁源自南美洲,21世纪初从我国台湾传入广东,仅用17年就让南方城市几乎全部“失守”。红火蚁的破坏性极大,不仅啃食农作物、筑巢引起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人畜被叮咬后,其尾刺上的毒液还会引起严重皮肤过敏,导致发烧,甚至休克和死亡。在农田、林地、江河堤坝、垃圾场、城市公园绿地等各类环境中,都可能发生红火蚁入侵。 ![]() 美国牛蛙也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原产北美地区,20世纪60年代被当作食用蛙从古巴引进中国大陆。但因为人工养殖和放生行为,牛蛙进入野生环境后繁殖速度远超本地蛙类。美国牛蛙有“蛙界暴龙”之称,小至小鱼小蛙、水鸟幼雏,大至蛇、鼠、龟,都是它的食物。美国牛蛙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 ![]() 巴西红耳龟又叫巴西龟、红耳龟,是泽龟科彩龟属彩龟的亚种之一,原产墨西哥西部和巴西南部。身上带有红色斑点的红耳龟随宠物贸易引入全球各地,被弃养、放生到野外的红耳龟会与本土淡水龟争夺地盘,体型较大的红耳龟在本土小龟面前简直“所向披靡”,大大影响本土生物的生长环境。红耳龟同样位列全球100种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 ![]() 美国白蛾是鳞翅目灯蛾科昆虫,其幼虫会在夏末和秋季织网状巢,其英文名Fall webworm(秋季网虫)由此而来。美国白蛾原产北美洲,1979年在我国辽宁丹东首次发现。因幼虫食性甚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给行道树、园林植物、农作物带来严重影响。美国白蛾爆发时,常会在城市的树枝上看到如柳絮般的白毛,那正是美国白蛾幼虫织的网,这一景象被林业工作者称为“无烟的火灾”。 ![]() ![]() 松材线虫是线虫动物门的一种寄生虫,原产于美国。被松材线虫感染的松树会得枯萎病,针叶呈现黄褐色或红褐色,最终可能导致植株干枯死亡。松材线虫随着进口设备的木质包装箱进入许多国家。全国已有10余个省(区、市)发生过松材线虫病疫情,严重威胁我国的松林生态系统。 ![]() 研究表明,自公元1500年以来,全球已有超过25%的物种绝灭事件与外来物种入侵有关。近41%濒危物种是由于外来物种对环境的入侵才变为濒危,包括赤狐、家猫等30余种外来入侵的捕食兽类已经导致全球700多种脊椎动物濒危或灭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入侵生态学研究组研究员刘宣表示:“全球很多国家都已经将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提升为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我国目前也在积极应对外来入侵物种,2021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多次提到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的重要性。 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措施包括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预防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预警机制,加强对有意引种的外来物种的风险评估,针对无意引进的,需加强海关等主要通道的检验检疫工作。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方法主要有三类:物理防控,包括人力或机械清除;化学防控,利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制剂控制入侵物种,此方法虽然便捷,但存在污染环境等缺点;生物防控,包括选用本地物种进行生物替代、通过引进在原产地的天敌来控制。生物防治是目前效率较高且副作用较小的防控方法,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案例。例如国内外广泛利用泽兰实蝇作为天敌控制紫茎泽兰的生长,泽兰实蝇可以寄生在紫茎泽兰上,导致寄主死亡,野外寄生率可达50%以上。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能为防控外来物种入侵贡献一些力所能及的力量。改变一些生活方式,或能阻止一次生物入侵。比如不要随意放生或弃养宠物,尤其是不要随意把它们释放到野外,不参与“放生”等活动;出入境时严格按照海关要求,不随意携带外来生物、种子入境;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看到可能是外来入侵物种时,及时向当地生态环境局上报。人类与入侵物种的战争,需要万众一心,齐心协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