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感悟荟萃:《父母自己的过度担忧,反而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快乐飞翔书馆 2022-11-01 发布于北京

当孩子想尝试时:你是包办代替,还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孩子想要拿远处的玩具,父母看懂了他的意图,二话不说,疾走几步,把玩具拿给了孩子。

孩子想要接杯水喝,父母怕烫着他,慌忙帮孩子接好水。

孩子想要骑自行车,父母怕他摔倒受伤,一直寸步不离地扶着他,跟着他。

结果,孩子越长越大,胆子却越来越小,人也越来越懒。

父母越强大,孩子越弱小。

因为,父母打断的不止是孩子的探索之路,更是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孩子面对挫折和挑战时的自信程度。”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习得的过程,父母的过度担心,过度包办恰恰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阻力。

人们并非被不利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而是被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观念搞得心烦意乱,人们带着这些想法,就会产生不健康的负面情绪,如暴怒、焦虑和生气。孩子成长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各种问题。

我们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决定着孩子心灵的温度,决定着他的成长过程是阳光还是黯淡。

拥有松弛感的父母,家庭是温暖的,孩子是幸福的。

所以,我们不妨松松神经、修炼心态,先努力成为一个温暖有力量的父母,再用自己身上的光照亮孩子的路。

当孩子和你沟通时:你是说教,还是轻松快乐地闲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很多父母会很苦恼:为什么我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

可孩子却在抱怨,自己的父母是一个“聊天终结者”。

不管你说什么话题,他们总能想尽办法地教育你几句:

“我跟我妈说,今天我们班有两个同学打架,我妈说,操这闲心不如把学习搞搞好。”


“我跟我妈说,我考试没考好,我妈说,娱乐丧志知道吗?整天就知道瞎玩,能考好才怪呢。”

“我问我爸,为什么蚂蚁会认路?我爸踢我一脚说,你怎么那么多事?”当我们和孩子的聊天对话里充满了命令式、教导式的语言,孩子就离我们越来越远。

超级学霸史恺昇有一个特别会聊天的爸爸。

他的爸爸从来不会刻意地教导他,而是喜欢通过聊天的方式慢慢引导他。

爸爸能从一个小瓶盖说到圆周率;

能从弹珠上教会他4×5和5×4的真正意义;

能从外星人的手指说到十进制和二进制的优势。

爸爸还经常开车带他去各个地方,一路上跟他讨论各种问题,不管他说得对还是错,爸爸都不会批评他,而是鼓励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他跟爸爸就像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我们不妨也向这位爸爸学习,放下父母架子,放弃评价和说教,蹲下来,像同龄人似的跟孩子平等地沟通,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孩子。

如此,我们才能给孩子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氛围,滋养孩子的一生。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你是由衷地赞美,还是故意泼冷水。我最讨厌父母说“别骄傲”这三个字了。

每当我考出好成绩,跟妈妈报喜时,妈妈都会给我泼冷水:

“别骄傲,虽然你这次有进步,但离优秀还差得远呢,你看看人家……”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真正能让孩子勇敢、上进的也从来不是打压,而是父母由衷的肯定。

孩子需要我们的肯定和赞美,为他筑起自信的长堤,需要我们的宽容和鼓励给他们注入克服万难的勇气和力量。

只要你的一句赞美,孩子就能勇往直前。

你越是不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偏要干什么。你越是批评孩子,孩子越是不听话。

与其让怒火吓坏孩子,不如轻轻责人,重重责事,做一个温和而坚定的家长。

真正的松弛感,就是小题不大做。

只有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弄清孩子为什么说谎,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到孩子。

刺骨的寒风只会让行人把外衣越裹越紧,温暖的春风才能让行人主动脱下外衣。

当孩子身上出现问题,我们与其情绪激动地呵斥打骂,不如淡定从容地用爱感化。

只有先让孩子感受到爱,孩子才会如你所愿地从善向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