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茶而生

 Kath2633 2022-10-3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磁州窑黑剔花缠枝花卉纹矮梅瓶
图片
巩义芝田窑三彩台盏

在宋代,茶的饮用方式主要有煎茶和点茶:煎茶的具体做法,是在风炉上煮水,待水微沸,将茶末投入水中煎煮搅动,然后斟入碗中饮用;点茶的做法是先取茶末在茶盏中调膏,然后用滚水冲点。煎茶多用于二三知己的小聚与清谈,点茶多用于宴会,包括家宴,也包括多人的雅集。因此,对宋人来说煎茶蕴含的古意特别为文人士大夫所重视,而点茶引发的斗茶是两宋茶事中的盛事。煎茶所用的器具,标志性用具是风炉、铫子,而点茶所常见的则是燎炉、汤瓶和茶筅等。

图片
官窑青釉盏
图片
景德镇窑白釉八棱执壶、台盏

从宋代茶器的收藏开始,麦溥泰觉得宋人的生活态度也特别迷人。二十多年来,麦溥泰从最初的茶叶、宋代茶器的收藏,渐渐建立起一个以还原宋人“四大闲趣”为主线的庞大收藏体系。品类以瓷器为主,辅以金、银、等;又以茶、酒器为重,兼及花器、香器、文具。

图片
耀州窑青釉刻花带碗执壶

宋代的点茶在中国基本消失,但传到日本后却风靡至今,成为了鼎鼎有名的日本茶道。因此他邀请日本知名茶道团体进行表演,并从云南找到一些上千年的古茶树,将其茶叶磨成末,做成当代口味的白茶、红茶和普洱茶,让参观者感受宋人的饮茶风尚。

图片
图片
南宋  官窑青釉盏
图片
金  定窑印花牡丹纹盏

宋代带温碗的执壶,以前被认为是酒器,其实应该定为茶酒器,因为考古出土的有些茶器也有温碗。有长的、弯曲的流的壶倾向于茶器,没流的或者比较直、比较短的偏向于酒器。茶壶的流很重要,可以把香气带出来,可以控制水的温度,还可以产生一个力,在冲茶的时候更利于出现泡沫,所以很多流是弯的。

图片
北宋 越窑细线划花人物纹执壶
图片
北宋 金代山西窑口珍珠地划花执壶

盏托是重要场合用的,盏与盏托的生产比例是10:1。酒盏托与茶盏托是不一样的,宽一些、矮一些的、有平台的是酒盏托,高一些、窄一些、空心儿的为茶盏托。

图片
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台盏
图片
宋代 朱绿漆葵瓣式盏托
图片
金代 钧窑劝盏
图片北宋 定窑白釉镂孔盏托

茶盏与酒盏比较难区分,有种看法是看尺寸。现在日本茶道认为13~15厘米的茶盏是最好的。茶盏的尺寸在宋代的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斗笠盏是宋代最高级的一种茶盏,一般尺寸是在10~12厘米左右。所以,10~15厘米左右的盏为茶盏,直径小于这个尺寸的倾向于酒盏。

图片
北宋 耀州窑青釉印花婴戏海涛纹盏  关注公众号:藏家群

图片
金 耀州窑青釉刻花劝盏
图片
宋 梅花形金杯
宋代人玩儿得很疯的,玛瑙、金、银、寿山石、青铜等各种材料都会尝试,也许不是很成功,也没有经济价值,只是做着玩儿的,但这正是其可贵之处。

图片金-元 山西窑口黑釉刻花罐

很多人喜欢名窑、御用窑,而不重视甚至看不起地方窑口。当然,重器确实很重要,皇帝们怎么喝茶、怎么用瓷器确实很有吸引力,但是,我们应该更多地留意地方窑口,注意普通人怎么喝茶、饮酒。一方面,地方窑口离我们的生活更近,另一方面,很多地方窑口的瓷器表现更自由,饱含工匠的个人特色、爱好,也更能反映当时的地方色彩。

图片
金 霍州窑白釉玉壶春瓶
图片
五代-北宋 耀州窑青釉蹲狮形执壶

耀州窑青釉人物诵经形执壶是水注(茶具),也非常精美,入水口在头顶,手中的经书是出水口,眼睛半睁半闭,刻划非常精细、立体,有点像菩萨像。

图片
北宋 耀州窑青釉人物诵经形茶壶
图片
北宋 定窑刻花执壶
图片
唐代 黄冶窑绿釉绞胎提梁壶
图片
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钵
图片
宋代 建窑黑釉油滴盏

中国人很喜欢漂亮的定窑白釉。宋代的时候定州生产了大量白釉,供上流社会使用。白釉的特点是非常薄,而且质地坚实,因为北方窑口是烧煤炭的馒头窑,升温比较快,温度比较高,与南方柴烧的龙窑是不一样的。

图片
图片
金 定窑酱釉印花碗

宋代流行用黑定喝茶,黑釉金彩尤其珍贵,只有非常精彩的东西才会加金彩。日本人把黑釉金彩盏当作国宝,非常稀有。耀州窑最鼎盛的时期在北宋,很有内涵,最好的颜色是橄榄色,冰清玉洁,刻花又非常立体,也是中国人很喜欢的一种瓷器。

图片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渣斗

耀州窑也会有黑釉,我有一件黑釉描金彩盏,鸳鸯莲池图案很生动,把一幅花鸟画放到了一个小小的茶盏里。茶盏还描有金彩,说明很重视这个盏。到金至南宋时,很多匠人逃走了,耀州窑烧的瓷器就没有那么好了,釉色有些泛黄。

图片
北宋-金代 耀州窑黑釉金彩鸳鸯莲池纹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