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武帝的轮台罪己大家真的读懂了吗?除了忏悔,更多的是埋下伏笔

 老易说史 2022-10-31 发布于湖南

汉武帝被誉为“千古一帝”,身上从来不缺乏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地方。但是从人性逻辑的角度出发,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血性到了极致、权谋到了极致、冷酷到了极致、多变到了极致、幸运到了极致……他用他极致的一生为华夏这片土地和华夏民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正是因为汉武帝身上充斥着种复杂多变性和极端矛盾性,导致很多人在解读汉武帝的一些行为逻辑时候,总会容易有点捉摸不定。

他一生穷兵黩武,却在晚年来了一个轮台罪己诏;他六亲不认地逼死爱子刘据,却立马又在来年建立了思子宫;他临终前把江山托付给幼子刘弗陵,却又绝情寡义地把钩弋夫人赐死……种种匪夷所思的操作让人感觉这是一个谜一样的男人。

今天,我们重点来剖析一下他的轮台罪己诏背后的逻辑,看看汉武帝不惜以皇帝之尊向天下人忏悔的背后究竟在想什么?抑或是他真的就是在临终前良心发现,觉得自己有愧于天下苍生?

轮台罪己的历史背景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有趣,大家明明知道它是无法假设的,但依然忍不住去假设。假设汉武帝如果少活了十来年,我相信大汉的历史会进入一个新的画面,汉武帝的历史形象和地位也会再度拔高一大截。

可惜的是,汉武帝偏偏是中国古代特别能活的一位皇帝,在其执政的最后十年,局势和心态的双重刺激下,汉武帝终究还是失控了。

先来看看汉武帝最后十年,西汉发生的一些大事件吧:

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征匈奴不利,名将李陵投降匈奴。关东发生大暴动,汉武帝采取了血腥镇压。

前98年,天下大旱。

前97年春,汉武帝为了找回前一年征匈奴不利的面子,再次派出李广利率领七万骑兵、十三万步兵去找匈奴麻烦,结果依然是劳师动众后一无所得。

前95年,天下再次大旱。

前92年,天下又一次大旱。

至此,大汉人民已经在汉武帝那嗷嗷叫的口号下玩命折腾了近半个世纪了,事实上,又有哪个国家和民族经得起这么高强度、长时间的折腾呢?更何况,还是在天灾连连的情况下!所以,汉武帝晚年的大汉王朝的实际情况就是,各地流民四起,天下户口减半。酷吏当道,流贼横行,天怒人怨!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大汉百姓,你会怎么想?是不是民心思安?希望有一个不折腾的好领导来带领大家重新奔赴新的生活?

但是,如果你是汉武帝,你又会怎么想?是不是想方设法要保证大汉王朝在自己手里不崩盘?是不是要竭尽全力去维护自己的一世英名?

所以,在这种日益尖锐的矛盾刺激下,汉武帝和刘据这对原本父慈子孝的父子被推向你死我活的对立面。越来越多的渴望稳定的政治力量和民心聚集在了一向“厚重好静”的太子刘据身边,而一心想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汉武帝必须以高压政策压倒所有可能破坏自己的政策方针以及历史形象的因素。

尽管汉武帝知道自己爱子刘据的治国思路是对的,这从他当年和卫青的谈话之中就足以窥见一斑。但是,亲爱的孩子,现在还不到一展抱负的时候,我的人生我作主,我绝不允许任何人在我有生之年给我投否决票,我知道只要你一上台,就必将身不由己地来否定我,所以,我必须趁早把你给清除了。

究竟是千古一帝的开拓者还是穷兵黩武的破坏者,汉武帝还想赌最后一把。因为随着各种不利的政治因素逐渐爆发,越来越多的反对势力开始团结在太子周围了,他也不清楚太子继位后,会不会牺牲自己这个父亲的政治名声去换取形势的稳定?

所以,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乱”就此产生了。“巫蛊之乱”逼得无路可走的刘据母子只能发动政变夺权,奈何这一切本就在汉武帝的设计之中,焉能成功?刘据政变仅仅进行了9天,就被一直躲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给平定了。

汉武帝重回长安后,第一件事便是下达谕旨:收回皇后的印玺和绶带。卫子夫不愿受辱,自缢身亡了。

然后,汉武帝把一支置身事外的北军护军使者司令任安给腰斩了,因为他认为这种墙头草留着也挺没劲的。

至于太子的那些门客,一个都别想跑,一律处死;凡是跟随刘据发兵谋反的,一律灭族;各级官吏和兵卒凡非出于本心,而被刘据挟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

总而言之,只要是掺和了太子兵变的,全都没得跑了。也就是说,汉武帝趁着太子谋反一事,把太子一党彻底地连根拔除。

太子的妻子史良娣、长子刘进等家眷皆在长安被杀,而太子刘据本人最后也因为潜逃无路,在地方官兵的围捕下闭门自缢了,两个随逃的皇孙一同遇害。

汉武帝就这样把自己培养了几十年的爱子给彻底铲除了。不是他认为刘据的行为和思路有什么不对,而是他为了保全的千古盛名一定要牺牲这个无辜的孩子。

汉武帝是复杂的,但他似乎没办法。因为他想要的东西太多了。即便从一开始就知道太子刘据那种仁政思想是对的,但是他已经回不了头了。最后这几年,自己的好运气用光了,大汉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了,整个国家确实需要调整政策了,但是,我自己的脸只能我自己来打,所以,必须要把准备打我脸的你牺牲了。

牺牲掉自己最器重的儿子之后,汉武帝的下一步是干什么呢?自然是平反!我之所以会清洗自己的孩子,完全是因为轻信了小人之言,是有一些坏家伙在挑拨我们父子之情!

为什么汉武帝这么急着要给太子刘据平反呢?因为他一直都觉得太子刘据是对的,整个国家的治理最后还是要回到刘据的频道中去,不重新把刘据的形象树立起来,今后国家政策就没有转向的余地了。谁敢去执行一个“反动派”的执政思路?

其实,早在刘据兵败逃亡还未死时,就有一个名叫令狐茂的明白人上书汉武帝,把汉武帝藏在心里的明白话都说出来了。

令狐茂上书的内容大致为:1、江充本是一个市井奴才,他纠集奸邪小人行挑拨离间之事,就是要使你们爷俩闹矛盾;2、太子被陷害之后,无处伸冤,逼不得已才盗用陛下的部队,这不是造反,而是力求自保;3、陛下您宁可相信江充那样的小人,也不愿相信自己的儿子,对太子发雷霆之怒,兴通缉之罪,这让有识之士都不敢张口说话了;4、希望陛下早日回心转意,把太子迎接归朝;5、我是出于忠臣的本分冒死直谏,您要是想杀我,我就在建章宫外等着。

这要是平时,就凭这篇折子,令狐茂死十次估计都不够。但是,这次一向喜欢大发雷霆的汉武帝却是十分艺术地选择了沉默。

令狐茂在折子里说的那些东西,他心里清楚得很,也是他未来需要的言论或者是台阶吧。所以,他一反常态地对令狐茂选择了包容,因为他要是把令狐茂怎么滴了,以后就不会有人上这种折子了,他就没法在这件事情上找台阶下了。令狐茂提供的这个台阶多好,都是江充那样的小人在作祟。

但汉武帝为什么不直接表态认可令狐茂的折子呢?就坡下驴就把平反工作推下去呀!怪只怪令狐茂这篇折子上早了,太子刘据还没死,汉武帝还没有彻底实现自己的目的,他没法表态。

等到太子的死讯传来之后,汉武帝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开启他的下一步计划了。

首先便是下令,“巫蛊之乱”的各种罪证调查要重新来过,并十分“神奇”地发现原来的很多罪证都是人为捏造的。

所以,当年借助“巫蛊之乱”大肆陷害他人的那帮人成了新的罪犯,也就不知道因为“巫蛊之乱”而丧生的那几万人知道剧情反转得这么快,在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总是有一些人善于从领导的行为和态度变化之中发现机遇,这时,一个名叫做田千秋(守卫汉高祖祭庙的郎官)的人赶紧上书给汉武帝为太子刘据鸣冤,说刘据擅自动用父亲的军队,确实应该受到鞭打。您作为天子的儿子,误杀了人,这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并说这是在梦中,一位白发老翁教他这么说的。

汉武帝一听,这个给祖宗守灵的人实在太会来事了,便说:“我们父子之间的事,外人本不应该插言,难得你知道我们父子完全是因为误会,这肯定是高祖皇帝的神灵派你过来指导我的,所以你来担任我的辅佐大臣吧。”

事情准备得差不多了,汉武帝先是任命及时给自己递楼梯的田千秋为大鸿胪,同时,下令将江充满门抄斩,将挑拨的宦官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把所有逼死太子的人全都满门抄斩。叫你们这帮小人害死朕的爱子,朕全弄死你们,好让天下人知道是谁错了。

汉武帝后来为了寄托对爱子的思念,还特意修了一座思子宫,后来又在刘据丧命的湖县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

汉武帝这一连串的行为艺术,其实就是在告诉世人,刘据这孩子确实是被冤枉的,但是人是我要杀的,锅必须由那些沦为棋子的小人来背。

汉武帝这种权谋套路确实是玩得相当溜,只不过代价实在太大,整个巫蛊之乱,最终受牵连者达到了惊人的四十万之众。太子刘据确实是冤死了,但冤死的又何止他一个?江充、苏文、丞相刘屈氂等人不都是棋子吗?

太子刘据死后,李广利觉得自己的外甥昌邑王有机会成为帝国接班人了,便和自己的儿女亲家丞相刘屈氂密谋联手将昌邑王推向太子之位。结果不出意料地被汉武帝将刘屈氂给灭了,李广利有家难回,便投降了匈奴,却最终在匈奴也不得善终。

巫蛊之乱两年后、李广利降匈奴一年后的前89年,桑弘羊等人上奏,建议派士卒到西域轮台去戍边屯田,加强西域控制。令人意外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大兴武力一辈子的汉武帝第一次在国防开支上投了否定票。

随后武帝下达了历史上著名的“轮台罪己诏”,具体内容就不一一介绍了,大意就是认识到了自己多年来的穷兵黩武对天下伤害极大,内心挺后悔的,今后禁止苛税与暴政,休养生息吧。

上述便是“轮台罪己诏”诞生的背景和过程,背后全是一些细思极恐的东西,值得大家反复品味!

汉武帝为什么要进行轮台罪己?

其实我们仔细去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和他太爷爷刘邦的“白马之盟”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自己的身后事定调。

“白马之盟”是和军功集团约定,以后要和老刘家一条心;“轮台罪己诏”是宣告他汉武帝折腾过度了,大家对他们老刘家若有不满,全由他一个人承担罪名了,以后要紧密团结在他们老刘家新一代领导人周围,好好过日子。

只有读懂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读懂汉武帝进行“轮台罪己诏”的真正用意!否则,汉武帝这个人的行为逻辑是没有办法自洽的。首先,他不是一个轻易服输、敢于认错的人;其次,他完全没有必要在晚年逼死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几十年的理想接班人之后,再来向天下人认错。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临天下却颁发“罪己诏”的人,这也为他后世的君王秀了一个艺术范的操作模板。不顾一切地折腾一辈子,到了临近生命终点的时候,再广而告之地来一句“我错了”,后世的老百姓的在享受后世的君主各种恩典之后,只会记得他那“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壮志和千秋伟业,而选择性地遗忘那某一段时期内的血流成河、民不聊生。

汉武帝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其实还是那句老话,就是性格决定命运。恰如他出生时自带的传奇色彩,汉武帝的性格过于炙热,他要燃烧他所能接触的一切人和事。

对匈奴如此,对西域如此,对南越如此,对巴蜀也是如此,只要是谁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却不乖乖叫他一声大爷的,他必须想尽办法把人家弄服或者弄死。

对皇权如此,对相权如此,对皇室如此,对外戚也是如此,不管是谁,都必须要我刘彻一个人说了算,任何反对的意见或者犹豫的态度,那都必须给我消失。

汉武帝为什么会存在千古争议?因为他这个人身上的毁灭意识太强了。即便他打下中国最大的疆域,也打出了中华民族最硬的骨气,但这背后沉重的代价,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去思考,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这位爷其实在晚年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自己作过头了,国库打空了、民心打没了,酷吏横行、民不聊生,甚至还隐隐出现了众叛亲离的迹象,汉武帝开始害怕了,害怕岌岌可危的大汉王朝在自己手里崩盘了,那样他折腾一辈子所建立的功勋将和后世隋炀帝一样灰飞烟灭,历史只会把他定格在“暴君”、“败家子”这样的耻辱柱上。

所以,汉武帝退无可退,他必须要趁着自己最后一口气去走完自己霸道人生的最后一步,即便是自己最心爱的儿子只是有可能威胁自己的统治,即便太子要走的路是大汉王朝将来必须要走的路,那也不行,也必须忍痛地将其铲除。

其实汉武帝是相当幸运的,历史上像他这么折腾一辈子还能顺利完成王朝过渡的,只有他和乾隆两个人,但乾隆主要是花天酒地,不像他这么持续几十年大兴刀兵。

就跟搞摇滚音乐一样,汉武帝飙高音飙到了破音的边缘好在最终还是堪堪地稳住了,没有破音。

有人会疑问,既然汉武帝感觉自己折腾过度了,大汉王朝需要进入一个休养生息的状态,那留着太子刘据不正好吗?为什么要在临死之前打掉太子党呢?

这其实是汉武帝的权力心魔所导致的,看着太子刘据在特殊形势下集结的势力越来越大,民心也越来越倾向于他,他害怕等不到自己寿终正寝的那一天,自己就要被迫让出皇位,然后刘据上位之后,迫于形势对其执政的种种举措采取彻底的修正主义。那他就是活着被打脸了,他的历史地位将会下降一大截。你都被迫下位了,你还谈什么你是“千古一帝”?

所以,汉武帝必须狠心地逼死政治正确的太子刘据,然后又借“受到奸人蒙蔽”的理由,迅速替太子平反,为自己的接班人休养生息埋下伏笔。

我杀了太子是我老糊涂了,不代表太子原来主张的那一套仁政思想不对,你们后来者依然要按照太子的既定路线走下去,当然,这必须要等我走了之后。

又有人会疑惑,既然汉武帝狠心把太子刘据端掉了,就是为了自己能体面地自然归去,为什么到了去世的前一年还要来一个“轮台罪己诏”呢?这不是在揭自己的伤疤吗?

这其实说明汉武帝一直揣着个明白装糊涂,他知道大汉王朝的出路在哪里,如果按照他那种搞法继续搞下去,前朝秦朝就是大汉王朝的最终下场,这是难以避免的,也是肉眼可见的。所以,他必须强行给后来的接班人定调,我那种搞法不对,你们千万不能学,你们要安安心心地过日子,少惹事、少折腾,我已经用我的忏悔帮你们试过对错了。

他这么来一个“轮台罪己诏”,谁还敢提“继续折腾”的事?新一届领导班子不只能按照他的临终指示,踏踏实实地过日子?谁再敢煽风点火谁就是反革命!这既是为他的接班人指明了方向,也是为他清除了某些障碍。免得到时候有人打着他的名义和接班的刘弗陵政府唱反调。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聪明的朋友开始明白汉武帝这个人的权谋之术有多么深邃了。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个火一样的男人一旦下定了决心,行事是多么狠决了。

汉武帝轮台罪己的现实思考

汉武帝轮台罪己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之中也比比皆是。比如一个强硬一辈子的家长晚年向子女认错,比如一个霸道总裁在卸任之前感觉对不住全体员工……

所以,认真梳理和反思一下类似的逻辑,其实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强悍一辈子的人正常情况下是听不进意见的,意见正确不正确不重要,重要的是符合不符合他的心意。所以,我们遇到这类人,千万不要想着去说服他、劝导他。

当然,他们听不进意见,并不代表他们分不出好赖,而是他们的秉性决定了他们一定会一条道走到黑。

他们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主动低头?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他们感觉到了穷途末路而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所以强硬的父母只会在孩子的能量超出他们的掌控时才会主动低头;所以霸道总裁只要在他即将卸任、无法再管理那些员工的时候才会感觉自己做得不好。

而且这样的人身上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即便现实证明他做错了什么,那么这种错误也只能留给他自己来承认,别人谁说他错了,他一定会跟别人急眼的。自己打脸不痛,别人打脸太伤面子了。

那么,慢慢延伸到了一个终极问题,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人,应该怎样与其相处呢?

如果我们遇到的是汉武帝那样具有绝对掌控能力的人,就不要多想了,赶紧认命吧!越是挣扎越会死得早、死得惨。你唯一的出路就是祈祷上天赶快把他带走,等待是唯一的机会。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躲得越远越好。

如果我们遇到的只是和汉武帝性格类似的人,但并没有绝对的能力能掌控你的命运。那么,就有两条路可以供大家选择,一是趁早与之决裂,一是厚积薄发尽快超越他。

前者可能会让你短时间经受更多、更大的痛苦,但是只要能彻底摆脱这种人,你的人生赛道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后者可能要求你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各种忍辱负重、谨小慎微,但只有你积累的能量超过这种人了,将会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千万不要盲目地顺应、猜测,这种人的心思其实就只有一种——他怎么样才会满意,你觉得你每次都猜得中吗?你觉得你有机会一直猜下去吗?

别的不说,看看汉武帝身边的人,有几个不是活得战战兢兢的?

末了,只想说一句,历史往往是不忍细究的。因为历史就是人性的反复推演,看到了人性身处,很多事情都是细思极恐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