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考(五) 易律夫辑

 易律夫 2022-11-02 发布于湖南

     “王”考(五)

   易律夫辑


王朝(wáng cháo):指朝代、朝廷。与皇朝有区别。(能统一区域文明的封建皇朝且最高统治者拥有皇帝称号的政权宜用皇朝;区域小国、分封诸侯国、藩属国或割据政权且无论统治者称帝称王宜用王朝。)

“王”字而言,今天的“王”,本是古“玉”字,潜藏着王权来源于财务。秦朝隶书抛弃了甲骨文“王”字(不规则“王”字),用古“玉”即“王”字,作为今天的“王”字。说明今天“王”字的历史并不怎么长。从汉董仲舒甚至孔子认为“一贯三为王”“天人合一”来,尤其是“王”字形状看,就是几条简单的直线,呆板教条,并锋芒毕露。故“王”显然有规则或者向往规则的意义存在,如“王田居中”“井田制”“九品中正制”等。我们知道,自然美自由美是最高的,矫揉造作是差距。当然,不是不要规则,适度的规则是可以增进自然美自由美的。关键是,由于王权的武力夺取和自高自大自私自利表现,尤其是世袭帝制的死教条(嫡长制等),决定了它的执行者,天子独尊,王权至上,永远走在一条封闭自锁的死胡同,不能自拔。

今天的“王”,它有两种用法:1、“王”名称为最高统治者的政权,是从夏王朝开始的,至今存在3700余年。例如先秦时代的周王朝,周天子亦称大王。2、“皇帝”名称为最高统治者,同时分封了一些诸侯王或有藩属国,皇朝就高于区域性的王朝。例如汉皇朝下面,诸侯淮南国就有淮南王朝。秦朝(皇朝)的前身秦国(王朝)只是周朝治下诸侯级的政权,秦朝统一中国则是统治全中国的朝代,秦王称始皇帝。“王”的英文表示是:king queen lord ROI amir rex great。

欧洲的“王国”概念和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概念有出入,翻译后所表达的语义需甄别。英国女王与英国女皇的区别:后者在大英帝国时期有,现在英国国王也是英联邦元首,此联邦性质特殊,称王或称皇帝都有某种道理。

朝鲜是没有“朝鲜皇朝”。历史上,朝鲜只有王朝,没有皇朝且朝鲜的封建统治者只称王,不称帝。朝鲜王国对中央皇朝称臣,是中华的附属国(元朝)或藩属国(明朝和清朝)。

东亚历史上,皇帝穿黄色冕服,诸侯王或藩属国王只能穿其它颜色的,例如朝鲜国王只能用红色,泰国国王在清亡后服色才用黄色;皇朝的龙旗是五爪龙,王朝的龙旗是四爪龙,至今不丹国旗还是四爪龙。

国名加“朝”与年号加“朝”是有区别的。如“唐宋元明清”指整个朝代历史;而“万历朝”或“乾隆朝”只指使用该年号的皇帝当政的那一代。

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天下的传承等。执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与君主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传弟,也有的是叔传侄。有的是受命于王。弑君夺位,抢班夺权、谋权篡位,不在世袭之例。

夏商周实行王位世袭制。此制度是与宗法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宗法制度是由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王为天下的大宗,其嫡长子为宗子,是王位继承者,称世子。庶子为小宗,王封其为诸侯,或留在中央为卿大夫。诸侯、卿大夫或士,各为本支的大宗,其嫡长子为职禄继承者。庶子为小宗,再分封。此小宗又为本支的大宗。如此推演无穷。王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所以称“天子”。这是“君权神授”观念,而自此这种王位世袭制度就逐步完善起来。

“世袭制”就是古代皇帝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长”的传承和诸侯国的传承。“家长”的传承还可分为父系与母系。执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与君主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传弟,也有的是叔传侄;有的是受命于王,还有的是抢班夺权、谋权篡位,故而不在世袭之列。

世袭帝制起于大禹对舜帝的抢班夺权,正式实施是大禹的儿子夏启。有人说世袭制从大禹三让天下而不能成“禅让制”终结,以分封建国为基本政治制度的世袭制正式开始确立其实,禅让与非世袭帝制是进行了坚决斗争的。首先,在世袭帝制钱,是禅让选举政治,推荐公认是特点,当然就要有德有能。如皇、帝、后等都是德能的表现,都是尊称。而“后”如后羿,可能还存在谦虚过分的问题。而“王”就不同了,称王称霸、混世魔王等,都说明它是自高自大、自吹自擂、标新立异的,如夏启就是靠是大禹的儿子才继承帝位的,他自己公开说:“余禹帝之子也!”就排除了禅让。当然,之所以能够完全实现世袭帝制,很可能是大禹治水后留下的大量治水劳工,不听从朝廷安排,居功自傲、有意哗变的结果。

大禹的“三让”,或是:一让天下,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二让天下,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三让天下,而后举益,任之政。以天下授益。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而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自此始于尧舜的禅让制终结,源于黄帝世袭制正式确立。

所以,世袭帝制是封建社会、帝位及爵位世代相传的制度,取代原来的禅让制而出现。王位世袭制、帝位世袭制,还有西汉初期分封的同姓诸侯王,以及唐朝割据的藩镇等爵位世袭制都是世袭的一种。世袭制通常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方式。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其中可分为政治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类。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的早期都曾出现过世袭制度的统治政权,其中多数为封建世袭制度。是古代爵位、官职的一种传承制度。先秦时代,中国实行世卿世禄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这种世袭的次数理论上是无限的,直到改朝换代或占据这个爵位或官职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为止。

皇位世袭制存在严重的弊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皇位继承制原则因在窄狭的世袭范围内选择接班人,不可能保证皇帝素质的优化与崇高。所选皇帝中幼儿、白痴、浪子、昏庸之徒众多,其祸国殃民定属必然。

禅让制显然是先进的,就象现代欧美总统选举政治一样。禅让制是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初期的产物,历史悠久,公平公正、大同社会,好处多多。但在黄帝战蚩尤、炎帝后,中国禅让社会进入后禅让时期。禅让是一种政治方式,主要特点是权力酋长更替非战争方式,而只要发生任何战争行为的权力变化,就不是真正的禅让,当然也就没有后人的所谓美名赞誉了。具体说来,禅让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就中国古代的禅让而言,百姓推荐,公开选举、自我谦让,实行权力的和平过度,就避免了残酷的战争,从而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

世袭除了王权世袭外,还有氏族世袭,宗教世袭。如道教掌教世袭。就是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龙虎宗各代传人的称谓。“正一道”(即“天师道”)由张陵(张道陵)创立,后世称张陵为“(祖)天师”,其子张衡为“嗣师”,其孙张鲁为“系师”,曰“三师”(“三张”)。其传人为其子孙世袭,后皆称为“天师”,因张姓即被称为“张天师”。自张陵第1代开始到张道祯共经历64代。再如儒教世袭:春秋孔子、汉孔安国、孔融、孔庆东,至今到了第73代。

今天全世界尚有26个王朝世袭帝制国家,只是它们现在都没有实际权力,仅仅是国家民族的象征存在。它们分别是:英国、西班牙、荷兰、瑞典、比利时、卢森堡、挪威、丹麦、列支敦士登、摩纳哥、日本、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阿曼、约旦、柬埔寨、泰国、文莱、不丹、朝鲜、摩洛哥、斯威士兰、莱索托、汤加。


                          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启帝(百度)

  

       易律夫公元2022年11月1日农历壬寅季秋辑中国百度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