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用四逆散和温经汤

 经方人生 2022-10-30 发布于四川

       经方,只有临床用过了才会印象深刻。今天谈谈四逆散温经汤的应用经验和体会。

   某患者,六十余岁,小腹突然疼痛且有坠胀感,无焦灼感,无明显怕冷。腹痛时间为傍晚时分开始感觉明显不适的坠胀疼,晚上1-3点疼痛加剧,有时疼醒。初怀疑尿道炎,经西医B超等影像查证,无明确炎症及肿块异物。服用消炎药和蓝芩口服液等,效果不显;又怀疑有瘀血,服用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颗粒和大黄蛰虫丸均无效;再怀疑膀胱结石,经进一步落实,无尿频、尿血、尿突然中断等症状。自述艾灸小腹,疼痛缓解可初步验证证属寒证或阴证。但造成阴证除了寒外,气滞、气郁也有可能造成气血不通的局部寒凉也即四逆散证。由于痛不长痛,有时间间歇性的,初步判断病在血分的可能性不大,而在气分的可能性较大。根据患病时间来综合判断此证偏于阴证,病在肝肾。傍晚时分的不适主要责之于肾,半夜时分的疼痛则之肝郁引起的气郁。因此,可考虑用四逆散。考虑前期治疗用过利水、消炎、祛瘀等方法不效。故建议试服用小柴胡颗粒(取材方便,手头就有此药)以验证四逆散证的可能性(探路),经用,效。于是用药如下:

柴胡15 白芍30 枳实12 炙甘草9 乌药9 砂仁6 小茴香6 鸡内金20 炒白术20 党参15 茯苓20  泽泻20 桂枝20 生地20 制附子10 。水煎,三付。  

  中除四逆散外,加乌药、小茴香是为了温散下腹之寒凉,加砂仁是为了活下腹之结气。鸡内金消有形的瘀结,炒白术、茯苓、泽泻和桂枝为利水,这是考虑到患者素体痰湿体质条件;桂枝兼助四逆散生发肝气的作用,加生地与白芍一起补肝肾之阴,加附子温肾兼温化生地和白芍之阴。白术与党参补中焦之虚,炒白术与鸡内金为张锡纯用于消化积食或结石等的搭配。

服用上方后,半夜不曾再小腹疼,但傍晚时分略感不适停药三天后,肚子又复疼如故。

于是,重新审视原有诊断和用药。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用药有效,证明用四逆散大方向没错,但病没愈,一种可能是四逆散不是主症,只是兼证;另一种可能是病重药轻,少阴肾以收敛为主,故治病祛邪也会比较慢,不会像三阳病那样几服药就见效。经查,患者用药是早晚服用各一次,原条文的用药次数是每付药服三次。另考虑到患者年纪较大,肝肾俱虚,长期气滞气郁也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瘀血,可考虑温经汤。

温经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考虑到肚子疼多以晚上加重,白天减轻的特点,于是决定早上服用温经汤,晚上服用四逆散。各6付。

早上方(温经汤):吴茱萸10 当归15 川芎20 白芍20 党参20 桂枝20 丹皮10 干姜15 炙甘草10 姜半夏20 麦冬20 熟地20 茯苓20 泽泻20 砂仁6 肉桂6 滑石20 黄芪30 另加阿胶烊化。

晚上方(四逆散):柴胡15 白芍30 枳实12 炙甘草9 乌药10 肉桂6 木香6 延胡索10  

药尽病愈。

  治疗体会:本案例中,四逆散是主症,温经汤属于辅助治疗。关于四逆散的理解,有人将其归结于少阳经,有人将其归结为厥阴经,还有人将其归结于经腑相间的病,《伤寒论》中将其归结为少阴病。关于四逆散证的诸多症状,与本案例并不完全对应或吻合。但是气逆或气厥是四逆散的主证,四逆散与小柴胡汤相比较,多了几分血分证,病位趋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