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越实践】打开围墙的“公园 ”,邂逅人人可享的“文旅新空间”

 黄之中 2022-10-31 发布于上海

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这个金秋,很多市民在路过鲁迅公园时,发现围墙“不见了”,位于园内的鲁迅纪念馆与朱屺瞻艺术馆梦幻联动举办的《“城市山水有知音”主题展》引发了一波观展热潮;在奉贤新城核心地带的南上海中央公园里,被誉为“森林剧场”的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除了以丰富的特色演出吸引观众之外,一幅巨型户外涂鸦作品《涅槃凤凰》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打卡……这些在城市更新和改造中用文化赋能“公园+”的举措,不仅践行了“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理念,更是让人人可享这些与城市相融共生的文旅新空间,呼应着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让城市持续彰显美的追求、高的颜值、暖的表情,让在者舒心、来者倾心、未来者动心。

Image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表示,要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和精细化管理,依托上海深厚文化底蕴,全面实施“道路+”“公园+”“生活圈+”三大文旅工程。在推进口袋公园、袖珍广场、生态绿地、社区花园建设时,既增补城市绿色空间,更着重对所在地文化记忆进行修复,对文化符号进行提取与空间演绎,通过“文化再生”打造具有文化魅力、主客共享的文旅新空间。

营造高品质的诗意空间

纵观近年来上海文旅新空间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许多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休闲好去处都点缀在市民身边的公园里,“公园+文化”组成人们触手可及的15分钟生活圈的一部分。

Image

朱屺瞻艺术馆,地处百年鲁迅公园的一隅,正门开在欧阳路上,周围是民居。打开围墙的鲁迅公园,让这家“公园里的美术馆”,以透视的视角展现在市民面前。结合鲁迅公园围墙改造,建成27年的朱屺瞻艺术馆以“公园+”和“社区+”理念完成了微改造,进一步营造高品质艺术氛围,在公众参与中不断丰厚“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在经过微改造之后,朱屺瞻艺术馆一楼展厅贴近公园的墙体被通透的落地窗取代,让看画的人与观景的人互为风景,也容易吸引园中人走进馆中。而窗旁的墙体被涂成绿色,意在将公园的绿意延伸进来,又与展厅中的水墨画呼应,增强了展、馆、园的互动,带来更有趣的观展体验。从艺术馆拾级而下,公园美景一览无余。朱屺瞻先生雕像位于艺术馆门口的梅林中。树影斑驳间,先生雕像的神态活灵活现,只见他戴着眼镜、微笑地捧着画笔,好似在静静地等待观众前来参观艺术馆。

Image

如今,“破墙”的鲁迅公园,环抱上海鲁迅纪念馆、朱屺瞻艺术馆,形成首尾环包的文化场域,不仅营造出高品质的诗意空间,也再次让“公园+艺术场馆”焕发出人民城市的魅力。

10月30日刚刚于朱屺瞻艺术馆落幕的《“城市山水有知音”主题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和探索。这个展览集合了鲁迅纪念馆和朱屺瞻艺术馆的馆藏资源,将鲁迅公园中的这两处艺术场馆进行空间链接,以更开放的艺术方式和交流视角,带人们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唱和。

Image

“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鲁迅公园里还有朱屺瞻艺术馆,今天有机会能够走进来,并且同时欣赏到两馆的藏品,真是让人一饱眼福。”观众李小姐告诉记者。

这种空间上的链接与艺术上的对话,让公园里的艺术场馆成为“无墙的美术馆”,也让人们感受到城市风景线的生机活力。

赋能无边界的城市客厅

城市学家简·雅各布斯在她的城市规划学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说过,公园绿地和城市开放空间并不是当然的活力场所,周边应与其他功能设施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公共场所的价值。

截至2021年底,上海各类公园已达532座;今年年底,上海全市城乡公园数量有望达到650座以上;到2025年,公园数量将达到1000座以上。

中山公园拆掉了围墙,与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段连成一片;复兴公园、鲁迅公园、静安雕塑公园等接连拆除部分或全部围墙,向市民开放。城市空间不断打开,并得以延伸,使公园成为便捷可及的“城市客厅”,这也正是上海“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最生动注脚。

Image

很多人第一次走进奉贤新城时,都会忍不住对这片城市中的森林惊叹不已。在寸土寸金的新城核心地带,却为市民留有如此大一片“可穿行的绿洲”。位于奉贤新城的“上海之鱼”由年丰公园、雕塑公园、泡泡公园、青年艺术公园、上海之鱼湖心岛公园、龙潭公园等公园覆盖组成。奉贤今年还新打造了南上海中央公园,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现在已建成的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以及周边即将建设的言子书院、落英缤纷等文化设施,都让中央公园更具文化底蕴。

上海之鱼、南上海中央公园以及置身其中的奉贤博物馆、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已成功举办《“古蜀之光”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大展》《大爱守望·2021上海国际纸艺术双年展》《奉贤的日子·花开的样子》音乐会以及上海国际花展奉贤展等系列活动。此前一票难求的《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也成为今年7月至9月沪上人气最旺的文化盛事之一。

Image

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这座位于森林中的剧院,不仅有高质量的演出活动,还经常举办各类丰富的户外文艺活动,比如游艺市集、露台电影、音乐驻唱等。最近,作为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三周年的特别策划,一幅16米高、12.5米宽的巨型户外涂鸦作品《涅槃凤凰》惊艳亮相,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之一。

丰富城市软实力的内涵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每个城市不仅应该有引以为傲的硬件设施,更应该通过城市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内涵的不断丰富,来展现内在的风范和气质。

有专家指出,公园也是传承城市文脉和展示城市精神的载体。更多公园内的高品质文旅新空间可以肩负起引导和培养一座城市新的人文气质的使命。通过文化赋能“公园+”,可以让“城市客厅”更添人文气息,提升城市人文体验的美誉度,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城市软实力的内涵。

Image

一百多年前,彼时中山公园还叫兆丰公园,上海就引入了当时流行于欧洲的星期天露天音乐会,由此与世界古典乐界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如今,“到中山公园听肖邦”已融入城市生活,成为上海市民享受古典音乐的一种方式。今年11月,在宜人的秋色中,打开围墙的中山公园即将迎来2022虹桥国际草地音乐节,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丰富、多元的公共文化产品。

除了家门口的公园之外,在郊野公园里,越来越多的文旅新空间让“城市后花园”更有温度、更具风情。

今年国庆假期,在嘉北郊野公园的稻田里,响起了钢琴的旋律。“稻之韵,童之梦”青少年钢琴大赛决赛奏响了金秋的第一篇乐章。小选手们在大自然的舞台上尽情挥洒,音乐声或激昂或悠扬,或活泼或浪漫。在此弹奏的小选手们也十分激动,流淌的琴音与翻滚的稻浪,让他们获得了一次特别的体验。

Image

这场钢琴比赛是“我嘉·秀空间”挂牌嘉北郊野公园后的首场活动。“我嘉·秀空间”项目于2021年启动,是嘉定创新公共文化空间的又一次积极尝试。该项目以创新形式盘活各类百姓身边的“存量空间”,甄选了一批环境优质、服务高效、口碑优良的场地。再由区文旅局将好演出、好展览、好讲座,送进这些由社会运营的公益性文化空间。

“在这里,不仅能看到优美的城市自然风光,还能感悟城市与人、城市与生活、城市与时代的关系,也会让我对这座城市产生更多的归属感。”中山公园里,一位市民眺望着不远处的苏州河,情不自禁地如此感慨。

编辑:刘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