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剧皇后武俊英的故事

 翔山 2022-10-31 发布于山西

作者:冯建国

在整个蒲剧界,武俊英的艺术成就很高,这是大家公认有目共睹的,单就一个“俊英腔”就让许多人望尘莫及,人们对她都很尊重。不过我和俊英的认识却应了中国一句俗语:不打不相识。大约是在她筹划从艺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前的一个午后,我正在工作室里伏案写作,一阵敲门声后进来几个人。我抬头看去,来人多是文化界的,书法摄影的都有,领头的是时任市文联副主席畅民。畅民是兄弟级的老朋友,虽然小我几岁,但他的书法、篆刻、摄影功底都非常了得,人又朴实厚道,我非常敬重他。当落座、倒茶、寒暄几句后,畅民指着俊英介绍说,这是市蒲剧团武俊英团长,想必你是知道的。

蒲剧皇后武俊英的故事

我微微一笑,心里话,当然知道!尽管我与俊英没有正面接触过,但她是赫赫有名的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全国金唱片奖戏曲界的第一名、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五大代表,并且独创了蒲剧界的“俊英腔”,戏迷朋友称她是“蒲剧皇后”,这么声名显赫的艺术家,我怎么能够会不知道呢?不过接下来的一幕,却让大家都始料不及,也让我至今心有所惭。那几天市电视台和报纸上,都播放和刊登俊英给环卫工人送饺子的画面和图片,我就这件事说了一句:以俊英这样的身份,不应该去作秀。旁边一位来人说道,武团长没有作秀的,她就是给环卫工人送饺子呀,我们都在场的。我接着又说了一句:天天都送吗?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

不过俊英的涵养力极强,尽管当时的场面十分难堪,她却始终面带笑容不露声色,而是很得体地给我留下一些她的从艺资料和戏曲作品光盘,临出门时微微一笑,说了一句:“与冯局初次见面,不好意思,打扰了,请原谅。”看得出来俊英是发自内心的诚恳,丝毫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样子。只是她的这份虚怀大度,反而让我的内心隐隐感到不安,下意识地想起我们乡下的那句俚语来:“好人不拒上门客。”他们的悻悻离去,让我一直为自己的失礼行为犯嘀咕,一晚上也为之惴惴不安。没想到次日早上,畅民却来了电话,叫了一句冯哥,说昨天人家武团长是慕名而去,想请你写篇评论的文章,没想到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没等我回话,畅民又接着说,武团长今天想在家里接待咱们,消除一下不必要的误解,你看方便吗?我当即满口答应下来。也就 是那一次,我对俊英有了最初的认识,也是最深刻最朴素的印象:俊英真正是一个艺术修养很高,为人处事没有架子的人。那天听说我的到来,俊英早早就站在大门口,水果茶水也是摆得满满当当的。我们坐在客厅,东一句西一句拉家常式的聊着,聊她在家做家务的情景,聊她从艺的经历,聊她和周围邻居亲戚朋友的关系,很随意地聊到婆媳关系上面来。原来在公公婆婆上了年纪时,俊英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嘘寒问暖,端水送饭,关系十分融洽。在婆婆90多岁的时候,有一次大病后卧床不起,不慎发生便秘的现象,俊英亲自动手将粪便抠了出来……就凭这一点,我对俊英肃然起敬,一个能对公公婆婆这样孝敬的人,一定是一个充满爱心和善良的人。

蒲剧皇后武俊英的故事

俊英出生在新绛县三泉村,自幼酷爱戏曲的她,12岁时考上了新绛县蒲剧团,师从一代名伶“筱兰香”,从此蒲剧艺术就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无时不刻地流淌在浑身的血液里……有人说武俊英得益于天生的一副好嗓子,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历史上那些天才神童最后一事无成的不在少数。尽管俊英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她却从不懈怠,一生中作功练嗓子几乎到了着魔的地步。也许正是她这样执着和不懈的努力,才得以创造出那“行腔运字抑扬顿挫、婉转回旋,声腔色彩富有浓淡相兼的情韵美,使传统的蒲剧唱腔进入一个现代审美意识崭新境界”的独特唱腔,得到戏剧专家给予“蒲剧旦角的唱腔至今没有超过武俊英”和“独占蒲苑第一腔”的极高评价。

俊英的丈夫卫先生,也是一位极具热情的人,他是拉板胡出身,后因手指积劳成疾曲折变形,才转行做了行政管理工作,十分健谈。我们信马由缰海阔天空聊了许多,俊英两口子的随和,让我对艺术家有了一种全新的认知:并非所有的艺术家都像某些冰美人那样趾高气扬,目空一切。那天俊英还领着我们观看了她的画作室和直播间,讲述她退休后的愉快生活。就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院子里不时有人说说笑笑进进出出,极随意的样子。俊英告诉我,这些都是她的戏迷朋友们,平日里也都是这样,来去自如像自己的家似的。正说话间又进来一对夫妻,是盐湖区戏迷协会主席,与俊英寒暄了两句便直接去了厨房,只听得刀剁肉馅的声音响起。俊英告诉我们说,你们随意聊聊吧,我和他们给咱包饺子去,一副随和的样子。

蒲剧皇后武俊英的故事

即将午饭时分,又来了一位王姓戏迷,临猗人,搞文字的,做过记者,属于俊英的铁粉,是来送一份他写的关于俊英从艺五十周年的纪念文章。他告诉我说,在老百姓心目中,武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根本不像一个闻名遐迩的大名人。他说他喜欢武老师的唱腔,更喜欢武老师的为人,只要俊英到临猗演出他都会赶过去,几十年如一日。先是骑自行车,后来骑摩托车,风雨无阻,一来二去就和武老师熟识了。

一次俊英在他的邻村演出,有一位卧床多年的老人想见见俊英,托他请俊英到家里去。俊英二话没说,演出刚结束顾不上卸妆,就叫上拉板胡的丈夫,买了几样营养品,连夜赶到那位老人的病床前,一连唱了《苏三起解》和《送女》几个段子。临分别时,老人拉住俊英的手,哆哆嗦嗦地说道:“俊英呀,我只说这辈子看不上你的戏了,没想到你会到我家里来,这下子我就是死了也没什么遗憾啦。”这话说得俊英的眼泪,哗啦啦脱眶流了下来。

俊英的精神让我感动,什么是人民艺术家呢?就是热爱人民也受人民热爱的艺术家们。自那以后,我与俊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们古运新城文化联谊会有什么公益活动,俊英每次都有求必应,不论在在田间地头,还是村庄巷道,她都会郑重其事精彩亮相,毫不保留地演唱几段,就像一枝散发着淡雅清香而朴素绽放的腊梅花,开放在田间乡野,开放在戏迷朋友的心头里。前年的一天,我和俊英一行人去观赏临猗三管银杏源。只见秋色风光,满树黄叶,天地间异常的美丽。在这广阔的田野上,年过花甲的俊英,竟然也像一只放飞的小鸟,坐在银杏源创始人卓晋刚的蹦蹦车上,来回穿行在银杏树行里面。

蒲剧皇后武俊英的故事

当俊英被游客认出来后,很快聚拢下许多人,大家守在那里,希望能听俊英的演唱。俊英也不推辞,稍微着了一下妆,便站在三轮车上唱了起来。人越聚越多,掌声也越来越响……等人们离去后,她却有些遗憾,说当时仓促了一些,妆没有画好,服装也不整齐,架子抖不起来,而且也没有音响设备,影响演出效果。这就是武俊英,无时无刻将观众视为上帝。她时常告诉自己,生活中可以邋遢一些,但舞台上绝不能,只要演出就必须认真对待,因为那是对观众的态度问题。如此,我读懂了俊英为什么会被称为没有架子的人民艺术家,是因为她心中装着神圣的观众,装着至高无上的蒲剧艺术。

我曾开玩笑地对她说道,人们都说你“没架子”的,看来也并不全对。她爽朗地笑道:“我们作为一名演员,戏是给观众演的,人是给自己做的。所以在台上演戏必须有架子,一招一式,一字一腔,一板一眼,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兰花指,都必须装腔作势,抖好架子,才能让剧情恰到好处。万万不能随心所欲,虚拟应付,那样子就是对艺术的亵渎,对观众的失敬。当然在平时做人的时候,切不可揣着架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那样就会脱离人民,艺术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束之高阁的海市蜃楼。”这话很接地气。事实上演员们在台上表演时赢得排山倒海式的热烈掌声,只是观众对戏剧角色或演员的艺术水平的评价,并非是对他本人人品的拳拳肯定。

蒲剧皇后武俊英的故事

与俊英交往几年来,她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人品好,口碑好。我很庆幸那次的不打不相识,也许正是由于最初尴尬境地的铺垫,才会有后来开怀畅谈的跟进,这大约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在最近的一个饭局上,一位摄影的朋友告诉我,当初让俊英为环卫工人送饺子的公益活动就是他策划的。我笑着对他说,看来还应该敬你一杯酒哩。如今过去几年了,俊英每每提起最初认识的场景,依然是津津乐道,说这也许就是一种缘分吧。是的,回想我们人生一路走来,有的人素昧平生,却会一见如故;有的人相伴数年,却是形同陌路。写到这里,我又想到那句“不打不相识”的老话来……

声明: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