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不只是描写爱情,还有含蓄的言外之意

 真游泳的猫 2022-10-30 发布于浙江

大家都知道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李商隐诗风华丽,文笔优美,但是他的诗歌往往主题模糊,被人们认为是古代的朦胧诗,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现代人在解释李商隐的诗歌时候,往往采取了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解释方式,单纯把李商隐的诗歌理解为爱情诗。

这样的做法虽然简单,但在我看来是有些不妥当的。

我是真游泳的猫,关注我,一起来欣赏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我认为这些无题诗不只是描写爱情,还有含蓄言外之意。

我们以李商隐《无题其一》来举例: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普遍被认为是描写爱情相思的名作,在众多诗歌评论中都把这首诗仅仅当做一次爱情的抒怀。

但细细考之,绝非如此简单。李商隐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必然有一个心理预设,他把自己当做了那个得不到爱的可怜人,实际上寓托了朝廷上的含义,他埋怨令狐绹不肯提携自己,感叹着令狐绹与自己“迹近情疏”。

周振甫解释的很好:“那时作者住在令狐绹家里,他和绹的关系虽有些好转,但绹以宰相之尊,又不满于作者入王茂元幕,还是不肯接见他。绹五更入朝,不来看他,所以有'来是空言去绝踪’之叹。绹上朝前托人找作者写稿,是'书被催成’。作者借宿绹家,所以房内陈设富丽,有翡翠被,芙蓉褥。他在梦中为远别而啼,绹既已绝迹不来,也难唤回。这个远别,比蓬山之远更超过一万重。原来绹未入相时已像蓬山那样远,不好接近,现在绹入相后,礼绝百僚,更隔一万重了。”

这样解释应该是李商隐的本意,我深表赞同。

倘若仅仅把这一首诗浅显的理解成对爱情无望的哀怨,简直是小看了李商隐,更加忽视了中国文学历史悠久的寄托传统。

下面我再仔细分析一下。

虽然在晚唐,“诗人”作为一种职业,掌握着广泛的社会资源和巨大声望。但李商隐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诗人。

“牛李党争”作为当时的大事,无论李商隐是否属于李党(如朱鹤龄、张采田等主之),或者是属于牛党(如徐湛园等主之),又或者不偏不倚,不入党派(如吴调公等主之),深深影响了李商隐的生平遭遇。

李商隐与牛李两党的人物都有所接触交游,可是也并不处于牛李圈子的中心。他是一个边缘人,不断游走于各处的幕府,却一直也没有得到升迁,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

他显然对于这个时代有自己的希冀。正如《安定城楼》所说:“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功成名就后隐居的古老梦想回荡在李商隐的心头。但显然,残酷的现实让他失望,“猜意猜意鹓雏竟未休” 的感叹使得他愈发苦闷。

仕途上的无作为,与名声上的被误解,对敏感的李商隐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精神压力。既然无可诉说,他只能在诗里表露自己的心迹。

考虑到诗歌不可预见的流传性,及由此带来在名声上更恶劣的评价,李商隐不得不在诗歌中用委婉的笔调小心翼翼,含糊其词的表露自己心怀。

同时,李商隐也需要诗歌来表现自己才能,来扭转社会对他的偏见,诗歌是他的武器,去扫除别人对他的误解,他的抱负要在诗歌里含蓄体现。

也因此,李商隐的无题诗,言情相思只是表象,而真正的内涵隐藏在缠绵无限的文字里,必须小心翼翼的发掘,才能得到真意。

现代的学者通常选择回避李商隐无题诗的朝政隐喻,而仅仅把它们理解为表达男女间永恒情感的天才瞬间。

汉学家宇文所安在其著作《晚唐》里写道:“现代评论家在否定根据推测的传记背景做出的早期阐释时,常常说诗篇缺乏'深意’。

即使这些评论家在否定清代一些牵强附会的阐释时显然很正确,但失去那样的阐释便使诗篇丧失了传统意义上的'严肃性’,从而丧失了更重要的价值。”

所谓传统意义上的“严肃性”,对于展开李商隐无题诗的论述十分重要,这是一个起点。

事实上,这“严肃性”来源于两个传统,一是屈原《离骚》的“香草美人”传统,另一个则是《毛诗》大序所鼓吹的“温柔敦厚,有利教化”传统。

这两个传统,对于传统士人来说是从小被灌输的。李商隐自然不会不知道。他更加清楚,他的诗歌的潜在读者也对这两个传统了然于心。

所以他的这些无题诗,在未开始写作之前就被定好了潜在的读者,被规划好了预设的读者感受。

可以说,李商隐的爱情诗一开始就不是为爱情而做。可以看李商隐的自供:“楚雨含情皆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 )那些用高唐神女笔调口气写的爱情诗,其实都有寄托。这在唐代是一种认知很广的创作方式。

极好的例子是,在李商隐之前,张籍在《节妇吟》中用妇人的口吻拒绝了招纳他的节度使:“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的广泛流传,说明了这种“美人言情”模式在中晚唐依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它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也因此,在这种“比兴寄托”传统下的诗人,已经习惯于倾向于用男女之情指代仕途上的想法。

李商隐创作的大量无题诗,显然也具有这一深层含义。我不主张过度解读,那种索隐似的妄加推测是可笑,但完全忽视了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言外之意,把它们仅仅是当做“男女之语”看待,显然也是很偏颇的。

我们研究诗歌,不能仅仅以今时今日的观念来研究,而应该回到文本,设身处地的思考何以会有这作品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写这首诗,并不是仅仅供自己观赏的。如上所述,诗歌作为公共资源,是要被公众品评的。

比如上面的那一首无题诗,李商隐的真正目的,一方面说自己的不被令狐看重,一方面是说自己依然像痴恋的情人那般痴心不改。

在写作之时,李商隐必然考虑到这首诗的流传,他要借这首诗向社会传扬他的“痴心”,更明白的说是向令狐绹表明心迹,诉说自己的幽怨以及托情依旧的心理。

这明显有一个预先的假设,即令狐绹可以看到这首诗,并能完全理解自己的意思(这对于比兴传统下的士人完全不成问题),然后希望令狐绹能谅解自己的苦心,能够缓解令狐绹的宿怨,并提携自己。

这样,通过爱情诗的表面形式,李商隐将自己的诉求隐藏其中。这只是我的个人之见,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赞赏、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我非常重要。一块钱是情,两块钱是爱,再次感谢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