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籍载桂林兴安县

 荷香月暖 2022-11-01 发布于广西
古籍
共找到 670 处第頁下一頁
维基 类书类

卷一百八十五

宗天启三年,兴安产芝,牡丹冬华。
按《山东通志》:天启三年,冬,牡丹华。
按《江西通志》:天启三年,兴安县产紫芝。
天启七年,萧县产瑞麦,蒲县产芝。
按《江南通志》:天启七年,萧县麦秀双岐,竟亩如一。按《山

卷十四

。伪汉陈友谅陷信时,民争寨其巅,遗迹今存。
仙桃石 在贵溪县南八十里,日映红鲜,其形如桃。清流石 在兴安县岑岭,泉流甚清,旧刻清流二字于石。有亭,知县刘一贯建。
南康府
德星石 旧云落星。在府南二里湖中,即

卷二十

泥,其巢一傍为池,以石宿水。今人谓之鹳石。俗说鹊梁蔽形,鹳石归酒。又曰:礜石温,鹳石凉。《荆州记》:兴安县水边有平石,其上有石栉、石履各一具。俗云:越王渡溪脱履,堕栉于此。
《齐谐记》:吴兴故鄣县东三十里有

卷五十七

,梁州刺史周馥表立。何志故属梓潼。而益州南晋寿郡悉有此诸县。《永初郡国》、徐又有南晋寿、南兴、乐南、兴安县。何无南兴乐,云南晋寿,惠帝立,馀并不注置立。今领县四,去州陆一千二百;去京都水一万。
晋寿令 属梓

卷六十七

府。大业元年府废。统县十五,户五万四千五百一十七。
始安,旧置始安、梁化二郡。平陈,郡并废。大业初废兴安县入焉。
平乐,有目山。
荔浦
建陵
阳朔

隋化
义熙,旧曰齐熙,置齐熙、黄水二郡及东宁州。平陈,

卷七十八

周亦为晋寿郡。隋初郡废,炀帝初置义成郡。大唐为利州,或为益昌郡。领县六:
绵谷 汉葭萌县地也。东晋置兴安县。隋改之。嘉川 汉葭萌地。宋置兴安县。后魏改之。
葭萌 汉旧县地。后魏置新巴郡。
景谷 汉白水县。宋曰平兴县。隋改之。
益昌 古剑阆道,

卷一百三

安仁县
万年县 正德七年添设。

广信府 领县七。
上饶县
玉山县
弋阳县
贵溪县
铅山县
永丰县兴安县 嘉靖三十九年添设。

南康府 领县四。
星子县
都昌县
建昌县
安义县 正德十三年添设。

九江府 ……西南抵安南界,西抵云南界,西北抵贵州界,北抵湖广界,东北抵湖广界。
桂林府 领州二、县七。
临桂县兴安县灵川县
阳朔县

永宁州 旧为古田县,隆庆五年升,改今名。
永福县
义宁县 二县旧径隶府,隆庆五年

卷一百二十四

在府城南马神庙前。
北关 在府城北拱极楼前。
中关 在府城文昌门外。
河泊关 在河泊所左。
严关 在兴安县西南十七里。
下营关 在兴安县西五里。
山南关 在阳朔县治南。
榕树关 在阳朔县西门外。
东桃关 在阳朔县城北。
石匮关 在阳朔县

卷五百九十七

,明因之编户九里,隶保宁府。皇清因之,编户五里。
广元县
秦为葭萌县,蜀汉改汉寿县,晋改晋寿县,魏改兴安县,梁改黎州,西魏复为益州,隋改绵谷州,唐复为利州,又改益昌郡,宋置宁武军,后置利州路,元为广元路明,

卷五百九十九

改利州,隋改义城郡,皆此城也。宋唐庚诗:黎州酒贵如金汁,解尽寒裘才一吸。废绵谷县 在乌奴城北,隋改晋兴安县为绵,谷义城郡即此,按《明一统志》:元以嘉川县省入,今废。
废嘉川县 去县东一百里,即今嘉川坝。废葭

卷八百六十一

永丰山故名。元和中,省入上饶县。宋复置,属信州军。元属信州路。明属广信府。皇清因之,编户六十九里。兴安县明嘉靖辛酉年,割上饶、弋阳二县地,置属广信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一里。
广信府疆域考
       ……百五十里。
东西广四百七十五里,南北袤三百二十里。
上饶县
上饶附邑也东至玉山县,界五十五里;
西至兴安县,界四十五里;
南至铅山县,界四十五里;
北至饶州府乐平县,界一百三十里;
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一百 ……州府德兴县,界一百二十里;
东西广五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五十五里。
弋阳县
府西一百二十里为弋阳。东至兴安县,界二十里;
西至贵溪县,界二十里;
南至铅山县,界六十里;
北至饶州府德兴县,界八十里;
东西广四 ……县,界一十五里;
南至上饶县,界八十里;
北至玉山县,界三十里;
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兴安县府西八十里为兴安。东至上饶县,界四十里;西至弋阳县,界三十里;
南至铅山县,界三十里;
北至饶州府 ……带弋水。
贵溪县 芗水西环,芒洲东亘。
铅山县 八闽咽喉,两浙要会。
永丰县 南踞谹山,北控灵鹫。兴安县 横岭窑镇,置邑久安。
广信府星野考
        《通志》府属总
《史记·天官》:二十八宿主十二 ……,四十里入永丰溪,合扺上饶。
卓钖泉 在县周安乡博山寺后。唐绍国师开基于此,因无水卓锡得泉,故名。兴安县重山 在县北八十里,重峦叠巘,岧峣巀嵲。宋谢文节公筑室读书于其上,因号叠山,今书院遗址尚存。
岩山

卷八百六十二

菱角陂 灌田一顷四十亩。
玉阳乡朱家陂 灌田五十顷。
方家陂 灌田一顷。
祝家陂 灌田一顷四十亩。兴安县太平乡土乞陂 灌田二百二十亩。
翁家陂 灌田一百六十亩。
赤石堰 灌田六十五亩。
新塘 灌田五十亩

卷八百六十三

六尺,雉堞六尺,广一丈八尺。门有六,壕池广十馀尺,深倍之。隆庆六年,知县傅宠增修,置警舍三十六所。兴安县城池 明嘉靖四十年,初置县知县陈庆云始筑城。延袤八百六十四丈,崇一丈五尺,厚八丈。为门有四,门有楼。 ……伯朋扁其名春坊吕怀记。
水南上下渡 在县治南一里。
静安渡 在县东五十里。
塘墀渡 在县东南三里。兴安县龙潭桥 新设塘汛。
通儒桥 在城北街学前。
石桥 在城东街。
鲜鱼桥 在城南街。
太平桥 在城西街 ……永丰县治〈无考〉
柘阳寨巡检司 久废。
税课局 在长庆坊。
阴阳学 在县治西。
医学 在县治西。兴安县治 明嘉靖庚申年建,皇清顺治六年,知县叶承祧、康熙十一年知县刘仪宠重建。
阴阳学 在县治东,今废。 ……明景泰间,知府姚堂重修,崇祯间,知县朱朝熙继修。皇清康熙元年,知县曹淑重修。
龙山书院 黄德申创。兴安县儒学 在县治后,明嘉靖间,知府江珍、知县陈庆云建,天启间知县张国经继修。皇清顺治间知县宋元衡、康熙五 ……七口。
奉文于二十二年减除现今实在人丁一万一百五十三丁,妇女五千一百四十二口,优免丁一百四十一丁。兴安县人丁五千八百五十四丁,妇女三千二百二口,十三四等年死亡人丁五千三百二十四丁,妇女二千八百八十二口。

卷八百六十四

毫三六轻,赍银六百一十两七钱九分四釐,司道府县支给并各官经费共银二千七百一十二两四钱三分五釐五毫。兴安县熟田一千三百八十七顷三十二亩五分,新升田四十九亩一分七毫,
地一百一十顷三十一亩七分九釐三毫,山一 ……应解漕粮正副耗米三千七百六十五石九斗一升五合一勺七抄四撮兵米四百四十四石八斗五升九合一勺一抄四撮,兴安县应解漕粮正副耗米二千二百九十八石八斗四升二合七勺兵米三百九石七斗六升九合九勺二抄。
广信府风俗考
  ……代生,伟人学校育材之盛,跨越远迩。
铅山县 乐善知耻谨,庆吊俭服用。
永丰县 地僻土瘠,民俗淳厚。兴安县 乡城互异,椎鲁俭朴,勤本业鲜游惰。
广信府祠庙考
    《通志》《县志》合载本府〈上饶县附郭〉 ……斌建以祠永丰,令赠光禄少卿,恭悯邓颙死闽寇难者。王贞白祠 在其墓侧以祀唐校书郎王先生,贞白字有道。兴安县社稷坛
风云雷雨山川坛
厉坛
城隍庙 以上俱在县治。
赭亭庙 在赭亭山,宋宣和间建,祀汉赭亭侯李惜 ……天柱是名山。
永丰县
博山寺 在县崇善乡,景福诏国师立明无异禅师,宗风甚盛。
明心寺 在县永平乡。兴安县青华宫 在县治南。
惠泽观 在十七都。
罗汉寺 在二十都。
龙兴宝信寺 在二十四都。
安隐寺 在二 ……铺  坎石铺
娄村铺  沙溪铺 右东铺五通玉山县。诸溪铺  冷水铺  方家郭铺
坑口铺 右西铺四,通兴安县
黄塘铺  上宜铺  毛村铺
唐岭铺 右西南铺四,通铅山县。
黄村铺  中团铺 右东南铺二,通永丰 ……  版桥铺  湖沿铺
桂林铺 右西铺四,通上饶县。
弋阳县
总铺   晚港铺  石塘铺 右东铺二,通兴安县
莲湖铺  小箬铺 右西铺二,通贵溪县。西洋铺  白雀铺  东坑铺 右西北铺三,通饶州德兴县。
贵 ……双头铺  沥源铺  石溪铺 右北铺三,通上饶县。
永丰县
总铺   菱塘铺 右西北铺一,通上饶县。兴安县总铺   宋村铺  司路铺
石界铺 右东铺三通上饶县。
横峰铺  丫岩铺 右西铺二,通弋阳县。按《 ……。
食货属
磁器 按《旧志》:弋阳县太平乡有磁器窑,初以处州民瞿志高等创造,后饥民为乱。明嘉靖间改立兴安县窑,遂废。
布 按《旧志》:弋阳贵溪有苧布,不纺者曰扁纱,纺者曰圆线绵布,粗者名蛮布稍细者名腰机。铅

卷八百六十五

废。
岩岩亭 危素记,略信之,永丰周师曾所居之,西有岩穴焉,其山阜穹峻,上有望云轩,轩西有岩岩亭。兴安县横峰窑镇 县旧为镇,居民以陶器为业,多剽悍,因设捕盗通判。嘉靖间,立为县。
师姑台 在二十四都,师 ……。白沟天远愁云断,青冢春深落日昏。冠履甘心从异服,英雄束手望中原。可怜当日勤王者,惟有签书不并存。兴安县宋徐夫人墓 宋司空徐谊祖母也,精女科。庆历二年,应诏医皇后疾愈,赐命金帛,遗妇墓在十七都柏树林,今

卷八百六十六

 广信府部艺文二
  玉山县城记        明胡松
  永丰县城记         吕怀
  兴安县城记        毕竟容
  上孙中丞请罢矿坑奏记   祝廷璿
 广信府部艺文三〈诗词〉
  寄赵 ……攘之功独丰民百年之利已哉。胡公滁阳人,名松,字汝茂,号柏泉,以平寇功成特恩,简召晋陟兵部侍郎云。
兴安县城记》毕竟容
皇上御极之三十有九载,诏设兴安县析壤附民命官建学诸事,事一如所司议。明年春,知县陈君庆云,至士民和,集居数月。闽广盗起流劫,吉赣建抚

卷一二四二

洞 在石鼓山。相传有仙从此入南岳,朝往暮归今塞。
妙喜洞 雷洞 俱在岣嵝峰。
湘水 在城东。源出广西兴安县。之阳朔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东北流过零陵,五里与营水合达于衡阳。蒸水入焉,会流于石

卷一二七三

潇水源出九疑,南流至三江口,东北与沱水合,又东北流至本府,北流至湘口,会于湘。因考湘水源出广西桂林府兴安县海阳山,自海阳下全州,流经本府,至湘口与潇水合,又下衡州,与蒸水合,趋长沙以入于洞庭焉。然考《道州旧

卷一三九五

北抵楚者,为鹑尾。粤之东界,其北接吴者,为星纪。其论最为明白亲切。
广西户口考
《通志》原额人丁,并兴安县米折丁,共二十一万四千四百二十一丁零七釐五毫四丝零七微。内除桂林府全州,于崇祯十四年间大造审豁人丁一 ……首出,共米一十六万五千四百二十六石一斗一升四合有奇。柳州府象州夏税麦折豆三石零八升一合六勺。
人丁并兴安县米折丁,共丁二十一万二千七百三十二丁三分四釐有奇。
丁银并庆思二府丁银,加增胖袄翎毛水脚,共银四万七

卷一三九九

晋属始安郡。唐析置福禄县。贞观初省入,更名临桂。宋以慕化县省入。元明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七十五里。兴安县本汉始安县地。唐武德中,置临源县。大历中,土将搆逆,邑人守义不从,遂改全义县。晋以县置湘州。宋初,州废。太平兴国初,改曰兴安县。元明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四里。
灵川县
本始安县地。唐龙朔初,析置灵川县。宋元明俱仍旧。皇清因 ……桂县〈附郭〉
东至恭城县界七十里。
西至永宁州界八十里。
南至阳朔县界六十里。
北至灵川县界十里。兴安县在府城北一百三十里。
灵川县
东三十里至桃子隘,为临桂界。
西七十里至于罗岭。
南四十五里至界牌, ……北二十五里至小溶江。
东南五十里至脚下村。
西南八十里至麻陂桥,为义宁县界。
东北一百里至海阳山,为兴安县界。
西北八十里至赤朱岭,为兴安县界。
阳朔县
东至恭城一百里。
南至荔浦县七十里。
西至永福县一百二十里。
北至临桂县一百四十里。 ……里,南北相距二百里。
全州
东至湖广道州安道铺界五十五里。
南至灌阳县会仙桥小江界六十里。
西至本府兴安县光梅铺界八十里。
北至湖广东安县净界铺飞山界八十里。东南至平乐府贺县界二百四十里。
西南至本府界三百 ……南北相距一百二十里,广袤八百二十五里。
灌阳县
东至湖广永州府零陵县粟槁坑界一百八十里。
西至桂林府兴安县盐洞界五十里。
南至湖广永明县三峰岭界五十里。
北至全州清湘深浦洞界五十里。
东南到道州一百四十里。西南到平乐府恭城县一百二十里。
东北到永州府零陵县一百四十里。
西北至桂林府兴安县界一百五十里。
自县至
京师七千二百七十二里。
东西相距一百里,南北相距一百三十里,广袤七百三十五里 ……凡粤郡皆然。易称豮豕之牙诗,营桑土之户,招主罔禁,而为豕以砺牙,引寇而内之,户欲民宁,处弗可得已。兴安县《通志》府县《志》俱阙。
灵川县
按《县志》:灵川东傍九嶷,北连衡岳。行数百里至障山尧岭,为邑东北

卷一四○○

桂林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卷
桂林府部汇考二
桂林府山川考二
       《府志》兴安县海阳山 在兴安县南九十里灵川界上,湘漓二水所自出也。《旧志》云:海阳山水起零陵,盖其地在汉属零陵郡。按《明一统志》: ……琤,旧名梵音,罗震易今名。金鸡洞 在县西南四里官道之侧,周围有山,延袤前江。
九星山 按《通志》:在兴安县东南,有峰耸秀,名曰状元峰。按《明一统志》:在县东二十里,其峰耸秀特立。宋侍郎唐则家于其旁,乡人以则父子相继登科,因名。
黄华山 《府志》无。按《通志》:在兴安县东五里,其中有泉。
融江 发源融山二洞,流至本县,与灵川界首合而南流。
凤源水 在县南,地名南凤源。 ……而为潭,
漓湘之分始此。
双女井 在县南七里,泉源不竭,流出南渠,合漓江。
灵渠 按《明一统志》:在兴安县北。其源即漓水。昔秦始皇南戍五岭,命史禄凿渠以通舟楫。汉马援南征饷道,亦出于此。唐观察使李渤立斗门以 ……宋提刑李师中亦尝脩浚。明洪武末,渠道湮坏,遣御史严震直重修。
廖家井 《府志》无。按《明一统志》:在兴安县。其水清浊中分。《抱朴子》云:廖扶家丹井,一族数百口饮之,多寿,有至百岁者。
灵川县
西峰山 在县西 ……统志》:东流入于漓江。
海阳江 在县东北一里。山下有岩幽深,行数步至泉水处,阔不盈尺,深不可测,流至兴安县,分为湘漓二江。
淦江 在县东十五里。水出兴安县界,东江合漓江。
路江 在县西北七里。发源自猺峒,东流至县北,分为南陂。绕城至北门外,合漓江。
白石 ……涛堤 《府志》无。按《明一统志》:在府城东。南唐贞元中,筑以捍桂水。
古渠 按《通志》:资以溉田。兴安县水函 在县东。因灵渠堤岸,虑水潦齧堤为患,乃置十函以泄之,灌田数千亩。每遇雨,渠水决,官即计亩课夫 ……申,凡用缗钱三百万,工五万有奇。元壬辰岁,北渠陡门复坏,宪副也儿吉尼命书吏张文煜、静江路判官丁惟让、兴安县尹彭祖元督工修之,用中统钞一千馀,计工凡一十四万八千有奇,木石总若干。经始于至正十四年秋九月,事讫于

卷一四○一

癸水,曰行春,曰东江,曰武胜,曰定西,曰丽泽,曰宝贤,曰西清,曰宁远,曰安定。王安石有记。
外州县兴安县城池 唐李靖筑旧城,在今治西。明景泰间,始筑一土城。成化三年,都指挥马义乃请巡抚都御史韩雍发帑银五百 ……渡   东江渡   木龙渡
宜山渡   湘山渡   慕化渡
魏家渡   竹风渡   柘木渡
龙隐渡兴安县严关 在县西南十七里。按《明一统志》:两山对峙,势极险隘。宋李师中诗:四年岭外得生还,自顾无功但愧 ……门外,收养民之孤贫者。存恤院 在府南,收养军之孤贫者。
惠民药局 元置局于大街熙春坊之西。
外州县兴安县治 洪武八年,知县曾孔传始建后堂,正厅各三间,幕厅一间,仪门三间,鼓楼一座,六房八间。内为知县典史宅 ……十一年,巡抚马雄镇移建府学,于西偏合旧县学基址为一。然修废举坠,以广文教,不能无望于后云。
外州县兴安县学 旧在旧县北门右。宋嘉泰间,迁于县北朝天门,岁久屋敝。景定五年,县令蒲应龙因旧葺之,增学田,置贡士

卷一四○二

观附〉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二卷
桂林府部汇考四
桂林府户口考
     府县《志》合载府总
原额人丁并兴安县米折丁,共六万二千四百三十九丁一分八釐五毫。内除全州崇祯十四年大造审豁人丁一百九十七丁,
寔在人丁六 ……一万七千七百一十丁。每丁一钱,
共丁银一千七百七十一两。并徵回优免在内,全熟无荒,以上载新订全书。兴安县户三千八百八十三,口一万四千二百九十。人丁并米折丁八千二百七十四丁八分三釐有奇。
该丁银一千二百四 ……升七合有奇。存留官俸役食驿站银,共七千二百一十八两五钱八分。
商税课程钞一千七百四十八贯零五百文。兴安县额徵官民猺獞田地塘税二千零三十七顷九十六亩一分六釐零。
秋粮米一万二千八十五石三斗一升六合,内本色 ……存者。临桂灵川兴安阳朔,多祀令公鬼。中秋大会,罄赀不吝。又祀武婆,谓武则天也。永福永宁,尤重巫觋。兴安县按《县志》:婚姻丧祭,悉遵文公家礼。凡馈以槟榔
为先,民务农而简讼,士知礼而崇文。
灵川县
按《县 ……今附入二贤祠。
俞公祠 在总兵府东,祀总兵俞大猷。
名宦祠 在府学戟门左。
乡贤祠 在府学戟门西。兴安县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外西北。
社稷坛 在城外西北。
邑厉坛 在城外东北。
城隍庙 在县西南。
灵济 ……上。
天妃宫 在独秀山下。
观音堂 在府城西,明崇祯四年进士张茂梧建。皇清顺治十八年,线国安重修。兴安县宝塔寺 在县东北,宋宣和元年建,内有塔。南宫观 按《明一统志》:在县城内,宋时建。
灵川县
南寺 

卷一四○三

《志》合载本府〈临桂县附郭〉
东江驿 在递运所右。
苏桥驿 在府西七十里。
南亭驿 在府南七十里。兴安县白云驿 在万里桥北,今废。
灵川县
大龙驿 在县北。驿丞一员,月支米二石。铺舍 明洪武三年,知县刘 ……设各堡分汛。
抚标拨分防各堡官一员。
抚标拨各堡分汛兵共三百名。
现设芦田市巡检一员弓兵十七名。兴安县设分防汛。
全州营拨分防官一员。
全州营拨防守兵一百名。
现设融江陆冈巡检二员弓兵六名。
灵川县 ……后,元时建。石棋坪 在隐山朝阳洞内。孙抗诗:片石充棋局。即此也。
仙人迹 一在刘仙岩,一在伏波岩。兴安县兴安古城 在县治西北隅,址尚存。县东二里,亦有古城。柳子厚全义县北门记,即此地也。今居民亦以全义名 ……。
永宁州
古田古城 在州南三十里。父老传云,四山湾抱若城垒然,因名。
永福县
理定废县 在县境。陈兴安县,隋省理定,乃唐复置也。宋迁治于青音驿。元迁治于权塘驿。明省入,置永福。
王世则宅 在县凤巢山之阳, ……全州
越王城 按《通志》:在州西南。吴交州刺史赖恭兵出零陵,憩越城,以却步骘,即此。《水经》云:湘水南五十里谓之始峤,为越城岭云。按《明一统志》:在兴安县,越城岭西南。
零陵郡故城 在州北七十八里,今全州三十里,地名梅潭,城址壕堑尚存。
湘源县城 在郡西 ……,今废。
陵墓附           《通志》本府〈临桂县附郭〉
明靖江诸王墓 在府城东北尧山麓。兴安县宋安抚使蒋允济墓 在县南乡八十里。元都事赵元隆墓 在县蓝田弄山。
灵川县
宋太宰李邦彦墓 在县西三

卷一四○五

《阳朔山水记》曹学佺
人知漓水之分于湘,仅得十之三,而不知湘源之分于漓,已得各半。余考阳朔县之名,而始知焉。夫朔者,北也。海阳山与灵川直其位置,在兴安县之南,阳朔县之北,各八九十里。故县名阳朔。取之海者,泉盛大之称,水北曰阳,故山名海阳。其水北趋而分湘

卷一百六十九

山,南流至三江口,东北与沲水合,一云与瀑巢漭合流,又东北至永州城外湘口,会于湘,因考湘水,源出桂林府兴安县海阳山,自海阳下全州,经永州至湘口,与潇水合,又下衡州,与蒸水合,趋长沙入洞庭。
沲水,源出石城娥皇

卷三百二

北符灵冈,南流径其县东,又南注于漓水也。
又南至广信县,入于郁水。
按《南粤志》:灵渠,在广西桂林府兴安县,其源即漓水,秦始皇将戍五岭,命史禄凿渠通舟,汉马援南征饷道亦出此。
按《唐书·地理志》:桂州始安郡 ……通志》:桂林府漓江,源出海阳山,至分水荡南,流过府城下,又南入平乐府界。
平乐府漓江,在府城南,源出兴安县界东南,流径灵川临桂阳朔,至平乐县界,合乐荔二水,南流径梧州府界,至广东广州府,入于海。
按《桂林府志》:兴安县城南九十里,灵川界上,有海阳山,湘、漓二水所自出也。
灵渠,在县之北,经县郭西南,其源即漓水也。其初 ……按《灵川县志》:银江在县东北,千秋峰侧,有峡,通漓水。海阳江,在县东北一里,山下有岩,岩中有泉,流至兴安县,为湘、漓二水。
甘棠溪,在县东西,过白石湫,合漓江。
零水,在县西南五十里,源出郁金山下,南流合漓 ……,与小东江合入漓江。
浪石江,在县南乡,历凉风,合南渠水,入相思江,至漓江。淦江,在县东十五里,水出兴安县界,东流合漓江。路江,在县西北七里,发源自猺峒,东流至县北,分为南陂,绕城至北门外,合漓江。
驿水, ……福入于漓江。
黄源水,在州之故古田县,西流经临桂永福二县界,入漓江。
按《全州志》:湘、漓二水,源出兴安县海阳山,北流至灵渠,始分为二,合罗灌三江,经此下洞庭,会荆江,入于海。
按《平乐府志》:漓江在府城南,源出兴安县海阳山东,南流经灵川、临桂、阳朔,至县,合乐荔二水,下苍梧,至广州府,入于海。戈船将军下漓水,即此。 ……练滩,入漓江。
归化江在县北,流入漓江。
按《梧州府志》:苍梧县桂江,即漓江也。在府城西,源出桂林府兴安县,下流至广东界。
按《广东通志》:广州府南海县西江,其水来自粤西之郁水,源出牂牁,夜郎东流至郁林,与 ……海。
漓江部艺文一
湘漓二水说        宋柳开

湘、漓二水,始一水也。出于海阳山,山在桂州,兴安县东南九十里,西北至县东五里,岭上始分南北为二水。北为湘水,南为漓水。求其二水之名于书记,皆无所说。淳 ……户济一艘。渤酾浚旧道,鄣泄有宜,舟楫利焉。
《宋史·河渠志》:嘉祐四年,广西水灵渠,源即漓水,在桂州兴安县之北,经县郭而南。其初乃秦史禄所凿,以下兵于南越者,至汉归义侯,严出零陵漓水,即此渠也。马伏波南征之

卷三百三

卷目录
 湘水部汇考
  考
山川典第三百三卷
湘水部汇考
《山海经》之湘水
湘水,源出今广西桂林府兴安县南九十里之海阳山,北流百馀里,合广西大小诸水,至分水荡,分为二支,其南支为漓水,其北支即湘水也。又行 ……全州清湘县阳朔山,东入洞庭,北至衡州衡阳县入江。
按《明一统志》:湘江,在永州府城北一十里,源出广西兴安县海阳山,流经郡界,至湘口与潇水合。水至清,虽十丈见底,《舆地纪胜》云:湘水中有穴,名大濩,不知通何许 ……;北为湘水,合越城峤水,至全州,又名洮、灌二水,入永州界。
长沙府湘江,在府城西,环城而下,源出广西兴安县海阳山,西北流至分水岭,分为二派:曰漓水,在南。曰湘水,在北。会灌水,至永州,与潇水合,曰潇湘。至衡 ……流以达洞庭。
岳州府三江口,在府城下岷,为北江澧,为中江湘为南江,皆会于此。
按《广西通志》:桂林府兴安县城南九十里灵川界,上有海阳山,湘漓二水所自出也。
中江,湘、漓二水之中,即海阳之旧江铧觜,虽分其派, ……盖海阳江与众汇而为潭。漓湘之分始此。
按《灵川县志》:海阳江,在县东北一里,山下有岩,岩中有泉,流至兴安县,为湘、漓二水。
按《全州志》:湘水,源出兴安海阳山,北流至灵渠,分为湘、漓二水。合罗灌三江,经此下 ……潇湘。与蒸水合,则曰蒸湘。与沅水合,则曰沅湘。故谓之三湘。
按《永州府志》:湘水,在府城北十里,源出兴安县海阳山,过零陵县北,合潇水,出衡阳者,曰蒸湘。出武陵者,曰沅湘。《水经注》云:湘水清照五六丈,下见石底如樗蒱。今按钱邦芑《湘水考》:湘水,源出广西桂林府兴安县海阳山,此山居灵川、兴安之界,上多奇峰、绝壑,泉源之始出也。其流仅可滥觞。自此北注而西折,百有馀里, ……西,复折而南与东河会。出麻窝窑至十八滩,会松柏驿河而注于湘江。按《衡州府志》:湘水在府城东,源出广西兴安县之阳朔。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东北流过零陵五里,与营水合,达于衡阳。蒸水入焉。会

卷三百四

自今观之静江之水,北自阳朔,以抵全州,其源流大小,可以考见不诬。而李宗谔所修《图经》,以湘水源自桂州兴安县伏波渠口,分流东流,至州一百六十里,误矣。故凡称湘之山水,今皆不在境内。水自阳朔山过县北耳。零陵郡, ……君未得去,惭愧石尤风。
湘漓二水说         柳开
湘、漓二水,始一水也。出于海阳山,山在桂州兴安县东南九十里,西北至县东五里岭上,始分南北为二水。北为湘水,南为漓水。求其二水之名于书记,皆无所说。淳











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