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好好吃饭,饿一顿真能解决问题吗?家长一定要知道的关键点

 顺势养育 2022-10-30 发布于浙江

日常生活见教养。

--斑鹿

养孩子的过程中,碰到孩子不好好吃饭是常有的事情。

孩子吃饭的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每次用心花心思做出来的饭菜,孩子尝了两口就不吃,玩自己的去了。家长怕孩子饿着,跟在后面喂饭,期待孩子多吃一点。不喂不吃,不吃怕营养跟不上。有些孩子可以说是从小被喂惯。

孩子一岁多,就可以开始培养他自己吃饭,虽然会吃得一塌糊涂,但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起点。自己动手,不仅锻炼了手脑的协调能力,更是让孩子享受自己动手吃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二岁左右,孩子一般都可以自主用餐。

小的时候吃饭,偶尔喂一两次可以理解,如果长期如此,吃饭也会成为日常问题。

也有些家长觉得,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用餐习惯,不吃不喂,下了饭桌就没东西吃了。

的确,孩子吃饭问题,从小在家规中建立用餐文化,关于家庭文化建设可以查看《家庭文化建设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吃饭设立相应的规矩,也是让孩子学会尊重和懂得执行。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做到“坚定而温柔的坚持”。

昨天中午,我家小宝也出现了不好好吃饭的情况。不好好吃饭我家的规定是:正餐不吃,当日断零食!

当我说了家规后,孩子就眼泪汪汪。她不想吃饭,就是想多吃一些零食。如此情况,在我面前则是没有商量的余地。

孩子不吃饭,知道他背后是什么原因很重要。如果是孩子身体原因引起的胃口不好,则要另外对待。

整个下午,孩子看到零食,欲言又止,还时不时地过来要我抱一下,说没力气了,要早点吃晚饭。

我跟孩子说:妈妈理解你,现在肚子饿了,很想吃点东西。但我们是有规定的,正餐不吃,没有零食。三餐好好吃饭,妈妈都会提供你们健康零食。你现在坚持住了,你做到了遵守规则。妈妈晚饭早点烧,你好好吃。

孩子立马点点头,并说道:我会好好吃的。

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理解孩子,看到她做得好的点,同时让她看到自己需要承担的结果。最怕的是,孩子一要求,家长就心软,不仅一边给吃的,一边还责备,说孩子的不是,这是最要不得的。孩子不仅不会遵守规则,还学会了钻空子。

关于零食,对孩子而言,还真少不了,因为吃,对于孩子来说,是另外一种享受,尤其对于喜欢美食的孩子。

家长可以适当地备一些健康零食,同时,吃零食方面也要做好约定。比如我家就有这么一条规定:吃饭前半小时不吃零食,晚饭后不吃甜食。

有这样的约定,让孩子在日常中养成习惯。

晚上,在烧晚饭的时候孩子时不时的进厨房看看,问有没有烧好了,等烧好后,迫不及待的要吃,简单的手工面,都吃得超级香!

孩子饿一顿,能起作用,但不是一劳永逸。

用餐最重要的是从小建立用餐文化,培养好孩子的用餐习惯,同时在零食方面也要合理安排。若真出现吃饭不乖的情况,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方法。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一种压力或负担,这样对孩子的肠胃也容易造成不好的影响。

我们既要让孩子既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也要让孩子知道遵守规矩的重要性,以及不遵守规矩自己需要承担的结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