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宋朝厚嫁之风盛行对女性地位的影响

 思明居士 2022-11-02 发布于河北

很多人知道程颐、程颢和朱熹等宋代理学家提倡女子守节,由此认为宋代女性受到理学思想桎梏,实则并非如此

就在理学萌芽的宋朝,女性在婚姻上反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出现了一种“厚嫁”现象,女性可借由自身携带的丰厚嫁妆,选择更合心意的郎君。但是,我们还是要问,厚嫁真的改善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吗?

文章图片1

从门第姻亲到厚嫁成风

东汉光武帝刘秀依靠地方上的豪强坐稳了皇位,此后,东汉王朝的世家豪强逐渐壮大,不少家族长期交好,累世通婚。

曹魏明帝郭皇后曾说道“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三国志》)。如此看来,这种门当户对式的婚姻已然成为世家大族的一种婚姻常态。

1.东汉-唐代:门第婚姻

这种门第婚姻一直延续至隋唐,达到了一个高潮。《新唐书》中记载唐代“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 而上(尚)阀阅”。也就是说,唐代的民间社会在缔结婚姻时也更注重门第(阀阅)而非官位。

文章图片2

此外,众所周知,隋唐时期涌现了不少新权贵。这些新权贵或具权势,或具财富,但却受到当时不少大族的鄙夷。

甚至于,不少大族认为同暴发户结亲是一种耻辱,《隋唐嘉话》中记载大族“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厚嫁的出现

时至宋代,这种门第婚姻依旧流行,甚至在法律上也承袭了唐代禁止不同门第通婚的条令。在唐代,曾禁止良贱通婚,规定杂户、官户不得与平民通婚,“违者杖一百”(《唐律疏议》)。宋代的《天圣令》中延续了相关条令。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限制不同门第间通婚的条令逐渐成为一纸空文。

文章图片3

女性凭借丰厚嫁妆,得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夫婿,甚至不少男性也对这种“富婆”、“富家千金”趋之若鹜。

宋仁宗时代的福州知府蔡襄不禁感叹道“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蔡襄全集》)。可见,这种厚嫁之风已经在社会上颇为风行。

我们不妨来看看,在宋代女性的“初嫁”、“再嫁”中,厚嫁的具体表现。

据现代学者研究,宋代嫁女费用远高于娶妇费用,公主下嫁时,嫁妆“倍于亲王聘礼”(《宋史》)。一般民间婚嫁也是如此,北宋吕祖谦编纂的《宗法条目》中记载“嫁女费用一百贯,娶妇费用五十贯,嫁资倍于娶资”。

文章图片4

如此看来,在宋代,为出嫁之女准备丰厚嫁妆的风气在各个阶层都广泛存在

甚至于,袁采在家训中专门告诫家人,在女子出嫁时务必不可吝啬“合得田产,必依条分给,若吝于目前,必致嫁后有所陈述”(《袁氏世范》)。

当时的民间社会还会嘲笑那些嫁妆不丰厚的家庭。北宋嫁女,一般会有随车钱,借此展示女性嫁妆的丰厚程度“女之嫁也,以妆奁厚薄,外人不得见,必有随车钱,大率多者千缗,少者不下数百贯。 倘不如此,则乡邻讪笑”(《高峰文集》)。由此可见,时人对此早就习以为常,若是嫁妆单薄,还会被邻里耻笑

这种厚嫁之风在妇女再嫁中也有所体现。现代社会,一个富有的寡妇或二婚女性往往是婚恋市场上的抢手货,宋代也是如此。

文章图片5

南宋洪迈《夷坚志》记载了不少因为自身财产丰厚而得以再嫁的女性案例。如“淳熙七年(1180),杭人俞绅来为府(隆兴府)钤辖,其妻徐氏……少时为韩蕲王妾,后乃嫁绅,饶于财……”。俞绅的妻子先前只是韩蕲王的小妾,因其私财丰厚,得以再嫁官僚。

甚至于,有士人贪图财产,甚至不惜背弃老情人,与富家寡妇成婚。

《夷坚志》记载,宋人张临与一位妓女情投意合,但在张临“连获乡举”后,“有媒妁来为议,娶富家嫠妇。临深念半世困于书生,苦贫为祟,若更聘一娼,两穷相守,何时可苏。今幸会此姻,当不终否。彼要盟无质何足恤哉!

在今日看来,张临就是十足的渣男,但在彼时,张临的行为或许恰好迎合了当时的厚嫁风气,不为世俗所怪。由此可见,宋代厚嫁之风的兴盛。

文章图片6

繁华盛世与婚姻经济

众所周知,大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之一,一幅《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梁繁盛景观更是深入人心。也正是在这番欣欣向荣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厚嫁之风兴起,女性的地位略有上升。

1.大宋繁华与女性相对自由

北宋开始,旧的坊市体制被根本打破,商品流通量迅速增加,由于从商人数的增加和商品经济观念的增强,宋代商人的地位有较大提高,城市中商人的比重增加了。

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婚姻制度的悄然变化,士庶结姻在社会实际生活中逐渐增多,门第高低已经不再是婚姻的障碍,以家资论婚嫁取代了“门第婚姻”,一时间蔚然成风。

文章图片7

也正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娱乐活动的丰富,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对于女性再嫁、以厚嫁挑夫婿的现象不再强烈反对。

南宋士大夫洪迈曾将其生平所见所闻和道听途说的奇文琐事收集汇编成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夷坚志》,其中涉及61例女子再婚改嫁

此外,许多市民阶层的女性开始加入到商品流通环节中,提高了自身经济地位。《宋刑统》也规定了,女性具有合法的财产继承权,“诸应分田宅者,姑姊妹在室者,减男聘财之半”。

由此可见,女性的社会地位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选择自身的命运走向。但是,说到底,宋代还是一个皇权专制社会,儒家思想依旧是统治思想,女性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文章图片8

三、厚嫁不厚女:宋代女性的真实地位

如上所述,宋代厚嫁之风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女性自主选择权,提高了女性社会和经济地位,但是,厚嫁也带来了不少弊端,从中我们不难窥见,宋代女性只不过是在带着镣铐起舞,并未获得真正的解放。

1.厚嫁与杀婴、晚婚

厚嫁意味着一个家庭要为女性准备丰厚的嫁妆,因此,许多平民百姓都无力承担嫁女费用,从而出现了“溺女婴”风潮

《宋会要辑稿》记载“世俗生男则喜,生女则戚,至有不举其女者。”为了避免厚嫁费用,穷苦人家甚至走到了杀婴的地步。

文章图片9

溺女婴必然导致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由此一来,许多男性便无法找到妻子,这进一步催生了对妇女的需求,从中诞生了宋代的“妇女拐卖产业”

《淳熙三山志》详细记载了人贩子拐卖妇女的手段:“牙人或无图辈,巧设计幸;或以些小钱物,多端弄赚人家妇女……”。

此外,厚嫁还导致了女子晚婚乃至终生不婚。宋代的尚书吏部员外郎王亮曾上奏说“比年以来,承平寝久,侈俗益滋,婚姻者贸田业而犹率薄,以至女不能嫁,多老于幽居送终者”,由此可见,当时的女性难嫁现象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带着镣铐起舞

宋代女性的婚姻生活虽然不像程朱礼学盛行的明清时期束缚之深, 但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还是极大影响了古代女性婚姻家庭生活的幸福。

文章图片10

实际上,大多数宋代女性婚嫁不能自主,准备丰厚嫁妆只是为了家庭面子、嫁个好姻亲等多方面实际利益,并非真正照顾女性权益。

此外,宋代盛行多妾制,宋人也爱好狎妓,从而造成许多不幸婚姻。

宋人好妾之风盛行,相关记载堪称汗牛充栋。

《夷坚志》记载“钟妇翁林氏,富人也,用千缗买美妾”。靖康时,一个官至直龙图阁的赵姓官员,“时已年六十余矣,不复娶,唯买妾二十人”(《夷坚志》)。

女性被随意买卖,姬妾被随手送人,恐怕这才是绝大多数宋代女性要面对的社会现实。

更是有不少姬妾受到折磨,妻妾相争的案例,宋代女性在大宅第之中的生活,恐怕也并不如意。

文章图片11

绍兴年间与吴阶威望齐名的大将杨政“姬妾数十人,皆有乐艺, 但少不称意,必杖杀之,面剥其皮,自手至足,钉于此壁上,直俟干硬,方举而掷诸水。”

这些令人发指的血淋淋的事例, 足以说明在夫权制下, 妇女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

总结

唐末五代以降,随着世家门阀的消亡,社会阶层流动加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通婚日益频繁,门第婚姻渐次衰落

宋代以降,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商人地位的上升,士庶通婚、厚嫁现象日益普遍

文章图片12

厚嫁给予了女性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女性拥有了与夫家谈判的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但是,宋代终究是一个皇权时代,女性不可能完全冲破藩篱,而且,厚嫁本身也带来了杀女婴、晚婚等社会问题,反而损害了女性的权益。

参考文献

1、《新唐书》

2、《夷坚志》

3、《宋史》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