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团队协作并非美德,而是一种战略选择。”

 自我清理 2022-10-31 发布于海南

图片

观 点 / 刘向东   主 笔 / 婧娴 

如何实现团队的自组织?

一个协作良好的组织,到底什么什么样的?

上周末,组织健康专家刘向东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进化岛的闭门分享,就组织运转、招聘培育人才等等话题,解答了很多创业者伙伴们的疑惑。

今天小师妹把它整理出来,分享给你。

希望可以给你的组织管理中一点帮助。

(本文来自进化岛社群嘉宾分享)




 1 
团队协作并非美德,而是一种选择。



很多管理者都希望实现自组织,可是,到底什么才是自组织?

首先,它不等同于完全的去中心化。

不等同于松散的,合作关系。而是一种,团队更为紧密的协作。

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初创业的时候,你就像一匹领头羊,你在前头,带领着羊群跟着你跑。

到了第二阶段,你成为了中心,有了一批管理团队,他们围绕着你。日常的工作,或许他们可以应付了,可以帮你分担一些琐碎的管理工作,但是到了紧要关头,还是需要你出马。

权益有纷争了,你去调解一下。

拍板拍不下来了,你去决定一下。

哪里出问题了,你得挺身而出。

到了第三阶段,他们终于能够自成一个团队了,于是,你跳了出来,站在外边,只需要适当点拨就好。

这一阶段,就可以称为实现自组织了。

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很多组织都做不到真正的自成团队,很多管理者也无法真正的置身事外。

《团队协作五大障碍》的作者,帕特里克·兰西奥尼在另一本书《优势》中写到这样一句话,

团队协作并非美德,而是一种选择。

这是一个战略上的选择。

怎么理解呢?

一般情况下,团队有这三种进阶状态。

第一种,集体领导。打造一个管理团队,由他们负责领导。

第二种,集体决策。不是CEO单人在做决策,团队成员都有决策的权力。

第三种,集体担责。意味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就像上场参加比赛,如果比赛赢了,荣誉属于每个人,每个人都是冠军,相反如果输了,那么每个人都是输家。

我们都希望团队处于第三种状态,但事实往往与想法相悖。

于是,有的人可能会抱怨,唉,没有找到价值观相符的人。

有的人可能会说,唉,当初没工夫培养人,晚了晚了。

有的人还可能说,唉,当初说好的企业愿景呢,果然大家都是只顾及自身利益的。

真的和有没有找到理想中的人有关吗?难道员工顾及自身利益,就是种错误吗?团队没有花工夫培养人,追悔莫及,有没有补救办法呢?


 2 

现阶段在一起,就尽最大的努力。


其实,对于很多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来说,有专职的人事部门,就已经是一件奢侈无比的事情了。

你细想,

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你是不是既要跑业务,又要顾研发,还要兼职销售、客服,团队里的几个核心成员,也都是每个人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

哪有时间,坐下来,好好聊聊,什么是人才的培养。

但是,往往是最初期那些和你一起经历摸爬滚打,一路走来的人,又是实实在在被培养起来的可用之人。

是日后公司的栋梁。

这二者矛盾吗?

显然不矛盾,因为实战,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最好的培养。

至于,没找到最合适的人。

“最”这个字,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有一种魔力,趋之若鹜的魔力。

就像衣柜里永远少那么一件衣服,但实际搭配起来,也能穿搭的有声有色一样,现阶段团队里的人,对你来说,就是适合的,是能打的。

有一个概念叫做阶段性的用人。

对于管理者来说,我们并不清楚哪些人,究竟会跟我们走多远。

所以难免会有这样的顾虑,尽力培养了他们,结果分道扬镳了,很不值当。

其实,值不值得,很难界定。

在我看来,你投入了,用心去带他,就是值得的。

大多数最初加入你,都不是冲着你这家公司去的,因为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没有那么耀眼,没有那么容易被大家一眼相中。

可能他是因为信任你,加入的。

也有可能是单纯的机缘巧合,加入的。

总的来说,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干成什么。

而你,因为公司规模还很小,部门区分可能也还不明确,所以,也不知道他究竟适合什么岗位,适合做什么。

双方都在探索中。

对于员工来说,跟着你,他能不能解锁不同的新技能?

对于你来说,带着他,能不能帮你分担一个胳膊,一条腿?

这就够了。

这就是值得的。

一开始,肯定很混乱。

哪里都需要人,哪里都有漏洞。

那是因为,组织还不够严密。

而组织的严密,不是靠一下子就能设计好的。

需要一点点磨合,一点点找出明确的分工,一点点的把人放在他们合适的位置上,一点点的,也就知道了你需要什么人。

这个过程,对于你和员工来说,是一场双向奔赴,是一场互相的成全。

所以,趁着现阶段,你们在一起,就尽力培养吧,就尽力努力吧,都值得。


 3 

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CEO?


等到团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很多CEO又开始苦恼一件事情。

这家公司现在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它离了我不行,我不敢退休啊。

很焦虑。

怎么办才好?我真的就要永远在这个职位上,绑定了吗?

就像很多人也会问,组织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自组织?

这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

在我看来,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你是不是真的把CEO这个岗位,打造出来了。

很多人,很多公司中CEO这个岗位是非常模糊的。

就像一个符号,他是可以拍板的人,他是决定公司大小事情的人。出了什么事,要去找他。

可是,CEO究竟是干什么的呢?

很多公司的CEO,会身先士卒,奔波于一线忙各种事情。

哪个部门出问题,赶紧去组一个公关小组。

技术上不行了,自己去看看怎么回事。

销售业绩不好,自己出马去排放客户。

总是冲在第一线。

这没什么不好的,就像美国的送餐平台door dash的创始人自己说的,我每天都会花时间阅读用户的评论,会亲自送餐,以此来迭代产品。

对业务尽可能的熟悉,挺好。

可是,这不是CEO这个岗位的第一要务。忙于繁琐事务,会蒙蔽自己最核心的职责。

这不是一个健康的组织,一个逐步迈向集体决策、集体担责的组织,该有的状态。不然,副总裁、经理、总监,他们的决策权,如何体现?他们的责任,如何体现?

对于CEO来说,他的第一要务是,管好自己的直系下属,副总裁。

这不仅仅是团队未来发展的职责所在,也是组织未雨绸缪的关键。

很多公司出问题,往往都是在副总裁身上,从而带动了整个公司的风气不正。

而作为副总裁的直系上属,和让他和自己同频,就是CEO的任务。

大家仔细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和副总裁,一对一谈话了。

你赶忙反驳道,哪有,我们经常谈话,我们天天都见面、电话、邮件、联系,还不够了解吗?

不够。

这些基于工作的谈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对一谈话,而是大家共同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

那,什么是真正的一对一谈话呢?

我曾经参加过正面管教创办者,简·尼尔森组织的亲子教育活动,她本人是一位和蔼的英国老太太。

当时在活动上,她问了大家一个问题。

什么叫做和孩子在一起?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是和孩子一起出去玩,有的说是培孩子写作业、搭积木,还有的说,是给孩子讲故事。

听完大家的回答后,简说道,

真正的在一起,应该是听对方说话时间,要远远超过自己说话时间的。

好,现在回忆一下,

你和副总裁在一起的时候,谁说话多,谁说话少。

很多时候,可能我们不自觉地滔滔不绝,讲了指导性的话,而占掉了很多和副总裁平等探讨的时间。

管理好副总裁的第一步,从认真听他说话开始。

第二步,打造一个整体的团队。

兰西尼奥先生经常举一个例子,他说有两种团队类型,一种是高尔夫球队,一种是篮球队。

高尔夫球队,每一个人都是行业翘楚,各打各的,每个人负责一个版块,每个部分、每个事业部,大家各顾各的把工作都干好,加到一起,整家公司的业绩,也都没问题。

而篮球队,就不一样了。在球场上每个人都必须相互密切配合,场下大家要在一起训练,一起研究战术战略。

而到了比赛时,有的直接上场,有的是在边上后场,但随时随地有可能会被换上场去帮伙伴一把,去解决某个特定高的问题。

最关键的是,遇到问题时,要快速集结起来,共同面对。

也就是,我们在开头时说到的,集体担责。

这样篮球队的协作潜力,是高尔夫球队,所不能匹敌的。

作为CEO,如果想要真正实现团队的自运转,就要把一支篮球队,结结实实地打造出来。

这是第二件事情。

第三件事,真正地把公司中的会开好。

所谓,会议开得好,万事无烦恼。

首先,要明白CEO参与的会议,到底是为谁而开?

第一种是为副总裁们而开的会议。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只有在CEO的会议上,一些棘手的问题,才会有结论。

有决定,他们才能更好的去开展工作。

而只有这些副总裁、这些管理者们知道了公司的决议,才能更好的管理一线员工,而一线员工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客户,服务于市场。

所以,CEO的会是为一线员工开的,是为公司的走向开的。

第四件事,公司中那些跟人相关的,很难处理的事情,你应该责无旁贷的区处理、调和、解决。

因为这些事情往往涉及到整个公司文化的问题。

而这样的事情,就可以成为反映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典型。

你如何处理,大家都会看在眼里。

而这比你喊再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都有用。

是真正能够让那些贴在墙上的口号,落地践行的办法。


 4 

组织的基础是信任,
信任的基础是袒露弱点。


而这些方法、原则,背后更为根本的是,职场的信任。

职场信任,有别于我们日常交友中的信任产生过程,日常交友,是先有信任,然后我们才会成为朋友。

而职场中,因果关系,恰恰相反。

是先成为同事,再逐步培养信任的。

那么,如何培养呢?

方法很简单,袒露自己的脆弱。

但是,践行起来,并不容易。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所谓ego,说尊严也好,说固执也好,会不自觉的筑起一个城堡,把自己保护起来。

开会时,如果听到有什么不明白的,看看大家都没反应,那我也不说好了,不然显得我很奇怪。

这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每个人都把自己包裹的越来越厚,同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只有主动地、自发地、打破这层城墙,把真实的自己袒露出来,才能建立起信任。

就像小猫咪一样,看到喜欢的人,它会主动露出自己的肚子。

而真正的信任是,别人看到你的弱点,会主动上来搭把手,一起把事情做好。

眼里是目标,心里是整体。


最后的话

小舢板,即使再多,终究抵不过一艘航空母舰。

对一个团队来说,也是同理。

从向东老师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协作良好的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所谓“团队协作并非美德,而是一种战略选择”。

单靠道德感的约束,是松散而充满不确定的。

用机制的设计,帮助大家建立信任的环境,或许才是航母的养成之道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