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孝和爱有什么区别?

 送你一杯心晴茶 2022-10-30 发布于陕西

读书感悟

愿你一念        念念温暖

现在的人们谈到“孝顺”两个字,常常是摇头的状态,年轻人摇头是不赞成老古董的迂腐,老年人的摇头是指望着孩子来孝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觉得是一种奢望。

我年轻那会儿也对“孝顺”二字嗤之以鼻,我想父母也会有很多做错的事情,这时候再去要求儿女什么事情都顺着父母,那不是错上加错吗?

我有了孩子,也没有改变这种想法,我想只要孩子以后还爱我就够了,我并不想要求孩子去“孝顺”我。

只是随着对传统经典深入地学习,才发现“孝”这个字比“爱”的含义更深更广,“孝”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代表的是“上行下效”的意思。

也就是说当自己要给孩子做榜样,“孝”代表着一种行动的力量,今天自己怎么对待父母,未来孩子就会怎么对待自己。

这比抽象的爱对人更具有行为上的指导意义,“孝”是真正落实在生活中的行动。

最好的爱一定会落实在行动中,换句话说就是自己今天越能在行动上爱父母,未来孩子也越会在行动上去爱自己。

“孝”后面还带着“顺”,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善于顺从大人的孩子,我觉得从小自己就是不被允许犯错的类型。

大人用夸奖我很乖的方式,层层对我加以限制,这让我从小就生活的倍感压抑。

而做一个叛逆者是需要勇气的,我缺乏叛逆的勇气,所以我最向往的人生,就是那些叛逆者的人生。

于是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叛逆者的身影,我的骨子里也充满了叛逆者的气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自然不会认可顺从的意义,为什么要压抑自己而顺从别人呢?

连我的儿子都有了相同的疑问,有这种疑问的孩子自然是叛逆的。

家有叛逆的孩子,父母说自己不头痛,一定是假的。

曾经看到孩子因为不服气而顶撞我的时候,我并不为他无理的言语而生气,而是担心他在家里没有礼貌的状态,会延伸到他未来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会对他未来的生活产生莫大的伤害。

这时我才明白为何古人把爱父母的关系定义为“孝顺”两个字,顺从父母,却不盲从父母

顺从父母,是构建家庭和谐的关键,不盲从父母是自己智慧的象征。

《弟子规》上说:亲有过,谏始更。怡吾色,柔无声。

父母有错,孩子还能用柔和的态度去爱护父母,这是真正的大爱。

就像父母爱孩子一样,很多孩子有再多的毛病,父母也依然是无怨无悔地爱着自己的孩子。

这个世界没有人不会被爱感动,尤其是能够真正去爱护父母的人,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因为每个健康成长的生命都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呵护和用心付出,一个人懂得去反哺自己的父母,一定会受到大众的尊重。

一个受人尊重的人,运气怎么能不好呢?

曾子在《孝经》上说:孝能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每个生命都渴望爱的滋养,那么能够散发爱的能量的人自然就会强大到超出想象。

学习后的小问题:

应该怎么孝顺父母是对的?

父母生养孩子一场,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来孝敬自己。

尤其对年老的父母来说,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能得到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对于孩子来说爱父母也是一种天性,但是孝顺父母不仅仅是给父母买一些吃的喝的,那充其量算是一种小孝。

真正的大孝是“开父母之智“,也就是说能够帮助父母开显智慧,懂得天地人生的真相,才是真正的大孝。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自己好好学习圣贤的教育,当自己真正通达明了以后,帮父母去开显智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听话就是孝顺父母吗?

大概没有父母面对叛逆的孩子不头痛,听话的孩子也更容易得到父母的欢心。

从这个角度来讲,听话确实是孝顺父母很重要的一环。

但是如果父母所说的都是错误的,孩子也比较听话,那对孩子带来的危害就会比较大。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既要能在态度上听从父母所说的,又要能够有分辨力,能够及时的去劝谏父母,尽量帮助父母改掉曾经错误的观点和行为。

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什么意思?

道是天道,就是放之四海都能得到大家认可的规律,就是道。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父母也不例外。

那作为子女来说,能将父母身上的优点,也就是父母身上符合道的部分,一直发扬光大下去,就是最好的追思、孝敬父母的方式。

每天共学时间下午3:00——4:30

详情请扫码

请注明 心晴共学

读完这篇文章,感到受益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点赞、转发、评论。

校注|徐熬翔

点个在看感恩遇见,愿我们和挚爱的人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