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美基督徒数量下降,中国基督徒数量不降反增|佛教|宗教|道教

 重度松鼠症患者 2022-11-02 发布于山东

中国作为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还拥有着本土道教等宗教门派,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宗教的多样化,基督教在中国教民的地位也占有一席之地。

19年,根据国家官方,卢云峰,发布的中国基督教徒现存数量的统计,分别是3800万和3997万,与国内合法牧师3000万-5000万的预估相当,并且保持着增长的势头。

相比西方国家,作为基督教的诞生和传播地,基督教徒的数量反而在下降,这样的增减逆差是怎么出现的呢?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何谓宗教?宗教的意义是什么?

要了解这种增减逆差的出现就要了解宗教的本质和其意义,再结合东西方地域文化的差距来综合分析。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其本质是一种精神寄托,古代人民受限于对世界的认知,对神秘现象的敬畏,对未知宇宙的探索。开始相信神秘力量的存在,进而引申出一系列仪式活动和教义,这便是宗教的形成。

宗教的主要意义在于,安定人心,给予信众在情感方面的寄托和希望:在社会层面,宗教有利于评定伦理道德,匡正世道人心,能够引导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舆论风向。

尽管很多人认为宗教和现代科学是冲突的,但是恰恰相反,虽然宗教和现代科学泾河分明,但是却存在固定的依附关系,宗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给现代科学的启迪进而引导科研工作者去推动科学研究和实践,这是宗教对于现代科学的意义。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欧美国家基督教徒数量下降的原因

欧美地区基督徒下降的现状要结合基督教的整个历史发展轨迹来看,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一起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但是无论从影响力还是规模来说,都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大宗教。

基督教以欧洲为辐射地,贯穿了整个西方国家的历史,起到了不可替代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基督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世界的历史进程。

在中世纪时期,以罗马教廷为主的基督教甚至成为了欧洲的主宰,在“矮子丕平”篡位寻求教皇加冕之后,中世纪所有的欧洲国王为了寻求其地位的合法性,王位的正统性和维持巩固统治,都必须得到教皇的认可,并由教皇“授冠”。

这把教廷的地位推向了巅峰,在教廷统治的巅峰时期,教廷有权利干涉各国的政治事务,任命废除基督教国家的国王,甚至在整个欧洲随意的征收,历时两百年的人类历史上的超大规模的宗教冲突“十字军东征”就是由罗马教廷一手组织的。

这段期间,基督教以一个宗教的形式向整个欧洲展示了信仰的统治力量。

所谓盛极而衰,进入工业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之后,由于追求享乐的世俗化趋势愈发明显,与原本的基督教义相悖,使得基督教的宗教关切逐渐边缘化。

基督教在欧美地区的衰落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17世纪中叶,欧洲基督教廷正式分裂成“新教”和“天主教”开始,基督教徒的数量就开始下降。

而文艺复兴过程中对自由主义思想的追求大大削弱了基督教对欧洲文化的控制,19世纪反教权运动的兴起,更是极大的冲击了基督教在欧洲社会的地位。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一些欧美社会学家发现,欧美地区的基督教徒开始放弃固有的传统理念。这种转变是一种以“欲望主体”为基础的伦理转变,这种伦理是道德上所有价值和政治的合法性源泉。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在西方的基督国家看来,这是一场真正的文明革命: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人类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去做他们渴望做的事情,甚至有义务去做。

其实这不仅仅是群众们一种情绪上的改变,而是随着社会进步,对人类自身地位的正确认知在岁月长河中慢慢积淀起来的思想革命。

这种新的思想与基督教相比,除了对欲望主体的狂热崇拜之外,和基督教的思想大相径庭,其强大的向心力使得宗教也无法抗拒这种思想大潮,这便是欧洲基督教徒逐年下降的根本原因。

尽管北欧国家的“新教”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了向这种新思想,向新的社会价值观念妥协,譬如“婚前同居、同性恋、堕胎”等基督教的禁忌观点上做出了改变。

但是天主教固执的不接受这些新的观点,对基督教在现代社会的传教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随着这些新的价值观念被写入法律,系统的整理起来,新道德的胜利是彻底的,当下的欧洲社会,没有谁会再去想把历史上的基督教的价值观念在带回到公众视野面前,在这样的前提下,基督教在欧洲的式弱,是不难理解的。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基督教在中国为何发展如此迅速?

中国基督教今年的飞速发展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来看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儒教。

道教作为中华文化的根蒂,堪称中华文化的智慧源泉,尽管其内容具有极高的哲学,科学价值,但是其本身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普通群众太难参与进去,道教具有极高的入门门槛,这就决定了其受众的范围。

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又由于其自身的一些原因得不到政治主体的支持。(道教教义提倡卫国护民,匡扶正义,这样的思想必然是被统治当局所反对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一个法制机构就已经足够了,道教的发展必然受到遏制。)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而且道教具有极其严重的国家情怀,在继承者的选择上是有非常高的要求,“不传外夷”是道教的基本思想,加之道教戒律严格,在对待异教徒上不允许压迫,攻击,对政治权力上,不能觊觎。

所以导致道教不能像某些西方宗教一样,可以利用眼前利益迅速集众。儒教尽管在一段时间内被国家确定为主要宗教(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其本质没有受到国家的认可。

国家依然坚持外儒内法的根本制度,这使得中国的两大本土宗教都没有一个合法的地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一律从简的入教条件使得其在中国快速的发展起来,立即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宗教派系。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这段佛教的发展史被西方基督世界看在眼中,佛教在中国地区的成功使得基督国家的西欧反伊斯兰的民粹主义政党发出了必须向东去寻找既民粹主义又反对20世纪60年代价值观革命的政治运动的口号。

于是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之初,基督教在中国开始大肆传播,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社会建设没有达到西方世界的水平,更为崇尚劳动和拼搏,享乐主义在中国几乎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社会思潮下,基督教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所受阻力较小,就像当初佛教一样,基督教迅速在中国形成了“全国存在,局部汇聚”的规模,成为了仅次于佛教的第二大宗教派系。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基督教在中国地区主张的“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观点正好符合改革开放解放劳动力的政策,使得基督教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顺风顺水,基督教主张人人平等,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姐妹。

这正好符合边缘人群的心理需求,正是他们所追求的平等价值观念。中国社会的变迁为基督教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土壤。

基督教有强大的力量的支持;并且有很强烈的进取心,使其积极走向社会,积极发展信众。所以基督教在中国有大规模的发展。这是基督教在中国发展迅速的主观原因。

查看大图
查看大图

总结

形成这样的同一宗教在不同地区的信众增减逆差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不同的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阶段都是决定民众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观的客观因素。

而宗教作为一个思想寄托的综合载体,其本身就必须面临信众当前的信仰抉择,西方享乐主义的盛行使得基督教在欧美国家的思想根基受到了动摇。中国现代社会鼓励走出家庭,迎接新社会的思潮又为基督教的传播奠定了社会基础。

所以欧美基督徒数量下降,中国基督徒数量短期内的不断增加是一件并不难以预见的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