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饭冷吃

 老王的糊涂闲话 2022-11-01 发布于上海

日本寿司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背道而驰,因为中国食物讲究的是热气腾腾,现炒现吃,甚至要吃烫的,还发明了火锅这种守着锅吃刚出锅的吃法,就是图一热乎劲儿。食物一旦凉了,轻则味道尽失,糟蹋了珍贵的食材;重则可能引起肠胃不适,进而导致脾胃不和,大大影响身心健康。
但是寿司被日本人视为艺术,寿司米饭一定要晾凉了,还得拌上白醋弄酸了。寿司的鱼、肉和菜更是要保持在适当的低温,才是寿司之道。
寿司在日本人心目中是至味,对普通日本人来说更不是每天都可以随意吃到的好东西。无论外国的料理有多好吃,被询问“最想吃什么”的时候,日本人几乎都会回答:“当然是最想吃寿司。”

寿司发明于江户时代末期。正式的写法是“”,看见这个招牌,就是寿司店了。
最早的寿司是鱼肉经过四五天的发酵熟成与米饭搭配食用。后来演变为用醋和盐拌过的米饭加上腌制的鱼,而不再发酵。
大阪人将米饭填入一个特制木盒,再盖上加工过的鱼。用木盒的盖子压紧,这时将盒子底板抽出,取出的寿司就成为一个整齐的长方形,然后用锋刃切成厚块。这样的寿司也叫“押寿司〞或是“笹寿司”。
再后来慢慢地变成现在一片新鲜鱼生覆盖在以白醋拌匀的饭团上,这种寿司师傅用手捏成的寿司叫“握寿司”。
在竹帘子上铺一张紫菜,将米饭和鱼卷起来,于是“卷寿司”诞生了。开始时只是用醋饭和鱼,后来将鱼切成小块,再放上各种蔬菜或酱菜、鸡蛋等食物,这就形成了现在便利店里常见的“卷寿司”。

传说日本狐仙爱吃炸豆腐。于是日本人用炸豆腐填充各种馅料做成“稻荷寿司”供奉狐仙。关西做成三角形,关东则做成四方形。炸豆腐还可以放在乌冬面里吃。
在日本餐厅通常都独沽一味,天妇罗店不做拉面,也不可能在怀石料理吃到烧肉。

通常寿司店会安排从口感较淡的寿司开始,然后口味逐渐浓郁。
最先是口味清淡的白身鱼类,如比目鱼寿司。接着可以是发光鱼,如斑鰶。接下来赤身鱼,金枪鱼的toro,脂肪含量适中,吃口清爽不油腻,但是口感已是丰满。
再下来就是三文鱼、或鱼子这类脂肪含量高,味道浓郁,口感更丰富的食材。
烤鳗鱼酱料甜腻而浓郁,作为一餐寿司的结尾华章。玉子烧则当作甜点。
在鱼肉部位抹上芥末,要用山葵磨成的泥。在不太讲究的店里就给你挤一坨牙膏管的芥末酱,辣味冲鼻,比起新鲜山葵泥鲜甜微辛的滋味差远了。

新鲜山葵可以在网上买到,建议同时买一个磨板,这个玩意儿讲究的老店使用鲨鱼皮制成,新鲜山葵磨成泥在十五分钟内食用,口味最佳。
传统的寿司拿法就是用手将寿司翻转过来,用鱼肉部位去蘸酱油。
而拿寿司的米饭部分去蘸酱油,这样会有个尴尬的情况就是握紧的饭团遇到酱油会送散到碟子里,并且米饭蘸到酱油口感变得尤其咸,完全遮盖了寿司的味道。

秋刀鱼寿司

寿司姜的作用是清口。吃完一种寿司再吃上一片姜片,能有效去除前一种寿司的味道,能更好去品尝下一种寿司的美味。
传统寿司店讲究坐在吧台,与寿司师傅面对面。大师立于板前,在你对面用行云流水般的手法为你捏制寿司,捏好呈上,目光灼灼地盯着你吃下去,绝不容你因为拍照、聊天、喝酒而耽误了最佳赏味的三秒钟期限,如此二十贯寿司吃下来,不过半个小时,而且只有寿司和热茶,没有其它菜,也没有酒、可乐雪碧王老吉。所以大师的店,写传奇故事的很多,写具体吃了什么、味道如何的就较为少见了。
在中国,专门的寿司店往往水土不服,动辄一、两千起步的人均消费,让食客吃下一堆米饭,这是很多中国人难以接受的:啊?还有那么多寿司?我们已经快吃饱了,麻烦换成刺身吧!

蔡澜先生也曾吐槽:当今的寿司店多数很小,只做十人以下的生意,也最多做个两轮,他们得把价钱提高,才能有盈利,你一客多少,我就要卖更贵一点,才与众不同。当今每客五千以上,酒水还不算呢,吃金子吗?我认为最没趣了。 
像“寿司之神”的店,一客几十件,每一件都捏着饭,非塞到你全身暴胀不可,也不是我喜欢的。吃寿司,我只爱御好烧(okonomiyaki),爱什么点什么,捏着饭的可以在临饱之前来一两块。
总的来说,日本菜的食材并不如中餐广泛丰富,但他们在每一个环节都尽力的研究,以求做到极致。放眼世界,日本料理的地位卓而不群,更是很多西厨效仿借鉴和创作灵感的来源。

纪录片《和食双神最后的约定》主角是寿司之神小野二郎(91岁)和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70岁),二人都会常常去到对方店里用餐,用餐过程一言不发,只是告别时会特别送对方出门,每次用餐都是一次较量,两位大神就这样惺惺相惜,彼此敬重。片子很好看,推荐。
日本人成功地向世界输出了寿司、拉面、抹茶。而中国菜似乎还没怎么走出唐人街。当然,是否被洋人接受,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讲没那么重要,但亨廷顿所言“文明的冲突”却无从避免。

赞赏 与 转发 都是真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