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鲁木齐中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老房子图书馆 2022-11-01 发布于上海

乌鲁木齐中路位于上海市区中部,跨徐汇、静安两区。北起华山路,南至淮海中路。长880米。清宣统三年(1911年)筑,以旅沪法侨名命名麦琪路(Route Alfread Magy)。民国32年(1943年),以新疆地名改名中迪化路。民国35年,改名迪化中路。1954年,随迪化改名乌鲁木齐改今名。沿路为住宅,有华山医院。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303 陈炳谦住宅遗址 民国 静安寺街道

地址:乌鲁木齐中路2号

在乌鲁木齐中路华山路口(现在华山医院位置),原来是近代上海著名的买办、富商陈炳谦的私家花园“融圃”。1930年11月25日《申报》报道,主人在此接待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及张学铭夫妇,写的地址是海格路二百四十三号。1935年9月8日《申报》报道,一场网球赛在“融圃”举行,地址变成了海格路三五七号。当年主人热衷体育运动,特别是网球,经常与香港网球界明星在此交流比赛。主人在此还接待过当年的亚洲球王李惠堂,以及众多政商名流。从1938年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可以看到“融圃”的位置(见下图)。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所示“融圃”位置

另外,陈炳谦当年在闸北张三桥地区还有一个更大的私家花园“梅溪融圃”,占地百亩,地址在现在的粤秀路46号,是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8945190000059 梅溪融圃 民国 大宁路街道),目前是部队营区。从下面1948年和2019年的航拍图中可以对比“梅溪融圃”今昔的变化。

“梅溪融圃”1948年航拍图

“梅溪融圃”2019年航拍图

据《申报》报道,民国初期著名人物梁士诒的住宅,地址是麦琪路六号。根据1938年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麦琪路4-6号,以及海格路355号是连在一起的住宅(见下图)。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乍一看觉得奇怪,怎么陈炳谦的私家花园里有一处别人的住宅。但是,仔细看行号图上,其实麦琪路4-6号,以及海格路355号住宅与“融圃”是隔开的。

1948年航拍图(红框内建筑为麦琪路4-6号,海格路355号住宅)

梁士诒(1869-1933),广东广州人,民国初期著名的经济家、银行家、政治家。早年与其父梁知鉴同在三水、广州、香港读书,后又与梁启超同于佛山书院游学。光绪二十年(1894年),考取进士,历任清邮传部大臣、国务大臣、铁路总局局长,为中国早期的铁路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1911年,协助袁世凯胁迫清皇室退位。民国初期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理、财政部次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等职务,并以交通系首领、全国铁路协会会长身份,全力支持孙中山的全国铁路建设计划。梁士诒有“活财神”、“二总统”之称。1916年,他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的大脑”、“王座背后的权臣”,是清末民初非常活跃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1918年6月6日,梁士诒创办北京证券交易所,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1932 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梁士诒以私人名义致电英国首相麦克唐纳,请其联合各国,制止日本暴行。1933年3月3日,到上海与段祺瑞共商抗日大计,4月9日在上海宝隆医院病逝。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梁士诒发起华工赴欧、“以工代兵”战略,使中国摆脱了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局面,也达到了中国实际参战的目的。华工的付出也为中国赢得在战后的发言权,中国以战胜国资格参加巴黎和会,为国运而抗争,为收回青岛主权而抗争,为华盛顿会议的最终解决埋下伏笔。梁士诒的远见和政治头脑令人叹服。

华山医院10号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24-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80000060 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学堂旧址 清 静安寺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中国红十字会医院(法国会馆);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华山医院10号楼

地址:乌鲁木齐中路12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10年;保护类别:三类

华山医院10号楼

乌鲁木齐中路12号,原为中国红十字会医院(1904年沈敦和等创办万国红十字会,后改为中国红十字会,所属的大清医院、上海哈佛医院,武汉庞氏医院于1907年合并建此医院)。古典主义风格建筑。

根据资料,1909年,慈善家沈敦和先生用筹集的536400万两白银,购置了徐家汇路7号土地14亩,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华山医院前身)院址,动工建造了医院和医学堂。“红会老楼”由此诞生。

关于这幢楼在华山医院内的编号,有的资料写5号楼,有的写10号楼,根据华山医院的楼号分布图(见下图),“红会老楼”的楼号是10号楼。

华山医院的楼号分布图

关于早期地址,根据1922-05-10《申报》的报道: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院址在海格路二百六十三号,更早期是徐家汇路七号,根据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地址是海格路363号(见上面的行号图)。

华山医院10号楼

因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是与美国哈佛医学院合办,所以此楼也被称为“哈佛楼”。说起与哈佛医学院合办的缘起,创始人沈敦和在1918年1月24日的《申报》上进行了阐述:本总医院为造就医学人材起见,于宣统元年开办。初由敦和自任院长,延英、丹、那、威各国内外科医生为教员,兼充医院医士。民国元年,美国哈佛大学拟设分校于中国,因见本会院宇、器械并剖解室等一切设备适合医学堂制度,请与合办以成一完备之大医校。由哈佛每年补助银九万元,以作经费。敦和得常议会之许,可遂与订立合同七年。当经哈佛派胡医士为院长,驻院管理校务、医务,敦和以副会长,截止至民国五年,本会与哈佛各学生先后毕业,遂将学堂停办,专办医院。每岁除收入医费三万七千余元外,尚缺经费四万七千余元。议由美国煤油大王在慈善基本金内如数拨助。此本总医院先与美国哈佛合办医校,继经美国慈善家补助经费之大略情形也。

乌鲁木齐中路148弄

乌鲁木齐中路148弄琪美新村,建于1941年,新式里弄住宅。砖木三层结构。

乌鲁木齐中路148弄1号

乌鲁木齐中路148弄1号,葛克信(江苏海安,1905~1971,旧社会局副局长,立法院立法委员)旧居。

葛克信,1927年毕业于上海大学,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三军政治部中校科长,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秘书,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书记长,仪征县县长等职,1939年任上海特别市党部书记长,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署少将参议,兼任上海市社会局副局长,代理局长等职。上海解放前夕,他参与策动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原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53人起义,通电拥护中共中央和平建国等政治主张。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委任葛克信为《文汇报》管理部副主任兼文汇印刷厂厂长。

乌鲁木齐中路148弄1号

曲艺表演艺术家袁一灵旧居也在乌鲁木齐中路148弄1号。袁一灵(1917-1992),滑稽戏、独脚戏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祖籍江苏,生于上海。善于扮演机智的“小人物”,尤以“贯口”和“绕口令”见长。演出剧目有《金陵塔》《春到人间》《笑徉向昨天告别》《性命交关》等。尤其是《金陵塔》,在唱念中融合了快口、绕口技巧,咬字清楚,发音准确,舌如鼓簧,语似连珠,快而不喘,一气呵成,被同行誉为"绝活",流传不衰,其嫡传弟子黄永生,即为“上海说唱”曲艺形式的创始人。

乌鲁木齐中路148弄4号

乌鲁木齐中路148弄4号,著名连环画家赵宏本旧居。

赵宏本(1915-2000),江苏阜宁人,生于上海;中国现代著名连环画家,为上海连环画“四大名旦”之一;自幼酷爱绘画,16岁正式从艺;早在三十年代,他便在连环画界崭露头角;解放前夕,作为中共地下党员的赵宏本还组织和团结一批连环画作者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后致力于连环画的创作,为新中国连环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主要以编绘较多的侠义一类连环画吸引读者,老少皆宜;其主要作品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与钱笑呆合作)、《水浒一百零八将》《小五义》《七侠五义》等。

乌鲁木齐中路148弄7号

乌鲁木齐中路148弄7号(原迪化中路148弄7号),曾是教育家傅统先(1910-1985)及圣约翰大学校友创办的中南初级中学旧址。

乌鲁木齐中路166弄

乌鲁木齐中路166弄沪江一村,建于1938年,新式里弄住宅,混合三层结构。

乌鲁木齐中路166弄10号

乌鲁木齐中路166弄10号,王兆槐(浙江遂安,1906~1986,国大代表、京沪区铁路局长)旧居。

王兆槐,早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校,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时期曾参加东征之役。历任北伐总司令部上尉参谋、师副官处长、中校团副、淞沪警备司令部上校侦缉队长、军委会调查统计局桂林办事处主任、特务总队少将总队长、西安监察分处少将处长、少将团长。1938年1月,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不遵命令、放弃守土,经军委会下令拿办,因当时韩复榘统领重兵,王兆槐设计诱捕,解除其兵权。1943年起任交通部京沪区铁路管理局兼任警务处长、副局长。1949年赴台湾,1950年任国防部少将高参。1961年任交通银行董事。1964年任经济部渔业公司董事、第一届国民大会第四次大会主席团主席、国民大会中国国民党党部常务委员。1986年病逝。著名中华文化收藏家王度是王兆槐之子。

乌鲁木齐中路166弄10号

乌鲁木齐中路166弄10号也是浙江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谋赵汉庭旧居。

赵汉庭(1895-1969),浙江嵊州人。保定军校三期炮科毕业。加入北伐革命军。在济南、德州等地任兵工厂厂长。抗日战争时回浙,任第十集团军少将高参,协助省长黄绍竑办兵工厂,枪械远销全国军队。动用办厂小额款项在小砩村创办志轩小学。

乌鲁木齐中路310弄3号

乌鲁木齐中路310弄3号住宅,为不可移动文物。建于1940年,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花园住宅。20世纪60年代,大楼内部装潢采用玻璃材质,俗称“水晶宫”。

乌鲁木齐中路400号

乌鲁木齐中路400号,原是上海法商电车电灯公司高级职员的居住地。1930年代是公司副大班拉德瑞特(Ladroitte)的住所。1940年代以后,入住的是公司人事部们的主管裘克来司脱(Ducrest),裘克来司脱同时在震旦大学担任兼职教授。

乌鲁木齐中路400号,由法商赉安设计,建于1928年。西式独立式花园住宅。

解放后,电影艺术家杨小仲曾居住在此。上世纪60年代的孩子们熟悉的《宝葫芦的秘密》,导演杨小仲就是在乌鲁木齐中路400号的家中酝酿此片,并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获得灵感。他的其它电影作品《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兰兰与冬冬》也都大受孩子们的喜爱。

杨小仲(资料图)

杨小仲(1899-1969),生于江苏常州,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导之一,电影艺术家。

杨小仲从影四十多年,经历了无声、有声、彩色电影各个发展时期,他一生执导影片近百部,是中国电影史上拍摄影片最多的导演之一,故有“百部导演”的美称。他曾任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1986年3月起,新加坡驻华商务代表处租用此住宅设立上海分处,1991年10月25日更名为新加坡驻沪领事馆,并于1996年1月1日起升格为总领事馆,直至2003年另迁新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