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谈窄论话诗词

 傅荣楷图书馆 2022-10-31 发布于江西

低谈窄论话诗词

(江西 傅荣楷)

诗词,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体裁之一。它以言简意赅、寓意深长、韵味浓郁而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所喜爱。古今中外,众多名人留下了大量的不朽诗篇,成为人类精神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作为业余爱好者,笔者不敢在众人面前高谈阔论,只想谈点有关诗词写作方面的个人体会和看法,与诸位探讨。

 诗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最早以文字方式记载诗歌的著作是《诗经》。六经中的《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多篇。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诗歌之兴,不但早于散文,而且远在文字以前。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古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显著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古体诗用韵比较自由,不讲求对仗,也不论平仄。到了唐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实施,格律诗(近体诗)开始兴起。《全唐诗》收录了2300多位诗人的诗作计48900多首。在我国文学史上,唐代是诗歌百花齐放的鼎盛时期。而宋代则以宋词为盛。

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白话文开始推广,自由体的诗歌开始兴盛起来。然而,格律诗、古体诗因其意境深远、韵味无穷,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青少年学习写诗,一般都是以《唐诗三百首》为范本。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小学、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选入了许多古代诗词,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唐朝诗人杜甫、李白,宋朝词人苏东坡、陆游这样一些诗词大师,成为文学爱好者崇拜的偶像。

好的诗词,寓意深刻,读来朗朗上口,久读不厌,回味无穷。诗词要有灵魂,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远大志向。诗词“抒情”、“言志”,成为文学爱好者表达心声的工具。

我学诗歌的历史,可以从幼儿时代算起。妈妈教给我许多有趣的儿歌,无数次的朗诵,将它们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这可是一些原汁原味的民间诗歌啊,又好听,又好记,至今也没有忘记。小学课本里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我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要为社会勤恳劳动。中学课本里的岳飞词《满江红》,教育我热爱祖国,立志为国家为人民努力学习。从一首首诗词之中,吸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奋勇向前。

古代诗人中我最喜欢的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爱国主义诗人文天祥、辛弃疾。现代诗人中我最崇敬的是毛泽东和鲁迅。我摘录了许多诗人的诗词,空闲时常常默默诵读。心血来潮时也模仿着写上一点,留作日后的纪念,天长日久,积累下来,也有了四五十首。

 记得我写第一首诗的时间是1956年,那年我12岁。时值我国农业合作化高潮,父亲、母亲和妹妹回乡支援农村生产去了,我一个人留在南昌,开始独立生活。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在孤独苦闷之中,我写了一首短诗,表达思念父母亲的心情。内容现在已经记不清了。

学生时期,有感而发时断断续续写过一些短诗。参加工作以后,由于搞的是科学技术工作,与文学艺术毫不相关,读得少了,写得少了。特别是有了家庭负担之后,工作学习非常紧张,家务琐事缠身,更没有闲情逸致再动笔,这一停就是20多年。到了五十岁之后,在工作单位“靠边站”后,工作担子轻了,空闲时间多了,买了几本唐诗、宋词偶尔读读,试写诗词的兴趣又重新浓厚起来。

我写的一些短诗,都是即兴之作,水平低,上不得台面。写好后,记在小本上,没事时自己看看。每当我重读这些小诗时,可以清楚地回忆起写作时的周边环境,体会到当时自己的心绪和感情。这些小诗,成为我一生中非常有意义的永久纪念品。去年,我在因特网上建了个人站点,拿了一些出来供亲朋好友指教,也算作是首次公开“发表”吧。

2002年,正值母校南昌三中百年华诞,校庆办同志要我写点文稿给母校作纪念。我想,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也就顾不得水平高低,写了两首小诗送去。诗曰:“三光高照日月星,中华大地气象新。百载园丁勤培育,年年桃李竞芳芬。” “大国泱泱赞中华,步伐坚定奔四化。向来教育为根本,前程似锦添新花。” 这是两首藏头诗,各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三中百年”“大步向前”,表达了我对母校热情歌颂与衷心祝贺之心意。在送交母校的同时,我将小诗寄给了张惠尧老师,请他指正。张老师回信要我再斟酌一下,指出格律诗除押韵之外,还要讲究平仄。

以前我写短诗,都是模仿古诗格式,注意压韵,注意对仗,也粗略知道平仄的要求,但从来没有认真钻研过。于是,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关于诗词基本知识的文章。仔细对照,发现原诗确实有一些地方不合要求。我试图按平仄规则进行修改,可一星期下来,仍然没有办法改好。最后只得仍用原稿,不再改动了。

 我写诗词,都是有感而发,主要诗句当时就基本形成,经过几天修改就大致可定稿,现在年事已高,思维迟钝,苦思冥想,感觉非常吃力。后来写的几首诗,为了符合平仄规则,反复推敲,一两个月都定不下来,为了符合规则,却将原来的精华词句不得不去掉。每次写诗,深感其难,时间一长,弄得疲惫不堪,甚至连写诗的热情和雅兴,也冷却了许多。

格律诗要讲究音调、用韵、章法,其中音调最为重要。遵循章法的严格要求,写出来的诗歌韵味十足,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但是,如若为了追求格律的严谨而约束了自己的思维,甚至舍弃原诗中的精华,背离深刻的意境,那就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唐朝诗人贾岛,作诗时非常认真。有一首诗中有一对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为了确定诗句中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贾岛反复思考,在街上一边走路一边不断地念叨,结果冲撞了宰相韩愈的仪仗队。后来在韩愈的指点下最终确定用了“敲”字。从此以后,中国语言词库中增加了一个“反复推敲”的成语。可见,唐朝的文人雅士,为了创作好的诗歌也绞尽了脑汁,吃够了苦头。难怪乎有人慨叹,上乘的诗歌只能是“妙手偶得之”。

唐代诗歌,区区几十个字,要表达深刻的寓意、丰富的感情,本来就很不容易,再加上格律的苛刻要求,就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唐朝之前和之后,诗歌的格律都不像唐朝时那样苛求;现代自由诗,则更是自由奔放,有利于充分表达诗人的感情。

现代民间流行的“打油诗”、“顺口溜”,讲究押韵而不拘于句式和平仄,属于“下里巴人”档次。然而,这种大众化的民间诗歌却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诗歌形式,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出了非常重要作用。

我觉得,我们现代人在写格律诗时,应该尽可能地符合格律诗的各种要求,做到既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又有格律诗吟诵时抑扬顿挫的韵味和美感。不过,在难以完全满足格律规则的要求时,没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苛求。达不到格律诗的严格要求,仍然是诗歌。有健康向上的主题思想,又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都是好诗歌。为达到格律规则的严格要求,舍弃了诗歌中的佳句,甚至扭曲了作者要表达的原意,则反而会损害诗歌的品质。

由于地域的不同和时代的变迁,古代唐诗中有的字音已经发生了变化,按现在的发音已经不押韵,或是不合平仄要求。这些诗歌读起来已经显得生涩,由于内涵,意境,仍然是优秀在作品。我们今天也不必对此苛求。文学艺术等各领域的繁荣,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会有强大的动力和永久的生命力。诗歌也是如此。曲高和寡,格律苛刻,会束缚思维,影响到诗歌的普及推广。我们的国家如果能够多一些诗社,多一些诗歌,多一些喜欢诗歌的人,那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肯定会天天向上,我们的生活就一定更加丰富多彩。

诗词要有诗魂(即“抒情”“言志”),也要有诗味,诗魂应是第一位的。这有如我们的食物,既要有营养,也要有好的味道,营养是首要的,味道可求而不应苛求。

 我爱诗歌,它使我思绪飞扬,心情欢畅,永葆青春。年青时我爱吟诗、写诗,为的是陶冶情操,明理立志。今天我还热衷于吟诗写诗,为的是老有所乐。

我要吟诗,尽情体会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和作者一道在理想的精神世界里畅游。我要写诗,将我的内心世界在诗境中升华,与那些热爱生活、热爱诗歌的人们一道,投入大自然,弘扬真善美。

(傅荣楷  200432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