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太宗:阴影下的帝王》上:杀害亲兄弟、逼死亲侄子,一代帝王的一生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2-11-02 发布于黑龙江

一、登基之谜:从默默无闻到成功上位

1、家庭背景

公元939年11月20日,宋太宗生于开封府,原名赵匡义,后改名赵光义。父亲赵弘殷,武将出身,兄长赵匡胤为当世名将,屡立战功,担任后周政权的禁军将领。


2、默默无闻

公元959年7月,赵匡胤在禁军将领的拥戴下发动陈桥兵变,颠覆后周,创建大宋王朝。此时赵光义只有22岁,是个没打过仗、缺少政治经验的中级军官,没有参加兵变,还默默无闻。

3、担任开封府尹

宋朝建立后赵光义先当上殿前都虞侯,掌握一部分禁军,后来升任开封府尹,掌管首都的行政、司法、民生等事务。15年间一方面积累行政经验,一方面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

4、成为准皇储

为防止自己遭遇不测,幼子无法承担重任,宋太祖决定让弟弟赵光义做接班人,遭到宰相赵普的强烈反对。直到公元973年,宋太祖觉得赵普权力太大,将他罢免,赵光义随即被封为晋王,成为准皇储。


5、登上皇位

976年11月14日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过程扑朔迷离,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历史悬案。作者认为,宋太祖很可能是被赵光义毒死的。

二、巩固皇位:宋太宗的三大举措

1、第一大举措:调整权力格局,实现平稳过渡

宋太宗对内廷进行清洗,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小环境。对宋太祖留下的功臣宿将分成三类,一类是平时就和自己交好,并在夺位过程中出过力的,拉拢和提拔;一类关系比较疏远,但为人谨慎、做事勤恳,尽量留用,以稳住官僚队伍;第三类是地方节度使,多为开国功臣,掌握一定权力,宋太宗将他们全部召回开封,统统解职。


2、第二大举措:大开科举之门,强化文官治国

宋太宗当政二十余年,共录取5802人,其中进士1478人,是太祖朝的14倍。首先,他用这种方式提拔新人、替换老臣,以便全面掌控朝政。其次,刻意压制武将、抬高文官,全面落实由宋太祖确立的文官治国理念。

3、第三大举措:加快统一进程,树立个人威望

宋太祖在世时,降服了后蜀、南唐,将富庶的四川、江南等地收入囊中。太宗继位后急于建功,好让臣民驯服,加快统一步伐。公元977年,宋太宗逼迫闽南军阀陈洪进献出其割据的漳州和泉州。紧接着扣留前来朝贡的吴越王钱俶,迫使其将包括杭州、苏州在内的吴越13州、共计55万户纳入宋朝版图。979年2月,宋太宗御驾亲征北汉,逼迫其投降。五代以来中原四分五裂的局面在宋太宗手上终结了。

4、收复燕云十六州失败

在随后的高梁河之战中宋军被辽军击败,宋太宗也身受箭伤,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遭受重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