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修上教案】同是沦落人,两行辛酸泪——《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北子289 2022-10-30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同是沦落人,两行辛酸泪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背出全诗。

2.理解叙事内容与技巧。

3.欣赏音乐和景物描写。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长篇叙事诗的名作,它与《长恨歌》代表着诗人白居易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皇帝李忱在追悼白居易的诗中都写道,“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语”。孩童懂得吟诵《长恨歌》,胡儿都能传唱《琵琶行》,足见这两首诗在当世就已经流传甚广,影响甚大。

(二)任务一:梳理故事情节,理解叙事技巧。

【提问】《琵琶行》作为叙事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主要讲述的是诗人一次偶遇的故事,在浔阳江头,诗人偶遇从京城沦落至此的琵琶女,听她弹琵琶曲,讲述人生经历,诗人因感怀琵琶女的身世变迁,感怀自己的被贬而泪流满面的故事。全诗分为五个部分:

1.送客江头听闻琵琶声——送客江头听闻琵琶声是与琵琶女邂逅的缘由,也是故事的缘起。贬谪浔阳的诗人寂寞孤苦,聊以消解寂寞的朋友又要离去,在送别客人的浔阳江头,听到了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才有了和琵琶女的相逢。

2.移船相见聆听琵琶曲——为琵琶声吸引,他们循声而去,见到了琵琶女,听到了来自帝京的琵琶声——《霓裳》《六 幺》。

3.琵琶女自诉身世之苦——诗人惊诧于荒远的浔阳江头有来自帝京的乐曲, 荒僻的天涯有如此绝伦的音乐,诗人萌生了好奇之心,才有了琵琶女自诉身世的情节。

4.同病相怜伤贬谪之悲——听完琵琶女的离奇遭遇,感怀琵琶女人生的巨大落差,诗人联想到了自己,同病相怜,不禁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诗人的感慨是整个故事的高潮。

5.再闻琵琶曲泪湿青衫——琵琶女又为诗人打动,再次促弦弹奏琵琶,打动了在座的所有人,尤其是诗人,更是泪湿青衫,这个偶遇的故事戛然而止,这也是故事的结局。

一个普通的江上偶遇的故事,被诗人叙事得有条有理,有起有伏,有起因,有经过,有高潮,有结局,情节上环环相扣,紧密结为一个整体,叙事谨严。

【提问】在叙事故事上,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

【明确】采用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结构。大故事是诗人与琵琶女的偶遇故事,两个小故事分别是琵琶女的故事和诗人自己的遭遇。偶遇故事是外在框架,两个小故事才是真正打动感染读者的内容。

1.琵琶女的故事:通过琵琶女的自诉完成的。她出身帝京,青春年少,才艺超群,相貌绝伦,红极一时,风光无限。随着时光变迁,她青春不再,容颜老去,人事皆非,亲人逐渐离散,门前冷落,不得已嫁给商人为妻。琵琶女所嫁非人,商人重利轻情,已于前月前往浮梁卖茶。她的现实处境是在这荒寂无人的浔阳江头独守空船,唯有明月江水为伴,夜深时她忽然梦到少年往事,不禁悲切流泪。

2.诗人的遭遇来自于诗人的夫子自道,他只讲了现在的处境,去年从帝京贬落浔阳,以放逐之臣的身份担任九江司马,浔阳地僻人稀,遍地黄栌苦竹,一年中听不到美妙的音乐,春江秋月的美景之中也只能取酒独酌,何等的寂寞!

【提问】在内容详略处理上,本文有何特点?

【明确】送客闻曲是故事的引子,结尾琵琶女再弹琵琶是故事的结局,都是略写;琵琶曲、两人的身世遭遇是重点,详写。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两人的相同点,作者详写琵琶女的命运,其中“闻曲”——“寻声暗问”——“移般邀相见”——“千呼万唤”——“半遮面相见”,步步推进,为琵琶女有惊人的技艺作铺垫。

(三)任务二:赏析音乐描写,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问】第二段表面是写音乐,其实是映射琵琶女的身世变化,请具体分析。

【明确】“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明确指出此演奏是琵琶女在倾诉平生的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表明琵琶女弹奏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一番“轻捻抹挑”下来,起初弹了《霓裳》曲,后来弹了《六幺》曲,其实弹的都是自己的身世曲:

音乐描写

琵琶女身世

两者联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音乐特点】欢乐曲

【两者联系】“大弦”喻年少才华超群、风光活力之状;“小弦”喻众人议论羡慕之状。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音乐特点】畅快曲

【两者联系】风光无限,“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指声音,也指五陵年少打赏的情景。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音乐特点】幽怨曲

【两者联系】“间关莺语”指逢场作戏时的欢娱,“钿头银篦击节碎”也指粉丝们的疯狂捧场;“幽咽泉流”指“血色罗裙翻酒污”的伤心委屈。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音乐特点】悲怆曲

【两者联系】伤感至极便是感叹人生的空虚,“今年欢笑复明年”是职业的卖笑,“秋月春风等闲度”指人生空虚,这些都如“冰泉冷涩”让琵琶女凄冷绝望。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音乐特点】惊慌曲

【两者联系】“银瓶乍破”暗示乐场被砸,“水浆迸”暗示示姐妹们四散逃走,“弟走从军”暗示乐坊里的小二在军队抢劫时被抓当兵,“阿姨死”暗示乐场的老鸨去世。总之,一场“铁骑突出”,结果乐坊生活。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音乐特点】无奈曲

【两者联系】“曲终”指艺伎生涯的结束,“四弦一声如裂帛”暗指不得已嫁作商人妇的无奈与悲伤。

【小结】琵琶曲是命运的见证,是情感变化的载体。

【提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内涵?

【明确】一是同忆京城: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白居易也说“我从去年辞帝京”。原来同在京城,如今沦落异乡,天涯人对天涯人。

二是同叹年华付流水:琵琶女“十三学得琵琶成”,“曲罢曾教善才服”,如今“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年少才富,名动京城,如今“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怀才不遇,苦情相同,苦情人对苦情人。

三是同感处境悲凉:琵琶女只身沦落江边,“去来江口守空船”,白居易谪居浔阳地僻,“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景物凄凉心欲碎,断肠人对断肠人

四是同滴辛酸泪:琵琶女“梦啼妆泪红阑干”,白居易是“江州司马青衫湿”。泪痕相照,流泪眼看流泪眼。

五是同在天涯望明月:琵琶女望夫婿,“绕船明月江水寒”,白居易送客,“别时茫茫江浸月”。寂寞秋江月光冷,同感身世飘零凉。

【提问】诗人描写音乐采用哪些手法?

【明确】

(一)正面描写(拟声和比喻、通感)

1.如“急雨”“ 私语”“珠落玉盘”:以声摹声,表现了琵琶曲的欢快明朗、清脆悦耳、活泼灵动,也弹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故而旋律清脆圆润、轻快舒徐、高低错落。

2.“间关莺语”:悦耳动听。

3.“幽咽泉流”:苦涩凄凉,阻塞压抑。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令人肝肠寸断。

4. “银瓶乍破”、水浆奔迸,“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5. “四弦一声如裂帛”,用裂帛声描摹拨子划过琴弦时的声音:高亢、悠长、尖利。

【小结】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莺语声、幽咽泉流声、银瓶破裂声、刀枪相击声、裂帛声来模拟琵琶声,以声摹声。

1.“大珠小珠落玉盘”,通感手法,化听觉为视觉,大大小小的珠子光洁润泽而又错落有致地滚落在盘中,由此可以感知声音的珠圆玉润,以视觉来表现琵琶声的清脆、铿锵、明丽、流畅,将本不可感的音乐变得可感。

2.“间关莺语花底滑”,诗人将琴音化作黄莺在花下啼叫的画面,让人通过真切的形象和画面感受到琴音的轻快悠扬、婉转动听。

3.“幽咽泉流冰下难”,从声音的角度写出了琵琶声的断续、微弱,但同时也让人联想到了一幅清冷的图画,冰面清寂,冰下有细微的泉流。

【小结】运用“以形喻声”的描声技法,将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写得真切可感,使人如知其形,不仅触动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二)侧面烘托

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用“主人忘归”与“客不发”衬托琵琶声非常吸引人,暗示演奏者的高超技巧。

2.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女的演奏停了,东船西舫悄然无声,诗人沉浸在乐曲美妙动人的境界中,忘记了现实中的一切,只见茫茫的江水上,一轮明月倒映在水中。渲染出了沉寂、清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人们因沉浸于乐曲旋律而心神凝聚的情态,映衬出乐曲余音绕梁、曲终犹在的动人魅力。(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3.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前者写“面”,满座哭泣,表明凄凉哀切之情。后者聚“点”,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泪湿青衫”,对曲调理解最深、动情最浓的还是诗人自己。琵琶女与白居易,一个是飘零江湖的长安歌伎,一个是得罪遭贬的朝廷命官,一个是“红妆泪”,一个是“青衫泪”, 二者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

(三)动作描写表现技艺高超(有动作,有声音,有情感)

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调音的准备阶段,虽然还没弹出曲调,却已流露出情感,确有“人琴合一之妙。

2.“低眉信手续续弹”——那样地轻,那样地慢,似乎有无穷的心思要倾诉。

3.“轻拢慢捻抹复挑”——琵琶女的手指在弦上一会儿轻轻叩动,一会儿慢慢揉 动,一会儿顺手下拨,一会儿反手回拨,着力表现了琵琶女娴熟的技艺。

4.“曲终收拨当心画”——“当心画”是一种演奏手法,即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横划,行话叫“扫”。有强烈的冲击感。

(四)任务三:知人论世,体会司马感慨。

【提问】“一曲琵琶语,两行司马泪。”如何理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句话的内涵?

【明确】结合白居易的仕途历程,可以明白白居易听到这段音乐的内心感受。

十六岁的白居易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名声不大。于是去拜访著名诗人、高官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开玩笑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 等到披卷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时,不禁大为惊奇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

但是这个少有才情之人的仕途之路并不顺畅,到三十二岁的白居易才得到一个九品的校书郎,诗人内心颇感“小才难大用”。白居易的满腹才华,就以这种方式进入了仕途,来到了繁华的长安城,在长乐里租下一旧房子,度过了一段清闲却又失落的时光。

直到武则天时期,因一首《长恨歌》,白居易名声大振,朝廷封他为翰林学士,白居易终于凭借出色的文采,从一个小小县尉一步跨到皇帝身边。不久,又任左拾遗,但好景不长,皇帝不太满意着这个过于耿直的言官,调任为京兆户曹参军,这让壮志满怀的白居易备受打击。

这一年,白居易母亲去世,等到丁忧结束回到朝廷,皇帝却任命他为太子左善赞大夫,不仅是个闲职,而且连活动范围都受到限制。就在这时,宰相武元衡被人杀死在街上。白居易上奏章,认为宰相被暗杀是一件国耻,应当追查凶手和幕后指使,却被人授之以把柄。最终,白居易被宪宗帝降罪,贬为江州司马。

满怀壮志到长安,一着不慎贬浔阳。白居易内心的悲凉可想而知。浔阳是一个山清水秀,草木多,水域广,秋声不绝于耳之地。但是映入“谪居卧病”的白居易眼里的却是“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盆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还有“杜鹃啼血猿哀鸣。”苦闷的内心如何来排遣?

第二年友人来访,带来了些许温暖;但相逢之时,也就意味着别离,尤其是在这“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季节。正当主客一片凄凉之际,却听到熟悉的京城旋律。待到琵琶女叙述身世时才发觉,原来是一个身怀才艺却沦落天涯的可怜女子。她不幸遭遇激起了诗人强烈的共鸣。在这里诗人已经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贬,推己及人,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申而哭。正如在《唐宋诗醇》所说作者将“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自然听其音乐会泪湿青衫了。

《琵琶行》中白居易借琵琶女的遭遇,正是对自己不幸遭遇的倾诉,是自己悲苦被贬生活的内心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