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例评析丨于对话中重新解读文本——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宝妞 2022-10-31 发布于河南



学科语文专业课考试日趋灵活,纵观各大院校考试真题,我们会发现,很多院校的专业课试卷都在换题型,比如去年的上海师大就出现了与往年不同的题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应对可能会出现的题型,我们又推出了“课例评析”这一专题内容。大家可以收藏文章认真阅读。也可以将文章分享给你的研友哦~

今天我们来分享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案例评析。余映潮先生在教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后,在语文界如何高效教学诗歌方面轰动一时,让单一的诗歌教学有了新的参考。

余老师这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美文联读”和“读写结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厚度,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表达经验。整堂课课堂积累丰富充实,训练活动扎实有序,课堂氛围轻松愉快。余老师这堂课的亮点毋庸置疑,但在文本解读方面是否紧扣文本,读懂作者还值得商榷。

以下主要从分析课例、文本解读入手来反思余映潮先生的这堂诗歌教学课。









课堂回顾



余映潮先生在讲《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说理诗时,把整堂课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讲解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分为诗歌吟诵、自由背读和抒发感受三个环节。启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坚强;

第二板块讲解课外诗歌宫玺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分为自由朗读和话题讨论两个环节,告诉学生对待生活要诚实、踏实;

第三部分为写作部分,要求学生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题,想一想面对重新开始的生活,你要怎么做。







作者身份虽有异,情感却如一



余映潮先生在诗歌吟诵部分,强调根据作者的身份不同而确定不同的吟诵方式和感情基调。余映潮先生把作者放在流放者的角度来劝慰、鼓励别人,要求学生以说话的方式吟诵本诗。当你面对生活的欺骗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你须要镇静!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现在的忧郁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站在劝慰者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可以读出作者的乐观,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他人的关心和劝勉。但是余映潮先生并没有升华到作者作为一个流放者的身份劝慰别人,作者本人品质的高尚———自己深陷其中,还能劝慰别人“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余映潮先生此处有点浅尝辄止。


这首诗除了站在流放者的角度来劝慰旁人以外,余映潮先生还把这首诗当作是自我内心的一个独白,在受到生活的欺骗以后,作者自己告诉自己“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要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的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自己给自己安慰,自我暗示要乐观要坚强。

余映潮先生看到了这首诗情感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深沉到慢慢明亮起来,要学生体会作者乐观坚强的心态。但余老师没有强调诗的最后一句“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最后一句是经历风雨之后见到彩虹的欣慰与轻松,是对苦难生活的感恩,今天生活的曲折会成为明天美好的回忆。

余老师没有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回味苦难,感恩苦难,没有看到作者在经历苦难之后的坦然与充实。更多地强调了这首诗中的“欺骗”,并以此为文眼展开了另外一首诗《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对待生活要诚实、要踏实。

无论这首诗是流放者对旁人的劝慰还是自我内心的独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都是不要害怕生活,要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重新定位文章主旨———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强调的是生活给你的磨难,生活让你有所负担,是生活欺骗了你,你要怎么办。与《假如你欺骗了生活》是不同的情感体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教会学生要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不要被生活所打败,任何人的生活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困难、挫折、不快才是生活的常态,生活的精彩在于不断地解决困难,为人生画上不同的色彩。

生活给你以欺骗,世界以痛吻你,你要“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以歌回报。而《假如你欺骗了生活》是一个人生活态度、道德品质的问题,这首诗告诉学生要脚踏实地地生活,要诚实地生活。


余映潮先生在写作部分忽略了让学生站在挫折的角度来思考自己要如何面对生活的困难,而是过分强调逃避生活的困难,让生活重新开头,自己重新生活。生活不是游戏,玩不下去了可以退出重来,生活只有前进键,遇上了困难,须要镇静,迎难而上。

这节课的练笔部分应该更多强调让学生积极面对困难与挫折,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让学生思考要怎样,不要怎样。帮助中学生更好地渡过学习生活中的挫折,而不是告诉他们让糟糕的生活重新开头。







学生深有感触,不能不“文”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生活学习上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与不顺,教师应该抓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对青少年引起的强烈情感共鸣,让学生“发言为文”,一吐为快,既能解决写作问题又能了解学生的身心状态。


余映潮先生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运用板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外国诗歌的教学问题,但普希金的这首诗歌不像其他诗歌运用了很多的形象(如统编版教材同时选入的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用了“树林”“荒草”“落叶”“路”等形象托物言志,阐释了作者对于人生之路的思索),也没有借景抒情,整篇文章语言直白,胸臆直抒。笔者认为运用对话教学生明白其中的哲理即可,即明白作者心中“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的豁达与乐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