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中国草书“天花板”,瞧不起米芾黄庭坚,赵孟都自叹不如!

 Daweb_YN 2022-11-02 发布于云南
在我们的印象中,达官显贵生活奢侈,死后也必定是珍宝随葬、高棺大椁。
不过,1989年4月,浙江杭州市老东岳北部苗圃工人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座墓葬,这座墓中只有十余件砚台、印章作为随葬品,专家鉴定其中几枚铜印,确定墓主人是一位元朝官员,也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鲜于枢。
图片

鲜于枢辞官前曾任太常寺典簿,官阶不低。晚年隐居杭州,著《困学斋集》、《困学斋杂录》传世。他的一卷《石鼓歌》在2004年以4600万价格拍出。如此“寒酸”的墓葬与他的身份地位极不相称,但也显示鲜于枢对书法的痴迷。
他与赵孟私交甚笃,二人因书法并称为“二妙”。又与赵孟、邓文原并称元代书法三大家。赵孟对他非常钦佩,自认不如他:“余与伯机同学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处称尊尔。”自己费劲力气也赶不上鲜于枢。
图片

鲜于枢的草书在元代乃至整个中国书法史上,都是“天花板”级别的,甚至有专家说“赵孟字多守法复古,鲜于枢更为洒脱飘逸!”
鲜于枢并不是不遵古意,而是更为灵活,深信“古不及今”,他曾批评黄庭坚与米芾,他说黄庭坚草书“至山谷乃大坏,不可复理。”讥讽米芾“却笑南宫米夫子,一生辛苦读何书!”可以说非常毒舌了。
鲜于枢有一卷《石鼓歌》,是他的草书神品,也被公认为其草书中最有“胆力”者。
图片

此帖《石鼓歌》取自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著同名诗作。此诗从石鼓起源论述到它的文物价值,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石鼓文是中国书法的源头,在书坛一直有盛誉。鲜于枢此帖写于元代大德五年(1301年),第二年他便病逝。
鲜于枢行草学二王、怀素、孙过庭。他的草书艺术观是尊传统、求古意,融独创。《石鼓歌》结字布局明显致敬了王羲之《十七帖》,齐整秀逸,酣畅华美,有一种规矩天然之感。
图片

在具体笔画结构与收笔时,又能看出是怀素一派。《石鼓歌》中“辅”“國”“濯”等字奇崛姿伟,正如批评家所说“真力饱满,奇态横生”。熟悉怀素草书的朋友,将《石鼓歌》与怀素《自叙帖》一比,可以看出在笔画转折、起收上的相似。
《石鼓歌》气势连贯、雄放恣肆,下笔精熟,既循法度又出己意,足以见鲜于枢数十年之功力。通篇笔画最值得玩味的是竖画,以“辛”“军”“科”等字为例,真是“从容不迫尽其妙,悬针飘逸如燕飞”。
图片

《石鼓歌》目前传世有两本,一本曾被项元汴收藏,现在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另一本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2004年6月26日由北京翰海主持拍卖以4620万元成交。
《石鼓歌》作为鲜于枢继承二王、怀素笔意与融入胆力直抒胸襟的作品。非常适合临摹与收藏,不仅增强书法笔力、领略笔法精髓,亦对把握行草书笔画的形式美感大有裨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