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梓涵:数学夜话

 杞梓之才 2022-10-30 发布于河南

 在我初二初三的学习生活中,每次重大的考试里数学大多是我的平均项,偶尔题目简单了,发挥超常也能成为加分项。

 所以一直以来我对数学的苦恼和焦虑很少,因为那时我认识到了一个摆在我面前的事实,月考和期中考只要把握好老师发的那几套模拟试卷,在考试中还能够稍微变通,如果没有马虎问题的阻拦,考出来的成绩就绝对不会差。

 而相对于期末考试,大多数题在我的知识框架范围之内,但又在接受范围之外,这个时候的我除了把握好错题,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

 我以这样的想法度过了三年之久,虽说没有屡次的成功,亦没有高分的加持,但在我的成绩中,几乎不会去关注数学,就像一个小透明一样,有在好好努力,但却没有得到青睐。

上初四以后,接触到了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很多题目明显的让我感觉到有些吃力,时间的倒计时和难度的骤增让原先的我焦虑不堪,很多有技巧性的基础题目听了一遍后也要同学点一点才能懂,更别说难度相对较大的题目了。

每次老师上习题课或者演示好题目的时候,我总是想象着自己能够举起双手来展示自己的思路,然后收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羡慕的目光,但毕竟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一般在这种场面中我扮演的只是一个听都没听懂但只能无情拍起双手的鼓掌机器,这让我时常很烦躁,总会给一些同样因此困惑的同学找存在感。

但通常最后只能硬生生憋出来一句:他们都是人吗?怎么脑子那么好用?然后落寞而去。

我虽说不是很勤奋,理性思维也不是很强,但在一种强烈的自尊心和我对自己部分能力信任的推动下,也绝对不允许自己在某一方面落后,乃至是某一科目的一方面。

网课期间学了几乎被公认为初中难度最高的二次函数,网课的怠慢和对二次函数这四个大字油生而出的压力,让我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点的进程也变得步履维艰了起来。

二次函数知识繁密类型复杂,一开始的时候对基训和练测考的很多题目都无从下手,连一个最基础的思路也不会在脑子中构建,那个时候特别的慌乱,于是便借助了手机网络的便利求助了同学,简单的基础的复杂的,甚至是老师后来专门开了一节课来讲的专题我都有请教。

 一点点的摸通,一点点的梳理,我也开始对二次函数的面貌有了一个拨开云雾见月明变化,虽然不是对每个题目都能够得心应手的变通和理解,但起码面对很多的基础题目和必备的题型,我都不会再惧怕了起来。

我时常会反思自己对待数学的态度和我自己的数学能力到底是怎么样的,我看了很多自己以往的数学成绩和错题,初一初二的我遵循的是一个疯狂刷题,刷的越多了解的越多的思路,但可惜没有注重总结和思考,成效不大,还熬大夜伤了身体,连基本的课堂都把握不住。

初三的我相对散漫了一些,除了作业几乎不会做另外的数学题,自认为稳稳的走着数学的这条道路,其实并没有什么变化和提升。

初四的我经过这三年多的学习经验,了解了各方面的学习方法,终于开始注重错题和知识点的总结,学会归纳一类题的技巧,其实大部分的题目都有技巧,只要一道题做会了并且了解了变通,这一类题目就不会再烦恼。

原来总认为整理错题是一个耗时间且无用的过程,但殊不知,整理错题是理清思路,掌握技巧的必经之路。

我认为在学习中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烦恼和不解,都有每个阶段自认为有效的学习方式,现在的我虽然在做题技巧的方面有了很舒畅的感受,但却在马虎和不细心这一方面困扰很大,我曾看过一个博主的视频是这样讲的,大多数中等偏上的同学觉得他们和第一名的同学差的就是一个考试中细心的态度,但其实他们真正差的是沉浸在自己聪明人设中无法静下心来去理解的用心。

 数学学习的过程任重道远,但希望终有一天,我们会坚定不移的走向以理解变通为主要目标的康庄大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