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襄樊之战前曹操已是内忧外患;从两个细节可看出刘备支持关羽行动

 四地闲夫 2022-11-01 发布于山东

襄樊之战是东汉末期,影响三国格局的一战,大家的印象中,是刘备集团在刚刚结束和曹操集团的汉中之战后,驻守荆州的关羽就开始全力北伐,围困襄阳樊城,围歼于禁援军,差点逼得曹操迁都,之后就被孙权偷袭后方,兵败被杀了,但其实个人认为,襄樊之战只是关羽长时间和曹军的攻防战的延续,并非是关羽临时起意的突发行为,同时襄樊之战也是曹操较为危机的时刻。

襄樊之战前曹操已是内忧外患;从两个细节可看出刘备支持关羽行动

赤壁之战是孙权刘备联合遏制了曹操一人独吞汉朝天下这块大蛋糕的势头,而到了襄樊之战就不同了,刘备孙权是打算去分食曹操那块大蛋糕的,在襄樊之战前后,曹操集团遭受的是官渡之战后最大的一次内外危机,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动乱不止,这是在曹操统一北方,将势力推进到长江一线后,遭遇的重大危机。

襄樊之战中期之前,孙刘联盟虽然也是在荆州归属问题上多有摩擦,但是双方相对有共同目标的,就是从曹操集团身上割肉,孙权刘备在两个方向上也是给足了曹操压力。

襄樊之战前曹操已是内忧外患;从两个细节可看出刘备支持关羽行动

《三国志.吴主传》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备归,而曹公已还。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

《三国志.先主传》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建安二十三年、二十四年这两年,绝对是曹操疲于应对的两年,西线刘备是赢得了汉中之战,拿下了汉中,也总算是夺得了益州的门户,使益州不至于暴露在曹军的威胁之下,而东线,孙权则是抓住了最好的一次机会,征讨合肥,当时曹军主力都被刘备所牵制,合肥一线,只有张辽乐进所率的7000余人,但是孙权率10万吴军没有打下来,可以说如果当时孙权成功拿下合肥,那么关羽也就不会被孙权偷袭后方根基了,夺得合肥,江东孙氏就有机会北上占领徐州了,徐州的诱惑力是要大于荆州的,更何况,让关羽吸引更多的曹军,给自己创造有利的局势不是更好吗?就算要暗算关羽,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襄樊之战前曹操已是内忧外患;从两个细节可看出刘备支持关羽行动

除了外部的压力,曹操集团内部的压力也逐渐凸显,内部仍然有忠于汉室的官员,各地百姓也有不堪生活叛乱的事情发生,只能说在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彻底消灭袁氏集团残余势力后,便快速发动了征伐荆州之战,结果赤壁大败,之后又疲于应付孙刘联盟的夹击,这这段时间,北方百姓被过于频繁的战时透支生活基础。

《三国志.武帝纪》魏书载王令曰: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於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

《曹瞒传》是时南阳间苦繇役。

这是建安二十三年,也就是曹操和刘备在汉中死磕阶段下发的王令,可见当时由于长时间的频繁战争,已经影响到了多地百姓的民生,那么在外部军事压力明显的时候,内部的动乱也就很容易发生。

《三国志.武帝纪》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

《三国志.武帝纪》(二十三年)夏四月,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氐等叛,遣鄢陵侯彰讨破之。

《三国志.武帝纪》(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

《曹瞒传》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三国志.武帝纪》(二十四年)九月,相国锺繇坐西曹掾魏讽反免。

襄樊之战前曹操已是内忧外患;从两个细节可看出刘备支持关羽行动

可以看到就是在汉中之战以及襄樊之战时期,曹操集团内部是多有叛乱发生的,而这也就是我说的,为什么襄樊之战是曹操集团的危机,如果关羽打赢了,那么孙权会找曹操的麻烦不说,各地会发生很多类似叛乱,那么曹操搞不好就只能暂时退守了,甚至是退守到黄河以北,那时曹操再想东山再起,的确有些难。

内忧外患,是襄樊之战时期,曹操面对的困境,而当时刘备则是出于大战之后的修养期,他能够给予关羽的支援也的确不足。

《三国志.杨洪传》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二十四年,先主定汉中,斩夏侯渊。张郃率吏民内徙。

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件事,一件是刘备为了拿下汉中到了倾尽益州人力的地步,但是曹操很鸡贼的迁走了汉中百姓,刘备拿下汉中,只是得到了汉中的地利,但是对刘备的实际势力没有明显的增加,刘备为了巩固益州,反而要大力经营汉中,所以说,关羽围困襄樊之时,刘备在益州暗暗舔伤当中,实在是没有能力支援关羽,但是刘备是认可关羽的北伐行动的。

襄樊之战前曹操已是内忧外患;从两个细节可看出刘备支持关羽行动

很多人认为关羽是在汉中之战结束后才发兵北上的,其实襄樊之战是关羽和曹仁在荆州一线攻防战的一个延伸,双方并不是一直安然无恙,之后突然就打起来的。

《三国志.武帝纪》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三国志.曹仁传》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

当时曹仁是被曹操任命去征讨关羽的,在宛城侯音叛乱后,他也是暂时从前线回防,平定叛乱后才回到和关羽对峙的前线的。

《三国志.文聘传》与乐进讨关羽於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

寻口和汉津都是相对偏离襄樊一线的,两地相当于是关羽的后勤补给线,也就是说乐进文聘在两地和关羽的军队交过手,而这是在襄樊之战前。

襄樊之战前曹操已是内忧外患;从两个细节可看出刘备支持关羽行动

同时曹操集团内部各地的叛乱,也大多是打算得到关羽的支持。

《三国志.武帝纪》时关羽强盛,而王在鄴,留必典兵督许中事。

《曹瞒传》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县主簿,南附关羽。羽授狼印,给兵,还为寇贼,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

吉本、耿纪等人在许都发动叛乱的时候,就是想要借外援的势力,记载中提到了关羽当时兵势正盛,宛城叛乱,也是打着和关羽联合的名义,在襄樊之战时,孙狼等人也是归顺了关羽,所以许都以南很多郡县都响应关羽,这也就是关羽长期保持对曹仁军事压力的结果,毕竟曹操当时在三个方向布置兵力,西线有刘备,东线有孙权,中线有关羽,曹操地盘是大,可是面对多方的军事威胁,其压力也是真的大。

个人认为,当时是关羽在襄樊之战前,就已经取得了对曹仁一定的军事胜利,而这也成为了曹操集团内部各地叛乱的一个诱因,而且在汉中之战时,关羽也不可能闲着啊,必然要出兵给予曹操压力,吸引曹军兵力,以减缓刘备在汉中之战中的压力。

襄樊之战前曹操已是内忧外患;从两个细节可看出刘备支持关羽行动

而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关羽在前期积累了足够的军事优势,所以进而围困襄樊,到了这个时候,刘备集团中没有人能够刹住关羽的征讨步伐了,其实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关羽的确可以停一停,等到刘备在益州和汉中之地恢复实力后在一起行动,但是只能说局势太好了,如果关羽拿下襄樊,孟达已经拿下上庸等地了,刘备集团实力大涨,这的确会引起全局的变化,对于当时已经年过半百的刘备来说,诱惑太大了。

关羽拿下襄樊,势必会引起孙权的联动,孙刘双方有趁机瓜分曹操势力的可能,那样的话,刘备就有可能成为刘秀之后,再次中兴大汉的帝王,这份诱惑足以令刘备去冒险,哪怕他知道关羽是战败的危险,荆州有丢失的危险。

襄樊之战前曹操已是内忧外患;从两个细节可看出刘备支持关羽行动

从两个细节中也可以看出刘备内心支持关羽继续进攻的想法。

《三国志.关羽传》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时关羽自江陵围曹仁于樊城,遣前部司马犍为费诗拜假节。

如果说只看《三国志》记载的话,显然容易理解成为关羽是在被刘备册封为前将军,假节钺之后,才发动襄樊之战的,但其实,在费诗带着刘备的册封旨意抵达关羽之处时,关羽已经开始围困樊城了,显然刘备的意思是,给了关羽全权处置荆州战事的权力,言外之意就是,关羽打得好,打得妙,打得刘备心里呱呱叫,而且这也是变相在命令关羽,继续围困襄樊两成。

而且大家还记不记得另一件事情了,就是刘备在称汉中王的时候,册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是反对的。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军师诸葛亮曰:“黄忠名望本非关、张、马超之伦也。今张、马在近,亲见其功,犹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先主曰:“吾自解之。”

诸葛亮知道黄忠在刘备集团缺乏足够的威望,厚封其为后将军,势必会引起关羽的不满,当时刘备说他自己有办法,历史记载中,我们只是知道费诗一顿“教育”关羽,让关羽接受了册封,没有再因为黄忠而心里不爽,难道刘备说的办法,就是让费诗去给关羽讲一堆大道理,感觉太简单了。

襄樊之战前曹操已是内忧外患;从两个细节可看出刘备支持关羽行动

个人猜测,刘备此举不排除是想激励关羽的意图,黄忠凭什么能够成为刘备集团的后将军,那时人家斩杀了曹军大将夏侯渊啊,你关羽不服,可以啊,做掉曹仁就好了,很有可能当时费诗将刘备的这个意思相对委婉的告诉了关羽,但是历史上没有记载。关羽不是耻于和老兵为伍吗?刘备的意思是,又能耐,你自己斩下曹仁的人头再说。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来,当时刘备是有意激励关羽围攻襄樊的战争的。

在襄樊之战中,关羽表现最亮眼的就是相对容易的击败了于禁。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

《三国志.吴主传》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於襄阳,曹公遣左将军于禁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三国志.徐晃传》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

襄樊之战前曹操已是内忧外患;从两个细节可看出刘备支持关羽行动

按照这两份史料的记载,都说说于禁所部3万余人大多被关羽俘获了,而且要知道的是,于禁所统领的是,曹操在短时间内能够征调的相对精锐士卒,这3万人被关羽俘获,的确是令战局偏向有利于关羽一方发展,同时期救援襄樊的徐晃所部大多是新兵,徐晃也是等到了主力部队补充后才和关羽正面开战的。

《三国志.曹仁传》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战局如此,到了关羽做选择的时候了,襄樊两城眼看可以拿下,但是关羽所部就是缺少军力实施最后一击,所以个人觉得关羽抽调江陵守军北上支援襄樊前线并不是完全错误的决定,摆在关羽面前的事实是,自己要是退军,那么一切努力白费,要是赌一把,集中全部力量,拿下襄樊两城,那么曹军也就退了,只是他赌输了,他可能预料到孙权会搞小动作,但是没想到的是,傅士仁糜芳这俩坑货直接降了,关羽所部的根基没了,仗还怎么打。

纵观襄樊之战前后的局势,个人认为,襄樊之战是曹操和刘备在中线这个战场上,长时间军事冲突的最终决战,也是曹操的一次危机,刘备内心则是很支持关羽此次行动的,可以说此战的胜负足以左右三方势力的发展走向,只是就结果而言,襄樊之战妥妥的把刘备集团拖入了深渊,襄樊之战损失精锐士卒,还丢了荆州,此后引发的夷陵之战更是坑了刘备一方本就不足的人才、兵力储备,丧失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参考资料《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曹仁传》《三国志.徐晃传》《三国志.文聘传》《三国志.先主传》《三国志.关羽传》《三国志.杨洪传》《三国志.吴主传》《曹瞒传》《华阳国志.刘先主志》《资治通鉴.汉纪六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