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五):一分钟了解宋朝那些事儿

 快乐老年435 2022-10-30 发布于北京

一、宋朝书院:宋朝

宋朝六大书院,是由盛朗西、陈东原等人所列的六个书院。

宋朝是古中国文化丰盛时期,注重文教,许多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书院都兴盛于宋朝。

其中,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suī]阳区南湖畔)、岳麓[lù]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嵩阳书院(河南登封市嵩山南麓)并称四大书院。

南宋王应麟的《玉海》中提名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附列石鼓书院、茅山书院,为六大书院,清代全祖望亦赞同此说。

1.1、石鼓书院:唐宋

石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城北蒸水湘江耒水汇合处的石鼓山。

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为宋朝四大书院之首,迄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它三面环水、四面凭虚、地理位置独特,风光秀丽绝美,山上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江面帆影涟涟,渔歌唱晚,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

在1939年侵华日军战机轰炸衡阳,石鼓书院尽毁,2006年按清代建筑格局重建。

1.2、岳麓书院:976年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麓,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迨[dài]及晚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至今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历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见的“千年学府”。

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

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 真观等。

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

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suì]建“道林精舍”。

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方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

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

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1988年岳麓书院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重要观光点。

1.3、茅山书院:1024年

茅山书院,又名金山书院,由处士侯遗创建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地点位于江甯府(南京)句容茅山(现江苏镇江句容市茅山),是北宋六大书院之一。

现已无存。

1.4、嵩阳书院:1035年

嵩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在河南嵩山南麓,今登封市北约三公里处,北依嵩山主峰峻极峰,南对双溪河。

河南省省级重点文物。

最早为佛教道教庙宇,宋代成为儒家书院。

儒家理学大师程颢[hào]程颐[yí]在此书院聚生徒数百人讲学。

1.5、白鹿洞书院:1180年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

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白鹿洞书院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又与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书院、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江西南昌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书院坐北朝南,为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

从建筑材质结构看,书院建筑多为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

礼圣殿、朱子祠、御书阁、明伦堂坐落在楼阁庭院。

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理学家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

二、宋仁宗赵祯:1022-1063年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母李宸妃。

赵祯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受封为庆国公,八年(1015年)受封为寿春郡王。

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昇王,同年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

1023年改年号为天圣。

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中,享年54岁,在位四十一年。

2.1、飞白书:仁宗年间

飞白,又名飞白书,是东亚书法中的一种技法,指在书写时,毛笔笔头没有完全出墨,出现枯笔,使得笔划中留有拖丝或留白的现象,因令人以飞动之感,故称飞白。

张怀瓘[guàn]《书断》载,“飞白书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yōng]所作也”。

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解释飞白之名为“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为之飞”。

飞白盛行于唐代,唐太宗本人即善飞白,笔力遒劲,尤为一时之绝。

贞观十八年二月十七日(644年3月30日),太宗赐宴于玄武门,三品以上的政要全部出席。太宗操笔作飞白书,群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竞,散骑常侍刘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

有人称刘洎[jì]当处死。

太宗却说:“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竟不加罪。

唐高宗亦雅好飞白,曾赐戴至德、郝处俊、李敬玄、崔知悌[tì]等人。

欧阳询致力飞白的写作,《书断》认为他的“飞白冠绝,峻于后人,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风旋电激,掀举若神。”

飞白的成熟期在于宋朝,“五代以来,书札无体,钟、王之法几乎绝矣。(宋)太宗在南宫,留意翰墨,自是学者书体丕变。”

宋太宗在雍熙三年(986年)始学“飞白”,“出飞白二十轴赐宰相吕端等,人五轴,又以四十轴藏秘阁,字皆方圆数尺。”

朱长文认为“飞白之法,始于蔡邕,工于羲、献、肖子云,而大盛于二圣(宋太宗、仁宗)间。自古飞白罕有传者,惟先帝(宋太宗)兴之于已坠,永耀于将来。”

北宋吴中复担任殿中侍御史,风节峻厉,曾弹劾宰相梁适、甲沆等权贵,宋仁宗以飞白体写“铁御史”赐之。

晏殊写有四篇书法言论,《飞白书赋》、《御飞白书扇赋》、《谢赐飞白书表》、《御飞白书记》。

苏轼赞美飞白说:“其飞白,美哉多乎,其尽万物之态也。霏霏乎若轻云之蔽月,翻翻乎若长风之卷旆也。猗猗乎其若游丝之萦柳絮,袅袅乎其若流水之舞荇带也。”

宋太宗虽好飞白,却认为“飞白字势难工”,后代有“废绝”的可能,清人陆绍曾辑《飞白录》,收入飞白作者102人。

2.2、刘太后临朝:1022-1033年

章献明肃皇后(名不详,民间相传为刘娥),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为蜀地孤女,后至京师,十五岁入三皇子赵恒(即日后宋真宗)王府。

宋真宗即位后,景德元年(1004年),刘娥封美人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立为皇后 。

宋自开国以来,无女主临朝的先例。

真宗朝后期,刘娥逐渐掌控了朝政大权,宋真宗不安,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一党更不容刘娥独揽朝政,刘娥则结丁谓、曹利用等外朝朋党,最终将反对她专权的寇党势力彻底击败。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刘娥临朝称制。

刘娥找准时机,将权臣丁谓罢相,贬至崖州。

赵氏皇族中最具威名的八大王赵元俨(后世艺术形象“八贤王”的原型之一)为避刘娥锋芒,佯装疯癫,称病不朝。

宋廷朝政,完全落入刘娥之手。

刘娥临朝,“威震天下”。

天圣二年(1024年),刘娥身穿帝王龙袍,参加宋廷册封大典。

有臣子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 均暗示刘娥称帝。

刘娥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住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娥崩逝,谥号“章献明肃”皇后。

刘娥一生,喜用帝王服饰,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引得朝野非议。

宋代之后,随着《狸猫换太子》等文艺作品的广为流传,刘娥在民间被定格在了狭隘妒忌、残害忠良,甚至企图谋夺大宋江山的“一代奸妃”的形象。

三、仁宗盛治:1022-1063年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

宋朝也在这代君王之时达到全盛。

仁宗盛治期间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仁宗盛治时间为1022年-1063年。

仁宗盛治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 士农乐业,文武忠良,被后世誉为“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历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尤以“嘉祐之治”为多。

3.1、《武经总要》:仁宗年间

《武经总要》,是一部中国北宋官修的军事著作。

北宋前期,为了边防的需要,大力提倡文武官员研究历代军旅之政及讨伐之事。

景祐元年(1034年),富弼上《论武举武学奏》,建议设立武学,由天章阁待制曾公亮和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丁度等奉命于1040年至1044年编辑而成,完成于1044年(北宋庆历4年)。

该书包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两大部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它的主题广泛,从各种类的海军船舰到投石机都有。

《武经总要》是历史上最早含有硝石、硫磺、木炭等成分火药配方的记录。

在1126年金朝占领开封时,失去了《武经总要》的原本。

1231年,南宋借由一些副本重制了新版本的《武经总要》。

3.2、坊市制度:仁宗年间

坊市制度,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

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

唐代后期,开始打破市坊制,也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

在繁华城市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集市贸易都相当发达。

唐代中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单靠白天的市场交换商品显然已不能适应,于是夜市正式出现。

当时文人的诗作里出现过“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3.3、交子:

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纸币名称之一。

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大,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需要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很不方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代替铜钱流通。

兑换时每贯必须要扣除30枚铁钱。

成都16户富商为了印造发行并经营铁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

开创民间金融的先声。

他们每岁在丝蚕米麦将熟之时,用同一色纸印造交子。

3.4、周敦颐:1046-1073年

周敦颐(1017年-1073年7月2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lián]溪先生。

他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明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周敦颐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等作品,其中提出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宋明理学对日后中国近千年的历史影响极为深远,而此后理学家如二程的“扩大理学”,朱熹的“理学集大成”等都不过是在周敦颐原有的思想基础上使理学理论更加完善化、系统化而已,因此周敦颐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非常之大,是宋朝最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之一,朱熹尊他在内的北宋五子和司马光为“六先生”。

四、古文运动:唐宋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pián]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指的是先秦和汉朝的散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魏晋南北朝以来骈文大行,文风绮[qǐ]靡,侧重形式,忽略内容。

陈子昂、萧颖士、李华等提倡诗文复古改革,是古文运动之先驱。

韩愈、柳宗元提倡平浅质朴的散文,骈文遭受打击而一度衰落,而古文得到很好发展,影响了元稹、白居易一派的社会诗和唐代传奇的发展。

同时,唐代古文运动直接影响了宋代古文运动,而其对散文的影响则远及清代。

五、宋夏战争:1040-1044年

宋夏战争,即北宋与西夏的战争,西夏在1038年独立称帝后,与宋朝进行的战争。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宋朝廷,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

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李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

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

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不过,后来到了宋神宗、宋哲宗统治时期,宋夏之间又爆发了战争。

宋夏战争断断续续,主要有五次大的战争,即宋仁宗-夏景宗时期,宋英宗-夏毅宗时期,宋神宗-夏惠宗时期,宋哲宗-夏崇宗时期,宋徽宗-夏崇宗时期。

5.1、狄青:1040-1057年

狄青(1008—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今山西省汾阳市)人,北宋时期名将。

狄青出身寒门,年少入伍,面有刺字,善于骑射,人称“面涅[niè]将军”。

宋仁宗时,凭借战功,累迁延州指挥使。

英勇有谋,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卓越战功,交好名臣尹洙[zhū]、韩琦、范仲淹等人。

师从范仲淹学习《左传》,折节读书,精研兵法。

他一生经历二十五战,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

他平定侬[nóng]智高之乱,历任枢密副使、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累迁枢密使。

在宋朝重文抑武背景下,受到文官集团猜忌,出判陈州、同平章事。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郁郁而终,获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六、庆历增币:1042年

庆历增币辽国人称为“重熙增币”,辽兴宗重熙年间(宋仁宗庆历年间),辽国借北宋内外交困,迫使北宋增加对辽岁输的金帛的历史事件。

由于,宋朝因不承认西夏李元昊建国称帝的合法性,与西夏爆发了长达三年的战争。

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三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

庆历二年正月,辽朝本打算南下侵伐北宋,在征求张俭的意见后,一面派皇弟耶律宗元和大将萧惠在宋辽边境制造侵宋声势,一面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和刘六符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