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病不能吃发物?究竟什么是发物?

 学到老图书馆nd 2022-11-01 发布于广东

*医生说的话太专业、听不懂?小荷医典「医说就懂」栏目,给你科学、靠谱的解释!

手术后恢复期或者去皮肤科门诊看完病后,医生通常会叮嘱:“饮食上避免吃发物哈。”

很多就诊的患者就很疑惑,“发物”是啥?哪些食物属于“发物”?为什么要避免吃“发物”?“发物”绝对不能吃吗?

什么是“发物”?

要了解“发物”,我们要先从概念说起,“发物”一词为中医学概念,通常指诱发疾病的食物。

从广义上讲,健康人正常摄入,或患者服药以及病后调理的过程中,因为饮食不当而导致了以下情形的食物,都可以归类为“发物”:

  • 产生了某些病症

  • 出现了新的疾病

  • 影响了治疗效果

  • 加重了病情或影响机体康复

狭义上,发物是可导致类似于现代医学所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食物,可能与食物中含有某些激素、异体蛋白、高糖或者刺激性成分有关。

为什么生病不能吃“发物”?

“发物”的机制较为复杂,从中医角度来讲,“发物”的性质大多属于温热、香燥,食用后容易导致机体气血失常而引起疾病。

为什么生病不能吃“发物”?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含有某些激素的动物性食物,会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

动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分泌各种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在食用动物性食物时,如果激素超过生理剂量,就可能诱发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导致旧病复发。常见的食物有猪头肉、鸡肉、鸡蛋、驴肉、牛肉等。

2.含有易于致敏的异体蛋白的食物,容易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

对于免疫功能亢进的人群来说,异体蛋白可能会诱发免疫系统激活,从而导致一些免疫系统疾病,比如荨麻疹的发生或加重。此类食物最为常见的就是海鲜水产了,比如海虾、黄鱼、螃蟹等。

3. 高糖的食物,容易影响创面愈合,诱发感染。

含糖量高的食物,食用后血糖上升的速度较快。血糖高会影响创面愈合的速度,容易诱发感染,比如红枣、荔枝、葡萄干等。

4. 辛辣刺激性食物,也极易引起炎性感染病灶的炎症扩散。

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增加炎症细胞在血管内皮中的黏附,极易引起炎性感染病灶的炎症扩散,比如葱、姜、蒜、麻辣火锅等。

哪些食物属于“发物”呢?

“发物”能否起到“诱发”作用因人而异,对于一些高敏患者,大米、小麦、玉米等都可能产生过敏反应,那么这些食物对他们来说就属于“发物”。

所以“发物”并不是特定的一类食物,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身体状态下,都是有差异的。生病时哪些食物能吃、哪些食物不能吃,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判定的,不能一概而论。

一些含有某些激素、异体蛋白、刺激性较强、含糖量高的食物常常被认为是发物,主要有海鲜类、肉类、蔬菜类、果品类、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1

海鲜类

主要有海虾、鲤鱼、鲢鱼、黄鱼、螃蟹等。

海鲜通常含有较多的异体蛋白,如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等。对于免疫功能亢进的人群来说,异体蛋白可能会诱发免疫系统激活,从而导致一些免疫系统疾病,如荨麻疹的发生或加重。

2

肉蛋类

如牛肉、羊肉、驴肉、鸡蛋等。

蛋白质含量过高、含有某些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睾酮、甲睾酮等,食物中激素的含量虽然很少,但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也被认为是“发物”。

3

蔬菜类

如辣椒、韭菜、生姜、大蒜等。

这些食物是刺激性较强的蔬菜,属于公认的“发物”。

还有菌菇,比如慈菇、香菇等。

这类菌菇中的植物蛋白容易引起Ⅰ型变态反应,也是常见的“发物”。

4

果品类

如荔枝、蜜瓜、杨梅等。

这类水果糖分含量过高,可能影响创面愈合的速度,容易诱发感染,也被认为是“发物”。

还有牛油果、杏子等。

这类水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会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容易发生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

5

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水煮鱼、麻辣火锅等。

这类加工过的食物,属于高油、高盐、高辣度,刺激着我们的味蕾和肠胃的同时,还可能引起炎性感染病灶的扩散。

此外还有酒、酒糟、酒酿。

这类发酵的食物,含有酒精,也属于常见的“发物”。

需要注意的是,“发物”并不全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应该辩证看待“发物”。

因为“发物”一方面能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一方面由于“发物”具有一定催发或诱发作用,利用这一特点还可以治疗疾病。比如麻疹初期,疹透不畅,中医会建议使用蘑菇、竹笋等“发物”,可起到助其透发、缩短病程的作用。

同时还要提醒大家,如果生病了,哪些“发物”不能吃,要由医生根据病情判定,大家一定要谨遵医嘱,这样才能早日康复!

图片

参考文献:

[1]何以蓓,汤军.中医“发物”的概念、分类及其临床意义[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1):674-676.

[2]张婷婷,郑福保.“发物”在皮肤病治疗中的意义[J].西部中医药,2011,24(08):90-92.

[3]黄进.“发物”初探[J].中国中药杂志,1992(09):564-565+563.

[4]左树娜,苑宁,徐慧,卢鑫,张伟.虾类主要过敏原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8):175-181.

[5]袁雪芬,蔡茂季.食用香菇致过敏性休克1例[J].人民军医,2012,55(11):1140.

[6]崔秀栋.肉类食品中激素残留的检测技术[J].现代畜牧科技,2020(10):85-88.

医学编辑:孔祥豪

内容策划:Duffy

医学审核:赵民

内容出品:小荷医典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