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涉罪未成年人”就学帮教的4点经验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2-11-02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邢愿

    督导 | 王媛

    单位 | 山西铸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我是长春工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我叫邢愿。怀揣着践行社会工作的喜悦与忐忑,我来到山西铸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启了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服务项目的实习生活。

项目以13周岁至不满18周岁的涉罪未成年人为帮教对象,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项目帮教的涉罪未成年人有一半处于不在学状态。所以,我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就学帮教总结了四点经验。

一、改变个人刻板认知



现状与状态:"读书无用论"和学业情绪对未成年人辍学意向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消除"读书无用论"观念,提高未成年人积极学业情绪,降低改变辍学认同的态度。

总结近二三十年来青少年辍学现象的变化趋势:辍学程度由显性转向隐性、辍学主体由女生转向男生、辍学类型由利他转向利己。涉罪未成年人可能存在上学没有用,自己早点出来又能挣钱还自由的想法。

帮教策略:社工在观护帮教过程中可以加强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引导,帮助他们改变自身不全面的不合理的认知。社工在对他们观护帮教过程中可以为他们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告知他们有权利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同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也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二、加强校园正面教育



现状与状态:对不在学的现象进行溯源,即:学校主流文化与学生个体认知的差距性催生了辍学。

在校园生活中,老师往往对于课业成绩好的学生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包容,而对于游走在继续就读与辍学边缘的学生很少关注,他们在老师那里得到的多数都是负反馈,甚至存在隐性劝退的现象,这些学生处于这样一种老师认为自己没有用,不用再继续就读的状态之下,很可能会选择放弃上学。

社会支持网络对于未成年人的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朋辈支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些学生受到周围同学认知的影响,认为上学没有用,当一个学生处在一个学习氛围约等于无的群体之中,也就很难再去认真学习。

在学校老师与同学氛围的双重影响之下,辍学对他们而言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帮教策略:基于对学生辍学的原因分析,社工在开展未成年人普法工作中,可以把重心放在宣传活动进校园方面,在学校与检察院之间搭起桥梁,定期在校园开展法制教育,让未成年人意识到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以及对自身的益处,引导学生的观念改善,形成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风气,从根本上让未成年人受到更多的学校监管,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学校可以加强对技术的宣传,引导未成年人认识到学好一门技术也是一条出路,社工也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国家技能大赛,努力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以此吸引涉罪未成年人重返校园。

社工人的能量卡!每天一虹能量卡,需要的拿走↓

三、强调家庭监护作用


现状与状态:涉罪未成年人中,来自于农村的不在少数,当地的教育、生活等各方面的软件及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家庭条件较差。

父母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为使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来到城市生活。因缺乏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术只能从事工地、零工、司机、服务员等不稳定、工资低、较为耗时的工作。

由于父母的工作、住址等不具备稳定性,跟随父母漂泊的未成年人缺乏稳定的住所,倘若家人身体不好或遇到灾难,连最基本的生活资源,温饱问题都难以保障。

可见,这些未成年人虽然脱离了农村生活,但也没有完全被城市接纳他们“落叶未生根”。这种生活条件无疑会对未完成初期社会化的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未成年人的性格及人格的健全,进而导致了犯罪行为的发生。

在这些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可能从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隐性失学。部分父母认为自己因为文化程度较低,生活艰辛。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命运,因此急于求成。

在孩子出现学习不用功等情况时,采取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甚至将问题推卸给学校,以转学的方式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家长因自身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狭隘,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也不知道该怎样其帮助孩子的学习,于是将孩子的学习、生活全部交给学校。无论以上哪种都是推卸孩子教育监管责任的表现。

帮教策略:社工在观护帮教此类涉罪未成年人时,可以从家庭方面入手,帮助家长改变教育理念,不在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在未成年人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察觉,并对他们加以正确行为习惯的引导。

在孩子辍学时,更不能认为学校都教育不了,家长更是没办法,就去顺从孩子的想法,任由其辍学,流落到社会当中,社工应当积极督促未成年人父母帮助孩子完成义务教育,与孩子一起做好未来规划,选择合适地方技校和专业就读。

社工还可以与检察院协作,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承担起责任,引导和督促孩子返校复学。

四、拓展社会就学资源


现状与状态:辍学问题以不同的程度存在着,其中涉罪未成年人的辍学现象尤为突出。目前社会和学校对于涉罪未成年人包容度不足,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匮乏,未成年人在犯罪后,很难再有合适的学校就读。

孩子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过早地脱离校园,走向社会,缺乏了学校和家庭的有效约束,很容易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帮教策略:未成年人犯罪之后如果只是简单的进行处罚以及法律再教育,很难避免再犯罪行为的发生,司法社工可以加强与检察院的协作,加大与帮教基地学校合作力度,积极链接资源。

在观护帮教的过程中积极关注,对于有意向返校或者去新技校就读的未成年人,进行正向引导,在就读机会以及资金方面积极链接资源,让想读书的涉罪未成年人有学上。

在帮助涉罪未成年人返校后也要继续督促和引导,帮助他们重新适应校园生活,学习知识和技术,为未来走上社会做好准备,同时也会对社会的团结与稳定起到正性的作用。

小结:促进就学可以帮助涉罪未成年人走上正途,预防再犯罪。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编织并强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之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