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经典】《世说新语》德行·割席分坐

 素心传统文化 2022-10-31 发布于日本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①。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捉:握;拿。掷:扔;抛。

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废:放弃;放下。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

又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用刀子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赏析】

君子的概念就是能够与世间一切庸俗的人和庸俗的行为做出区别,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的品格高尚,就是能够视金钱如瓦石,当然现代人可能很不理解,一片金叶子,捡起来也没什么啊,并不影响做人啊,怎么华歆捡起来就不君子?

其实,这是一个德操的行为,君子特有的高傲,是宁可穷困潦倒也不会斜视遗金。这不是别人看没看见的问题,不是人前君子,人后失品的伪君子所能了解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人前可以维持自己的形象,和善谦虚,然而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表现得刻薄寡恩;很多人在人前都是拾金不昧,义正辞严,爱国爱民,可是真正遇到危难之时,他却会中饱私囊,牵强附会,极度自私……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

大多数人认为,我只要不做坏人,就是好人了。你看,我从来不去害别人,从来不去做坏事,我多善良啊?可是,他们不知道,不害人,不做坏事,只能证明你不是坏人,但根本无法证明你是个好人。好人的标准是要对人,对社会,对生命都有所裨益。而君子,是好人中的好人,所以,是有着极高品格的。

华歆不能专注于读书,心有旁骛,这在一向君子的管宁眼里,是极度不可忍受的“恶行”。当然,华歆并没有害人,也没有做坏事,他只是看到门前过了一量漂亮马车,去看了看而已。可是,在管宁看来,这便是华歆心性不定,容易动摇的性格和人品,所以,他觉得华歆不是一个君子。

在《论语》中孔子常常用“君子”与“小人”来类比出世间善言仁行的标准,比如《论语宪问》中就有:“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是说,君子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向上通达于高尚的仁义道德的,而小人总在向下通达于低俗的金钱名利的。君子钦慕的永远是仁德重义的贤达人士,以及这样的行为,所以对于一些世俗浅薄的伪君子,是充满鄙视和不屑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