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10月总结

 早晚积累 2022-11-01 发布于江苏

时间很快,一转眼2022年已经接近尾声了,一转眼我公众号停更也有两个月了。时间就是这样,总在过后觉得飞快。

时间是敌是友全在我们自己。借着月末月初的契机,对过去两个月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

写作方面

写作是一个持续成长的人,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这一点,我的感触越来越深。

写作可能是一个人,创作作品成本最低,又能扩大影响力最简单的方式了。不论创业生产什么产品,成本都是避不开的,而写作的成本除了时间和纸笔之外几乎为零。

只不过写作需要消耗的是脑力劳动,这是很多人不具备也不愿意用的。

公开写作的人,就好像是开了一个便利店,日更的人每天有新货上市,定期更新的人定期有新产品提供。关注的人越多你的公众号就越可能有价值,就好比光顾便利店的顾客越多商店生意越向好一样。

一个人为什么会去便利店重复买东西,表面上是为了生活便利,实际上背后是一种信任,顾客相信我来这个店,可以确定性地收获我想要的商品或者说价值。

而一个人为什么要关注你的公众号,同样也是因为信任,TA确定性地知道这里的信息对我有用,能够给我启发,于是我便选择持续关注。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很感激长期关注我的每一个朋友。

9月份起我选择了暂停隔日更,原因有两个:

一是没必要为了坚持而坚持。隔日更虽然比日更容易很多,但实际上,这样的写作频率依然很高,频率高意味着质量跟不上,我自己对发布的内容越来越不喜欢,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我选择暂停,为的是想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而不是通过自己自嗨去证明自己很能坚持;

二是质和量二者之间,一定要想清楚什么时候选择质,什么时候选择量。就公开写作而言,在公开写作6年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后,我想明白了,质比量更重要。我日更过半年以上,也隔日更过一年以上,周更也有好几年了。

但真正能够形成影响力,能够持久产生影响力的,最终一定是文章的质在起作用。想明白这点,我接下来的文章, 发布可能不会太频繁,但一定会力求每一篇都会精心打磨。这是关于写作,这两个月想的最多的。

二、

阅读方面

九月份和十月份断断续续在重读之前读过的旧书,主要是投资类和认知类的书籍,完整读完的新书只有一本曹德旺著的《心若菩提》。

这期间反反复复翻了《生活中的投资学》这本书,这本书加上《投资大白话》作为股票投资的入门读物再好不过了。

再就是《认知驱动》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些前几年读过的书,有些书常读常新。

书中的知识有些已经变成了常识存在脑海中,回过来重读的时候,会有新发现。比如几年前第一次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对书中提到的弗兰克尔,没有什么特别深的印象。

而我后来反复读过《活出生命的意义》,并且通过这本书知道了一个人寻找人生的意义有三个方式: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项事业、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面对苦难的态度。

而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作者把这三个方式提炼成了三种价值观:经验价值观、创造价值观和态度价值观,这样的理解也很有意思。

《心若菩提》是曹德旺的自传,曹德旺是福耀玻璃的创始人,福耀是上市公司,我买股票的很多基本知识都是从买福耀玻璃开始学起的。

我第一次在搜索引擎中发现福耀玻璃的客户遍布各种车企时,惊呆了,真的没想到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玻璃已经做到这么好了。因为马路上跑的车,大部分都是福耀的客户。

再后来,我通过福耀体验到了股票分红的好处,到目前为止,我股票盈利的50%,都来自福耀这只股票。最近我特别喜欢看有分红的公司,因为其他都能作假,如果一个企业不赚钱,是绝对不会分红的,更别提连年分红。是否分红最能看得出一个公司是不是真赚钱。

也是通过福耀,我知道了选择股票除了要看价格之外,还要看公司,还要研究企业管理者。后来看了纪录片《美国工厂》后更进一步了解了福耀,美国工厂说的是福耀在美国办厂的故事。深深被曹德旺的人格魅力和胸怀折服。

读完《心若菩提》一书,让我对曹德旺和福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曹德旺小时候跟随父亲做生意,受到父亲经商思维的熏陶;

上个世纪70年代,曹德旺就有赚到几万元收入的时候,要知道即使在今天,一次赚到几万元,对很多人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曹德旺从小就喜欢学习,为了自学他买来《新华字典》,我原以为这本传记是他口述,他人代笔,没想到是他自己亲笔写的;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曹德旺非常重要的原则。

读这本书还能看到曹德旺在做玻璃生意过程中的睿智、果断和魄力。

在国内他投资东北的工厂,他凭一己之力,一统东北玻璃市场;在国际上,美国百年企业PGG联合两家玻璃公司起诉福耀倾销,曹德旺力排众议,主动应战跨国官司,他把美国商务部告上法庭,最终成为中国反倾销胜诉第一人。

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这本书就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三、

投资方面

这两个月投资方面的收益并不是特别好,十月份回撤很大。但这两个月投资的理论知识又增加了一些。通过这几年的股票投资的摸索,尽管估值还不是很懂,但已经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投资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亏钱,如果想在投资上收获复利,那么一定要做到不亏钱,而且不能大幅度亏钱,特别是本金的亏损。

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最大可能增加正向收益的概率。第二个原则是不懂不投,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有投资机会,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投资机会,任何人都有机会,缺乏的是寻找和选择机会的能力。而守住本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懂不投。

关于不懂不投这次多说几句:

今年6月份,有个朋友告诉我一支股票,他说“新点软件如果到35左右,可以适当切入一点”,还说这个股票可能会涨到70元,放在以前我可能马上就买了。

但后来我并没有买。原因有两个:

第一就是我不太懂这个公司,而且又是一个去年底刚上市的新股,历史数据看不到。

第二是当时还在关注其他股票,也没有那么多资金来买。

但是我当时看了财报,财报的数据我印象特别深,2021年底负债合计12.61亿元,未分配利润有9.1亿元,归母公司净利润有5.04亿元,而2021年营业总收入有27.94亿元,未分配利润+归母净利润已经超过了营业额的50%,从这个数据来看,这个公司已经相当能赚钱了;而负债只有11.88亿元。仅从这几个数据看,公司的财务状况应该是比较好的。当时有一瞬间想买,但考虑到对公司不太懂,就守住了不懂不投的原则。

实际上,实际上这只股票6月份起至今最低跌到了32元/股,最高涨到了66元/股。而我并不会惋惜,因为我知道不懂不投这个原则守住后,也许会错过很多机会,但绝不会很容易亏钱。而我也知道,这不是我认知以内该赚的钱,所以没什么惋惜的。因为即使买了,也未必能够定心持有到股价翻倍。

说完这些,再来看看9~10月份自己的实盘情况:

这两个月我个人的实盘波动较大,特别是10月底跟随大盘的下跌,自己的收益也从年中最大的18%的年收益,下跌至了接近0收益。这一次的下跌再一次提醒了我仓位控制的重要性。由于已经全仓,所以遇到下跌时已经没有资金可以补仓,这在很大程度上错过了一次降低持仓成本的机会。以下是9月和10月的实盘记录:

左右滑动查看

随着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再加上城市化率剩余的空间有限,房地产行情的下行有可能会持续下去,房地产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少了。

而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发达国家的家庭资产配置情况,我个人非常看好中国未来的股权和股票投资。

原因至少有三个:

第一是中国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国防力量越来过硬,这会迎来至少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年代;

第二是发达国家的居民财富,房产和股票(或股权)资产的比例接近1:1,而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还趋近于零;

第三,中国居民的存款已经超过100万亿元,这么多的闲散资金,未来不会再涌入房地产,而消费显然花不了这么多钱, 这些钱的投资去向,更大可能会往股市或股权投资里来。因此,我非常看好中国股市的未来。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需要准备的是选公司和选价格的能力。而这个能力,靠学习和积累,每个人都能一点点积攒起来。

两个月的停更,以上文字权当9~10月份的总结。感谢你的关注,如开头所述,接下来我会减少发文频率,但会提高发文质量。期待你的继续关注。

参考文章:

八月总结

上一篇文章:

到底该不该“坚持”做一件事?

爱积累的磊

向他人学,与自己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