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可夫与斯大林争吵,侍卫长怒扇朱两耳光,却不成想这举动救了他

 君临天下100 2022-10-30 发布于湖北

1941年7月,苏德两军在战场上战得如胶似漆、如火如荼,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办公室内火药味也十足,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正与斯大林吵得面红耳赤。

正当朱可夫与斯大林都不知道怎么下台的时候,斯大林侍卫长阿尔卡季耶夫打破了局面,跳上来就扇了朱可夫两耳光,朱可夫顿时一脸茫然、委屈,还有一丝丝的恼怒。

众人都以为小小的侍卫长阿尔卡季耶夫算是捅了马蜂窝,肯定会被位高权重的朱可夫报复。但朱可夫并没有,后来反倒感谢起了阿尔卡季耶夫的那两巴掌,认为这举动救了他一命。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斯大林赢了争论却输了战争

朱可夫与斯大林争吵的原因,主要是讨论到底要不要死守苏联重要城市之一基辅的问题。斯大林主张不惜一切代价都要保住基辅,朱可夫则认为不能与德军硬刚,可战略性放弃基辅,之后再重新夺回。

斯大林被苏联人称为“慈父”,是出了名的倔脾气,连他的名字都意为“钢铁”,朱可夫怎么可能吵得过他呢?

但是,就当时的形势来看,朱可夫是相当理智的,他不惜与斯大林争吵都是为了苏联利益考虑。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采用闪电战,将约550万大军投入到东线,兵分三路,南进基辅。

南路进展顺利,仅用三周时间就朝苏联境内推进纵深近400~600公里,到7月下旬,已经兵临基辅城下,距离基辅仅有15~20公里。

由此看出,苏军在苏德战争之初根本就难以招架德军。

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责无旁贷,与斯大林讨论起了保卫基辅的问题。

朱可夫认为德军来势汹汹,不可与之硬刚,应当战略性撤退,斯大林则认为誓死都要守住基辅。为此,他们吵得面红耳赤,辩论以朱可夫被斯大林侍卫长怒扇两耳光结束。

不久,朱可夫被斯大林降为预备队方面司令员。

两个月后,德军围住了基辅,斯大林这时候才察觉到朱可夫是对的,他是错的。可一切已经来不及了,苏军最终以损失66万人的代价丢掉了基辅。

斯大林后悔不已,赢了辩论却输了战争,之后被迫重新启用朱可夫,朱可夫也由此走向人生辉煌,一步步成为苏联战神。

只不过,再回想起与斯大林争吵的事,朱可夫依然后怕不已。

二、朱可夫越想越后怕

苏联的强盛,许多人归功于斯大林的铁手腕。然而,斯大林的铁手腕是多面性的,在经济建设方面,他为苏联做出了杰出贡献;但在政治斗争方面,他却留下了恶臭之名。

斯大林重新启用朱可夫,许多人认为并不是他欣赏朱可夫的军事指挥才华,而是苏军已经无将帅可用了。

偌大的苏联怎么会无人可用呢?这都归咎于斯大林的政治铁手腕——发动大清洗运动。

1934年,苏联爆发了被认为是政治迫害和镇压的“肃反运动”,历史上也称为“大清洗”运动,斯大林正是幕后推手。运动一直延续到1938年才逐渐停下来,其中,苏联人将1937年至1938年称为“苏联大恐怖”时代。

在这场浩劫中,共有130万人被判刑,68.2万人被枪杀,数不清的被害者被流放到寒冷的西伯利亚劳动改造。

这些被判刑的人里,涵盖了苏联政治、军事和科学等领域的名人,既有加米涅夫、托洛茨基、布哈林等军政大人物,也有康得拉季耶夫、瓦维洛夫等经济学家和生物学家。

总之,苏联数不尽的栋梁之材都被整垮了,他们要么反对斯大林,要么对斯大林的政策持怀疑态度。这也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人才用无可用,人人都惧怕得罪斯大林。

在人人都惧怕斯大林的情况下,朱可夫居然敢和斯大林顶嘴,可见,要么他没有政治斗争的头脑,要么就是真的爱苏联。

后来的事实证明,朱可夫确实没有政治头脑,也很爱苏联。

二战一结束,他就被斯大林撸了官职,后来还被赫鲁晓夫利用,最后郁郁而终。

对于他怼斯大林而不被杀,有人说是因为他的功绩太大了,斯大林不敢动手;又有人说他不会政治斗争,斯大林并不放在眼里。

如今看来,这两种原因皆有。再细品,他还得感谢斯大林的侍卫长,要不是侍卫长扇了他两耳光,当时的场景就不好收拾了,后来应该就不会只是被降职的事了。

结语:

凭借指挥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天王星行动、第聂伯河战役等大战役的胜利,朱可夫成了苏联战神。

但他也只是苏联战神而已,二战一结束,他就被撸了官职,后又被赫鲁晓夫利用,在政治方面并不得志。

只能说,朱可夫没有政治斗争的头脑,但他对苏联的热爱毋庸置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