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导读 ▏《运气辩证实录——跟师抄方三年心得》这么读

 风徽中医陈越 2022-10-31 发布于云南

我是2010年在烟台上大学的时候通过新浪微博认识师父的,但是迫于当时仅仅大一,对中医的很多东西完全没有概念,所以对师父在新浪微博发布的关于五运六气的内容是完全看不懂的。加上生性顽劣愚笨,大学的五年不是游山玩水,就是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吟诗作赋,并没有将心思放在医学上,更准确的说没有把心思放在五运六气的学习和研究上,直到2015年我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师父的著作《运气学实践与应用:冯献周门诊实录》出版,才再次对五运六气之学燃起激情,想拜师于师父门下,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交织,最终没有勇气去拜师,只是偶尔通过QQ或者微博请教。直到2016年我在云南昭通天源中医馆坐诊的时候,看到师父想依托当时坐诊的片仔癀国医馆培养几名青年中医,我兴奋的联系师父,师父说:“你今年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再说吧!”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放弃一切娱乐活动,准备医师资格开始,终于顺利通过考试,并于2017年三月取得医师资格证。同时看到师父在微博和QQ发布招收入室弟子三名的信息。其中一个要求是能看懂文言文,我觉得我直接说我能看懂文言文没有说服力,于是用文言文给师父写了一封自荐信。最终于2017年六月底顺利拜师于冯老师门下,开始了三年的跟师侍诊。

我跟师的第一天就随师父到开封杞县出诊,一起的还有张春杰师兄和钱园园师姐,一天出诊下来,大概百余人。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师父问我:“今天学到什么没有?”

我很实诚的说:“什么都没有学到。”我以为师父会生气,觉得这徒弟太笨了。谁知师父笑笑说:“什么都没学到就对了。”看我疑惑师父接着说:“一天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人,我没有时间给你讲怎么看,你埋头记录病历也没有时间问我,或者不敢问我,所以你不可能学到东西。”师父喝了一口酒继续说:“所以这两年我才不断提高诊费,压缩门诊量,有充足的时间带着你们一个病人一个病人的去接诊,剖析发病机制,解析临证思维。我年纪大了,看不了几年了,趁我还不糊涂,把我所学都交给你们,人生才无憾。”听完师父的这些话,我知道我遇到了明师。

跟师第一个月结束的时候,师父跟我说:“陈越,你也来了一个月了,感觉怎么样?”见我不知道师父问这句话的具体意思,师父继续说:“这一个月,我在观察你,你也在观察我,如果你觉得跟着我能学到东西,那就继续好好学,如果你觉得学不到东西,你随时可以离开!”我赶紧表示要继续跟师。师父听后才开始定跟师的要求:第一,每阅读一本书,必须写一篇读书心得,并发表在新浪博客和微信公众号;第二,每周写两篇跟诊心得;第三,每周至少写一篇验案病例分析。第一和第二师父会看,但不会提意见;验案分析师父则会逐字逐句修改。

2018年中,师父租了一套小区房,一方面给新收的学生有一个住宿、吃饭和学习的场所,并且正式成立橘杏轩——冯门中医工作室,我当时还写了一篇《橘杏轩志》,同年和上海抱朴信息公司达成合作,在大家中医APP开始线上的跟师抄方,由于钱园园师姐怀孕,这事便由我负责,实时记录病例资料,每次看诊完成立马写师父的临证思维,每一次复诊都写,目的做到实时分析,实时总结,实时查缺补漏,真正做到实录。

2019年底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2020年初我由云南返回郑州第二天开始封城,为了方便照顾师父,我搬到工作室和师父一起生活起居。师父建议我把这两年跟师抄方的内容整理一下,出一本书,全当年出师的“毕业论文”了。这便是已经出版的《运气辩证实录——跟师抄方三年心得》的由来。其实最早的书名我定的是《运气临证指南》,师父说:“你这书名定的太大了,咱这谈不上指南,只有国家能发布指南,或者像叶天士这样的大医出的书才能作为指南。咱这叫实录更合适。”其实在我心里,师父就是我的指路明灯,所以我称之为指南并不为过。师父又说:“这本书署你和小伟的名,毕竟大部分内容是你完成的。更何况我年纪大了,不需要这些虚名,而你还年轻,你有实实在在的医术,但也需要一些所谓的'虚名’的加持。”师父待我如斯,此生无憾。

下面谈一谈怎么去读这本书。

绪论部分导读





绪论部分是我结合三年的学习心得所写,大师兄刘鹏轩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其中参考了《黄帝内经》、《四圣心源》、《杂病源流犀烛》、《外经微言》、《燥气总论》等古籍以及现代医家顾植山的《疫病钩沉》、马有煜的《伤寒要旨》、方药中的《运气七篇讲解》等内容。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学术能力浅薄,有表述不当或表述不明之处可于这些著作中寻根求源。

“五运六气源流浅说”部分对于初学者需要详细阅读了解,我将五运六气的源流从理论源流和临证源流两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列举了很多五运六气方面的很多古籍和现当代的重要著作,并有简单的介绍;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概述”部分对于初学者也是必看的,对于有五运六气基础的人来说则可看可不看,这部分没有新的见解,尤其“南政”和“北政”的问题只是整理了目前主流的几种看法,还是在大师兄刘鹏轩的建议后加上的,我个人没有任何创见。

“五运六气辩证体系”部分是对跟师过程中师父不断强调的辩证的一个总结,强调了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强化了今天容易忽略的因时制宜,这三因则是建立在疾病本身的基础上的,师父称之为“多维立体辩证”,和顾植山教授提出的辨天、辨人、辨病症及司天、司人、司病症曲异而工同,建议读者可相互参照。另外,在因时辩证中,师父强调,儿科患者需要考虑出生年月的运气格局,甚至怀孕时间的运气格局;对于成人或疑难杂病,则需要重点关注发病时和病势变化时的运气格局,必要时也需要关注出生年月的运气格局。

“运气方的临床运用”和“五运六气理论是活的理论”两部分则是主要强调了五运六气的灵活运用问题,尤其是运气方不能局限于陈无择的《三因司天方》,强调凡是符合当年运气特点的方子都可以作为运气方使用。

“六气百疾”部分主要从标本中气角度去解读《伤寒杂病论》,这一部分内容是绪论部分占比最大的,但可能也是争议最多的部分,毕竟这一部分内容只是我个人的目前的一些见解,并不完善,之所以放在绪论里面,主要是希望与各位同道进行交流。且这一部分内容我写的时候一时兴起,用文言文写的,所以对于阅读文言文有障碍的人可能是一个考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